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图 | 毛主席
毛岸青是毛主席最揪心的孩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得知毛岸青生病,曾和身边的人说:“我爱岸青,也非常同情他……”
经历坎坷,毛主席揪心
毛岸青生于1923年,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第二个孩子。
毛岸青刚出生,毛主席就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广州参加会议。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毛主席与杨开慧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少的。
图 |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
因此,童年的毛岸青并没有享受到更多的父爱。
童年时候,爸爸在毛岸青的记忆里并不算很深,但仅有的几件能回忆起来的故事,就足以让我们看出毛主席对儿子的爱与严厉。
有一次,调皮的毛岸青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瓷杯,毛主席得知后并没有责备儿子,而是耐心地和小小的毛岸青讲解一个杯子的生产过程,从泥土到精美瓷器的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程序,要许多工人付出很多的汗水。
毛主席就是通过这小小的杯子来教育他的孩子要爱惜物品,珍惜劳动成果。
有一次,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去和毛主席团聚。某天,小小的毛岸青蹲在地方玩玻璃,保姆发现了就把毛岸青手中的玻璃要了回来。
毛主席看见却阻止了保姆:“随他玩吧,没有关系的。”保姆反问:“那划破了手,怎么办?”
毛主席说:“划破流血了,他就记住了,下次就不敢玩玻璃了。”
可见,毛主席虽然疼爱孩子,喜爱孩子,但不会溺爱,他会教育孩子要大胆地进行实践,才能更好地懂得生活。
图 | 毛主席
在毛岸青四岁的那年,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前夕匆匆告别妻子和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之中。
从此,毛主席与妻儿天各一方。直到22年后,毛主席与儿子毛岸青才得以重逢。
毛岸青7岁那年,他的妈妈杨开慧被敌人抓捕并残忍杀害,毛岸青从此永远地失去了他的妈妈。
之后,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与迫害,在叔叔毛泽民、外婆杨老太太等亲属的帮助下,毛岸青来到了上海。
刚开始,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被安排在地下党办的幼儿园里,生活还算稳定安逸。
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幼儿园被解散,毛岸青兄弟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他们在上海历经苦难,吃尽了人世间的苦。
关于那个时候的生活,毛岸英曾说他们除了给有钱人当儿子,其他都和《三毛流浪记》三毛没什么区别。
图 | 毛岸英和毛岸青
最终,地下党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并秘密安排他们前往苏联学习,结束了艰苦的流浪生活。
到了苏联没多久,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就和毛主席联系上了。一封又一封的信跨越千山万水,历经风雨,带着儿子对爸爸的思念来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在信中,他们和爸爸汇报学习的情况,诉说离别后的生活,表达着深深地思念……
每次收到儿子们从异国他乡寄来的信,毛主席都十分开心激动,并尽力在百忙之中第一时间给儿子们回信。
在信中,毛主席不仅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还为他们的进步鼓劲加油。同时,毛主席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也操了心,他还多次给孩子们寄去了哲学、文学等各种书籍,让孩子们能在异国他乡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
图 | 毛岸英和毛岸青
毛主席对两个儿子的成长感到无比的兴奋。当他第一次在延安看到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的照片时,激动得捧着孩子们的照片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不停地看着,那份来自心底的思念和牵挂喷涌而出……
看着两个儿子的面容,毛主席有欣慰,有欢喜,有内疚,有心疼。那些艰难的岁月,难忘的往事一起涌上了毛主席的心头,久久无法落下。
尤其是对于经历坎坷的毛岸青,毛主席是心疼而又同情。病在儿身,痛在父身,毛主席的悲痛,毛主席心里的苦,又该与谁说呢?
在苏联,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们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吃着精致的食物。
正是因为吃了很多苦,毛岸英和毛岸青更懂得他们幸福生活的得之不易。在哥哥的帮助下,毛岸青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图 | 周恩来夫妇和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在苏联
毛岸英是先回国的,他回国的时候,毛主席亲自抱病到机场迎接。
人们都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其实,哪个儿女又不是父亲的心头肉呀!
