据说,蒲松龄之所以会创作出《聊斋志异》,是因为他在屡试不第,且贫困潦倒之际,为了养家糊口,就将家事托付给了妻子,然后他自己则长期在外给人坐馆教书和给人当幕僚,过着身居异乡,寄人篱下的日子。
每当夜晚来临,往往是孤灯一盏,对影愁眠,这样凄苦的生活,就让蒲松龄写下了数百篇离奇的故事。
比如深夜苦读的书生,会遇到美艳非常的狐女,然后两人或是两情相悦或是红袖添香。又比如行路的旅人,会发现郊野中荒凉且杂草丛生的别院里住着狐狸一家,又或是发现有艳绝的倩影出没,然后就会获得一番奇遇……
因此,在阅读过这些情节离奇的故事后,有人就说,《聊斋志异》不过是一个古代落魄文人的意淫之作。就拿书中的《荷花三娘子》来说,该故事不仅情节过于开放,而且还将古代穷书生的小心思和幻想暴露无遗,让人观之只觉得荒谬至极。
对于这个观点,我也不做反驳,只是来聊一聊《聊斋志异》中的《荷花三娘子》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又为什么说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古代穷书生的内心幻想?
话说浙江湖州有一个读书人叫宗湘若,有一年秋天,他去农田里巡视时,发现庄稼茂密的地方不断地在摇晃。
于是心生疑惑的他就走过田间的小路去察看,然后他就发现有一对男女正在地里野合,见状,宗湘若笑了笑,就打算往回走。
可是,庄稼地中的男子却羞愧地起身,将衣带系好后就草草离去了。而那个女子也连忙站了起来,这时,宗湘若仔细一看,发现那个女子长得非常秀丽,这让他心生欢喜,就想和对方亲热一番。
只是,他心里又羞于这种粗鄙的做法,于是就走上前去,在替对方拂去衣服上的尘土时开口说道:
“桑中之游乐乎?”
意思是问对方,你们刚才快活吗?
说着,宗湘若的一双手,就开始上下摩挲这名女子。而这名女子只是痴笑着说:“你这个迂腐的秀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这样摸来摸去的算什么?”
宗湘若于是追问她的姓氏,可女子却说:“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必要问我的名字,难不成要我留下名字立贞节牌坊?”
宗湘若闻言,就表示在野田草露中欢好,是山村里放猪的奴仆才干的事,我不习惯。而且以你的容貌资质,就算是偷偷约会,也应该自重才是,何必如此卑琐呢?
女子一听,当即表示赞许。
于是,宗湘若就邀请她到自己不远处的书房待一会儿。可那名女子则说她出来已经很久了,怕别人起疑,表示自己夜里可以来。说完,又详细地询问宗湘若的书房门前有什么标志,然后就匆忙离去了。
到了夜里,那名女子果然来到了宗湘若的书房,然后两人:
“殢雨尤云,备极亲爱。”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他们俩的事也没有人知道。
可有一天,宗湘若所在的村子里恰好来了一位西域僧人,对方在见到宗湘若后就很吃惊地对他说:“你身上有邪气,曾遇到过什么?”
