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营十八年》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是1940年由英国伦敦电视台播出的《花言巧语的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而中国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就是1981年拍摄的《敌营十八年》,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延续至今,即使没看过的人,也都知道这个名字。
70年代末,央视文艺部到英国伦敦BBC广播公司参观,BBC的戏剧部主任告诉编导王扶林,他们已将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的名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也全部拍成了电视剧,王扶林深受启发。
此时在贵州电视台工作的唐佩琳,将自己创作的文学剧本《敌营十八年》寄到珠江电影制片厂,随后,广东人民出版社抢先出版了《敌营十八年》文学单行本。央视文艺部看到剧本后立即联系唐佩琳,双方一拍即合。这部电视剧由王扶林、都郁导演,主要演员有张连文、刘玉、梅承藻、马加齐。
《敌营十八年》
《敌营十八年》导演之一的北影厂导演都郁是天津人。他在天津一中上中学,报考学校的戏剧队,学着演话剧,他后来回忆:“那个考场那么简陋,又那么庄严,大概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最难忘的考场。考完之后,主考人找我谈话,那些话尽管也还带着孩子气,但启迪了我的一生。”后来他参军入伍,196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回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室,曾写过话剧《哦,大森林……》。
拍摄《敌营十八年》的条件十分艰苦,摄制一个战争场面,调一个排,也要经过层层审批。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热情很高。拍摄采用了一尺彩色胶带拍摄,这在全国也是首次。当时有报道,男主角的片酬是80块钱一集。四个月后,《敌营十八年》终于拍摄完成。
1981 年春节期间,央视开播《敌营十八年》,这其实是一部谍战剧,讲述了我地下工作者江波打入敌人内部十八年,历经艰险,进行曲折斗争的故事。该剧共九集,每一集都是一个故事,在抒情中展开惊险紧凑的情节,刻画人物。这种连续剧模式是全国首创,主创人员把“连续剧”理解为章回小说,每次都是且听下回分解,并第一次以“集”为划分单位,这个名词沿用至今。
《敌营十八年》
《敌营十八年》播出后万人空巷,取得了轰动效应,1981年正是城市电视机普及的一个节点年份,城市里生活条件好的家庭都买了12吋黑白电视机,条件略差些的人家贷款(当时叫分期付款)买了电视机,有些实在买不起的,也能到邻居家去看电视。可以说《敌营十八年》的出现恰好填补了电视节目匮乏的坑,所有看过的人,第二天都要议论其精彩情节,猜测后续的内容。主题歌《曙光在前头》更是传遍街头巷尾,成为时代的流行金曲。那时候人们家里的99%都是黑白电视机,所以大家都觉得《敌营十八年》是黑白片。
《敌营十八年》作为人们记忆里的一个焦点,久久无法磨灭。2008年9月央视大戏《敌营十八年Ⅱ》在上海正式开机,由桑华任导演,制作班底以80后演员为主。2010年根据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改编的长篇小说《虎胆雄心》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小说在电视剧本的基础上对故事背景、情节、人物进行了深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作为人们记忆中的IP,相信日后还会有人翻拍这部剧。(文:何玉新)
新版《敌营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