在病中的毛主席看见了分别将近20年的毛岸英,又得知了毛岸青的具体情况后,神清气爽,就连病都好了将近一大半。
看见大儿子,毛主席就更思念小儿子毛岸青了。于是,毛主席特意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
岸青,我的亲爱的儿:
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见你哥哥,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 好为人民服务……
信的开头就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将自己的喜悦与爱直接表达了出来。毛主席希望毛岸青能继续学习,更是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化作了深深的祝福和呵护。
图 | 毛主席
之后,在写给毛岸英的信中,毛主席也会常常提到毛岸青,多次夸奖他有进步,他的信写得好。
1947年,毛岸青回国到了东北。毛主席得知后,在给毛岸英的信中提到:
“告诉你,永寿(毛岸青)回来了,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习中文,我已同意。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见他。”
寥寥数语,其中蕴含着的是深深的父爱……
得知儿媳怀孕,毛主席再三嘱托毛岸青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在北京香山见到了分别22年的儿子毛岸青。看着儿子,毛主席为团聚而欢喜,也为儿子受了很多苦而心疼。
图 | 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在中宣部从事翻译工作,先后参加翻译了很多马列著作。由于毛岸青有多年在苏联留学的经历,俄文基础深厚,工作能力是非常强的,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但在找对象的问题上,却不是很如意,很长时间就是找不到合适的。
毛主席知道后,就把毛岸青叫来,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谈心。毛主席对毛岸青说:
“你谈恋爱找对象,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嘛?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我劝你找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有帮助的。”
毛岸英牺牲后,毛岸青深受刺激,生了大病,就只能把重心放到了养病治疗上,找对象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在苏联休养过一段时间后,毛岸青回国到大连养病。
图 | 毛岸青
1957年的夏天,毛主席到青岛开会。看到青岛美丽的风景,毛主席想起了儿子毛岸青,于是他就安排人将毛岸青接到了青岛。
这一年,毛岸青已经34岁了,算是大龄未婚青年了。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毛主席对儿子的个人问题十分关心。
在和儿子的聊天中,毛主席自然就问起了儿子有没有女朋友。毛岸青提到医院里有一个护士,但是自己拿不定主意。
虽然毛主席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不过这件事最终还是没能圆满。此后,毛主席对儿子就更加牵挂了,尤其为他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
毛主席经常写信问候,鼓励儿子一定要安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毛主席知道了毛岸青和邵华通信频繁,就试探着问儿子:“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图 | 毛岸英和刘思齐
毛主席这一问,就问到了毛岸青的心上。关于嫂子的妹妹邵华,毛岸青自然是熟悉的,因为哥哥嫂子的关系,毛岸青很早和邵华就常常来往。
那个时候,邵华还是一个小姑娘,长得活泼可爱,而且常常跟在哥哥嫂子的身边,大家都喜欢叫她“跟屁虫”。
如今邵华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如果能和邵华做朋友,更是亲上加亲。
这次毛主席能主动提出,毛岸青的心中更是觉得温暖极了。他和邵华更是在信中互相交流思想,互相鼓励。
就这样,隔着万水千山的两个人,通过鸿雁传书,就慢慢地走到了一起。而毛岸青的病情也因为这段甜甜的恋爱而大为好转。
图 | 毛岸青和邵华
毛主席得知毛岸青的病情好转,并且和邵华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后,特意给儿子写一封信:
岸青我儿:
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他们。 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心思? 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毛主席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67岁了,毛岸青也已经37岁了。虽然毛主席为儿子的婚事而忧心,但他还是以儿子的身体,儿子的感觉为重,充分重视儿子的看法,尊重儿子的选择。
他的内心虽然着急,可对待儿子的婚事却采取了最为民主的方式,自己只是指导,提出意见,没有一点家长制的作风。
毛主席是一个重感情的父亲,他写给毛岸青的信,更是亲切得让人想要流泪,一句“岸青我儿”饱含着毛主席对儿子的爱意。
在很多普通人家,毛主席这个年纪的老人都已经是儿孙满堂了,而毛主席却十分孤独,那种天伦之乐的感觉离他还是那么的遥远。
他始终坚持革命事业,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奋斗,后天下之乐而乐。
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没有办法时时刻刻陪在儿子的身边,他就常常委托刘思齐、邵华、李敏等人前去探望,照顾。