宗湘若说没有。
只是过了几天,宗湘若就不知不觉地就生了病,而那名女子则每天夜里都带来上好的果子和点心给他吃,并且很殷勤地慰问关心他,就像是夫妻一样。
可她在上床之后,却又不肯放过宗湘若,这让身患重病的宗湘若很难承受。
于是宗湘若心里就怀疑该女子可能不是人类,只是他既没有办法拒绝,也无法让她离去。于是就开口说:“之前有和尚说我被妖精迷惑了,我还不信,现在我果然生病了,那个和尚还真是灵验。我明天就请他来一趟,求他想想办法。”
说完,宗湘若发现那名女子的脸色变得很凄惨,于是就更加怀疑她了。
等到第二天,宗湘若就让家人去找那个西域僧人,在说明缘由后,那个西域僧人表示那名女子是一个狐女,可她的道行还很浅,很容易捉拿,
说完就交给宗湘若两道符,并交代了使用方法。
当晚,那名女子(狐女)又来到了宗湘若房中,只是她刚从袖子摸出一些金桔,并打算到床前探望宗湘若的病情时,却被早有准备的宗湘若收入净坛中。
就在宗湘若的家人打算彻底解决狐女时,宗湘若望着狐女掉落在地上的金桔,不禁回想两人在一起后的美好生活,顿时心里五味陈杂,是既悲伤又感动,所以他让人把狐女给放了。
而狐女被人从净坛中放出来后,尽管模样显得极为狼狈,但她却没有口出怨言和责问,而是跪在地上对宗湘若说:
“大道将成,一旦几为灰土!君仁人也,誓必相报。”
狐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修行多年,在即将成功时却差点化为尘土,您(宗湘若)真是个仁义的人,我发誓必定报答您。
说完,狐女就离开了。
等到几天后,宗湘若的病情加重,像将要故去一样。而他的家人在集市上为他购买棺木时,遇到了一个自称是宗湘若表妹的女子,该女子说自己本打算去探望表哥,可恰好有事去不了,就劳烦对方将她手里的灵药给送过去。
等宗湘若收到家人带回来的药材后,心想自己的表亲中没有姐妹,就寻思着这可能是狐女来报答他,于是就服下了药物。
果然,宗湘若的病情只十余天就完全康复了,这让他的心生感激的同时,又希望能再见到她。
可是狐女却一直没有回来过,直到有一天夜里,宗湘若正举杯独酌,忽然听到有人用手指轻弹窗户的声音,他出门一看,竟是狐女。
宗湘若顿时大喜,连忙上前攥住对方的手,一边表示感谢,一边请她坐下共饮。
然而狐女却说:“自从分别以来,我的心中时常感到不安,思来想去是因为无法报答你的恩德。现在我为你找一个良配,以此聊以塞责吧!”
听到狐女说为自己寻到了一位良配,宗湘若忙问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狐女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他明天辰时去南湖,如果见到采菱角的女子中,有个穿白绉纱披肩的,就驾船向她驶过去。
如果分不清她的去向,就观察堤岸边,只要发现一枝短杆莲花隐藏在叶子底下,就采回来,然后用烛火烧那花蒂,这样就能得到一位美丽的妻子,同时还能让他长寿。
宗湘若用心记住狐女的话后,见狐女要走,就连忙挽留。
对此,狐女则很严厉地说:“自从上次遭到灾劫后,我就顿悟正道了。为什么还要以枕席之爱换取别人的仇恨呢?”
言罢,告辞而去。
而宗湘若了?他于次日就按照狐女所说来到了南湖,在看到荷花荡中有很多美丽的女子,尤其是其中有一个垂发少女,穿着白绉纱披肩,相貌艳丽非常,宛如绝代佳人。
于是就急忙划船向她驶过去,可他忽然弄不清楚她去了哪里,便按照狐女的交代,在荷花丛中找到了一枝枝干长不到一尺的红莲花。
在将红莲花折下拿回家后,他就准备点燃蜡烛去烧花。
可等他一回头,莲花就变成了一位美女。宗湘若见状是又惊又喜,急忙伏地而拜。而莲花化作的女子则开口说道:
“痴生!我是妖狐,将为君崇矣!”
对于这句话,宗湘若哪里肯听?于是莲女就说是谁教你这样做的?宗湘若没有吐露实情,反而说:“小生自能识卿,不用别人教。”
说完,就走上前抓着她的胳膊往下拉扯。
莲女随即变成一块高有一尺的怪石,宗湘若也不气馁,就把她变成的怪石放到供桌上,很恭敬地上香礼拜。
等到后来,宗湘若干脆将怪石变成的纱帔拿到身上,盖上被子抱着它躺在榻上。直到天黑他起身去点灯火时,待他转过身后就发现莲女已经在枕上了。
这时,宗湘若哀求对方留下。莲女就笑着说了句真是孽缘啊,然后也没有拒绝。
自此以后,两人就情深意笃,越发地亲密无间起来。与此同时,宗湘若家中的大小箱子里,常常装满了不知从何而来的金银。
再后来,莲女为宗湘若生下一个男孩。等过了六七年后,莲女就对宗湘若说:“我们前世结下的这段缘分我已经报答了,现在我要和你告别了。”
宗湘若闻言,当即眼含着热泪,很深情地说:“你刚来我家时,我穷得不能自立,靠着你家里才富裕起来,你怎么忍心说要走了?何况你也没有亲族,将来孩子不知道他的母亲在哪里,这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莲女听完宗湘若的话,也很伤心地说道:
“聚必有散,固是常也。儿福相,君亦期颐,更何求?”