图 | 毛岸青和邵华的结婚照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支持下,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了。而毛主席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很简单,是大连市委在一个宾馆主办的。作为父亲,毛主席虽然没能亲自来参加,但得知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办得很圆满,毛主席十分高兴。
过了一段幸福的蜜月生活后,毛岸青带着邵华回到了北京。结婚后,邵华并不愿意放弃学业,于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邵华继续学业。
毛岸青和邵华相亲相爱,过得十分幸福,可有一件事却又让毛主席着急了。那就是邵华和毛岸青结婚很多年,邵华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为了这件事,毛主席还曾找毛岸青谈过话,但一直都没有效果。好在幸福只会晚到,但不会缺席。
就在和毛岸青结婚的第九个年头,邵华怀孕了。得知喜讯后的毛主席,自然是开心极了,沉浸在喜悦之中,他十分欣慰:“我终于要当爷爷啦。”
图 | 毛主席与毛岸青邵华夫妇
高兴过后,毛主席就再三强调,嘱咐儿子:“要好好照顾邵华。”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个好消息后,也为毛主席感到高兴。于是有人提出为了方便照顾孕妇,建议让邵华住到医院。
毛主席很生气地拒绝了:“为什么要住医院呢?就和普通孕妇一样就行。”
虽然毛主席十分重视这个孩子,但他依旧不让搞特殊。不过,在结婚九年之后才怀孕,毛主席对邵华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有了很多担心。
为此,他希望毛岸青能多体谅邵华,多照顾邵华。
邵华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在毛主席这里,邵华终于找到了缺失很久的父爱。
在邵华小的时候,毛主席就关心邵华的学习问题,安排她进学校学习。邵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毛主席也会劝慰开解……
毛主席的关怀,让邵华铭记终生。
图 | 毛岸青邵华一家
1970年的年初,邵华难产,医生很快将情况告诉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指示:要想方设法,保证母子平安。
后来,经过剖腹,邵华平安产下一个儿子,这也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
孙子的到来,让毛主席非常开心,亲自取名为:新宇,意为新的宇宙天地。对于这唯一的孙子,毛主席寄予厚望。
这一年,邵华和毛岸青结婚十年了,这一年,毛主席已经是77岁的高龄了,毛岸青也47岁了……
魂归故里,此后不再远行
毛新宇虽然与毛主席的相处时间很短,但在他的心目中,毛主席却一直在激励着他成长。
毛新宇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邵华常常带他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在毛新宇的记忆中,爷爷十分亲切,还将他抱在怀里,给他讲孙悟空的故事,希望他将来有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和智慧。
再大点,邵华就会教儿子背诵毛主席的诗词,给儿子讲述毛主席的故事。上学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们讲故事,毛新宇就会讲关于爷爷的故事,大家都说毛新宇讲得好。
图 | 毛岸青带着毛新宇宣誓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毛岸青和邵华在家里布置了灵堂,悼念他们的爸爸。虽然毛新宇当年还小,并不能理解死亡的含义。
毛岸青还是拉着年幼的孩子,在爸爸的遗像前,庄严宣誓:“新宇,咱们向爷爷宣誓,一定要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
在毛新宇的成长过程中,他亲眼见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了宣传革命传统,宣传革命思想,而不停地工作着……
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毛岸青和邵华就带着毛新宇回到了韶山老家。他们怀着对爸爸的思念之情,深情地写下《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图 | 毛岸青题词
之后,毛岸青和邵华多次来到韶山,在韶山的毛主席故居,毛岸青还用中文和俄文写下:我酷爱韶山。
随着年龄的增长,毛岸青和邵华就越来越思念已经去世多年的亲人。他们想爸爸妈妈,想早就牺牲的哥哥。
没有机会相见,毛岸青和邵华只能将这份思念埋在心里,体现在文字上,行动上。
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前夕,毛岸青和邵华共同主编了大型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为了收集材料,高龄的毛岸青不顾辛苦,带着邵华和儿子,跑遍了全国的很多地方,访问当事人,主持召开调查会……
之后,毛岸青和邵华一起编著了很多著作,发表了很多文章,组织整修杨开慧和其他烈士的陵园。
图 | 毛新宇和毛岸青邵华
毛岸青和邵华一直都记得父亲的教诲,为人民服务。晚年他们一直关注着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帮助失学的儿童,为城乡的建设提意见……
2007年3月,毛岸青逝世。一年后,他的妻子邵华跟随他而去。临终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葬在杨开慧烈士陵园,永远陪在妈妈的身边。
毛岸青和妈妈杨开慧的感情很深,遗憾地是,杨开慧逝世得太早了,毛岸青很小就失去了妈妈的陪伴。
但毛岸青一直在思念着妈妈,怀念儿时和妈妈相处的快乐时光。于是,毛岸青提出想葬在妈妈的身边。
邵华是一个好妻子,自然也理解丈夫的选择。虽然她没有见过妈妈,但从史料中,她能深深地明白妈妈的伟大。
于是,邵华提出死后和丈夫一同葬在妈妈的身边,为妈妈尽孝。
图 | 毛岸青、邵华骨灰安葬于杨开慧烈士陵园
2008年的冬天,毛新宇带着父母的骨灰,将他们安葬的杨开慧烈士陵园。毛岸青和邵华终于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此后,他们就可以安心陪伴在妈妈的身边,和故乡的亲人相伴,不再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