她的意思是说人生有聚必然会有散,这本来就是平常事。儿子有福相,你(宗湘若)也能活百岁,还再求什么呢?
说完这番话后,莲女又交代宗湘若,说她自己本姓何,倘若蒙你思念,就抱着我的旧物呼唤“荷花三娘子”,就能见到我了。
交代完毕,莲女就飞过宗湘若的头顶,消失不见了踪影。
这让跳起来去拉她的宗湘若,只抓住了对方的一只鞋,而鞋子在落到地上后,就变成了一只晶莹剔透的石燕。
待宗湘若收藏好鞋子后,在巡检箱子时发现了莲女初来时所穿的白绉纱披肩,于是他每逢怀恋她的时候,就抱着这件披肩呼唤“荷花三娘子”。
而披肩则变化成莲女,面带笑容犹如真人一般,只是不说话而已。
写到这里,我们回到前文所说,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荷花三娘子》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古代穷书生的内心幻想?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看,宗湘若是有一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然后他先是遇到了相貌非常秀丽的狐女,而狐女则又任随他的心愿。哪怕他在发现狐女的真实身份后,要“解决”掉狐女,可因为他自觉很深情,所以他在放出狐女后,狐女不仅没有报复他,反而给他寻了一位良配。
等到宗湘若按照狐女的交代,寻回了莲女所化成的红莲花后,他又很深情地哀求对方和自己亲热。而莲女不仅答应,而且还对他非常好,不光托付身心,更是为他带来了成箱的金银,以及为他生下孩子。
在做完这一切后,莲女又以报答完前世结下的缘分为由,消失离去,留给宗湘若的是成箱的金银和具有福相的孩子。
由此来看,这些发生在宗湘若这个穷书生身上的事情,让人感觉也未免太过离奇了一些,完全不符合常理。所以,这不是古代书生的幻想是什么?
其次,《荷花三娘子》的作者蒲松龄,他自身所遭遇的情况跟故事中的宗湘若差不多,也是一个贫穷的读书人。所以,他在身处异乡且生活凄苦的情况下,幻想出《荷花三娘子》这个故事,未尝没有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的想法,这应该属于古代读书人的“小心思”,倒也不足为奇。
只是《荷花三娘子》虽然是《聊斋志异》中情节较为开放的故事,却并不低俗,反而还另有深意。
为什么这么说了?
因为宗湘若最开始遇到的狐女,本就是野性的存在,她天性热情奔放,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她对待宗湘若,一开始无非是与他缠绵,属于与欲望有关的相伴,不关乎爱情。
可她在得知宗湘若因自己而生病后,尤其是对方已经收伏她后,却又因自己关心照顾对方,宗湘若就自感情深,放她离去。所以狐女就为对方寻得治病的良药,并亲自为他觅得良配。
狐女的行为,不仅属于知恩图报,而且还属于因为爱,所以才从“至欲”转变为“至善”。
而宗湘若所遇到的莲女或者说荷花三娘子,她在遭遇到宗湘若炽热的爱时,也并非是一开始就以身相许,而是存在一个逐渐接受感情的过程。
在故事中,她先是化作怪石表示拒绝,然后在渐渐培养出感情后,又心甘情愿地留在宗湘若身边,给他改变家境,为他生下儿子,这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两情相悦。
只是她跟狐女一样,将人心看得很透彻。狐女在顿悟正道后懂得不以自己的欲望而招来别人的仇恨,而莲女则说:“聚必有散,固是常也。”
在给宗湘若留下可以变幻成自己的旧物后,莲女就此消失离去。
因此,蒲松龄就在《荷花三娘子》的故事结尾处,添加上了他的友人所说的那句:“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并表示这句引用自陆游的诗句,可作为《荷花三娘子》这个故事的写照。
#聊斋志异##读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