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电影悄然地上映了……
它有着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演员表”: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99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101岁的《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106岁的《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
说到西南联大, 我们常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来形容那段时光。仅存在了八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苦难与辉煌中写下了一段非凡的教育传奇。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指出,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史上的“长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平津沦陷。南开大学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被迫停止办学。为保存教育文脉、积蓄救国力量,三校于湖南长沙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课,但由于抗日局势恶化,学子们被迫再次向西南迁徙,湘黔滇步行团由此成型。
当年步行至昆明的11位带队老师,闻一多、曾昭伦在列
风尘仆仆的路上,依然充满着诗歌、知识和希望……
但更多的是心中的隐痛,不知何时才能收回庄严的课堂,而西迁之路的坎坷更让学子们愤慨:这明明是在自己国家的土地。
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步行团结束1663.6公里行程抵达昆明。为迎接步兵团,赵元任为歌曲《迢迢长路联合大学》填词。
到达昆明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炮火声中正式开课。当时的西南联大是这样分辨三校学生的:清华人喜欢穿西装,北大人喜欢穿大褂,南开人爱着夹克 。
这所由北大、清华、南开等学校联合构成的流浪大学,努力守护着中国教育的火种,培养各类人才,救亡图存。
后来许多显赫的人物,比如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科院院士,以及许许多多的现当代人文大师,都曾在西南联大度过一段难忘的岁月。
为中国革命孕育珍贵“火种”
西迁昆明后,西南联大的地下党员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
直到1938年,西南联大才重新开始建立党组织。长期研究西南联大历史的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介绍说:
1938年10月,被党组织派到大后方开展工作的原北平崇德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力易周在考入西南联大后,与其他3位党员共同成立西南联大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自此之后,西南联大党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值得注意的是,1940 年西南联大有地下党员 83 人,约占云南省党员总数(247人) 的33.6% 。
1940年初,由党员萧荻等发起成立了冬青文艺社,刊登壁报《冬青》《街头诗页》宣传抗日;1940 年春,联大歌咏团在昆明广播电台演唱《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抗战歌曲;铁马体育会团结广大同学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性和生活性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在西南联大办学的8年多时间里,有15位师生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10名是地下党员。
在“一二·一”惨案中壮烈牺牲的四烈士之一、西南联大学生潘琰,直到她牺牲36年后,世人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1944年,29岁的地下党员潘琰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国民党特务闯入西南联大等学校,殴打、追杀学生。潘琰被手榴弹炸伤后,仍奋力抢救其他同学。暴徒用石块猛击她的头部,还用铁条猛刺她的腹部,待同学赶来救她时,她已奄奄一息。
潘琰牺牲时年仅30岁,临终前她还叮嘱:“同学们,团结呀!战斗!战斗!”
1946年3月17日,闻一多和西南联大十几位教授参加四烈士出殡,昆明万人空巷,3万余名大中学师生和各界人士组成出殡队伍,佩戴黑纱白花,庄严肃穆走过昆明街头,挽联、漫画、钟声震荡全城。
求学问道,读书报国,在烽火岁月里,那些如潘琰一样的青年共产党员,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特殊使命。
中兴业,须人杰
前段时间,震后“星光”夜,云南漾濞高三学子挑灯备战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这让人想起《无问西东》中的一幕,轰炸机经过西南联大时,学子们只能“跑警报”,但即便在防空洞里,老师依然指着恐龙化石讲着课。
暴雨时,屋里四处漏雨,讲课的声音都听不到,教授淡定地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
汪曾祺在《跑警报》中曾写道:
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窗外是雨,窗内是理想,那一刻, 唯有自然与知识……
从西南联大走出的学子们,如今已垂垂老矣,拍摄《九零后》的过程中,只有许渊冲先生和杨苡先生接受了第二次拍摄,有三位“90后”离开了人世,导演徐蓓一直认为这是电影的遗憾……
“中兴业,须人杰”,是西南联大校歌中的一句歌词,“九零后”们即使年过百岁,依然能够清晰地记住校歌,记住当年的学号 。
王希季先生说:我就想做一个“人杰”。这是那一辈人的终生夙愿。
在电影《九零后》的结尾,低沉温润的旁白念着一段联大学子对邓稼先的描述:
“稼先赞赏一个人,或一个行为的用语是pure。谁的思想纯洁,境界高尚,他就说这个人真pure。他的这个标准,既评价别人,也要求自己。以致同学们干脆就叫他pure。这个外号是对他的特点与本质再恰当不过的写照,真好像是一个透明的人。”
“为什么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人用了六七年时间,而我们只用了两年时间?稼先用他那顽皮的一笑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兴业,须人杰
就让我们记住这顽皮的一笑吧!
2021年的高考已经吹响号角
难回少年时,总有少年来
明天上午
又将有一批批考生走进考场
高考,是一场结束
也是一场开始
人生虽道阻且长
但愿你们永远记住心底里的那缕pure
望诸生惜光阴
酬壮志持正道
2021高考加油!
图源B站
参考材料:
杨燕江,黄海涛,铁发宪. 中国共产党与西南联大[J]. 学术探索,2019(07):111-118.
南都周刊 :《九零后》| 带着大学去流浪,一群“90后”的血色浪漫史
新华社新媒体:《隐秘而光荣——探寻西南联大地下党往事》
团团和你一起学党史
1925年6月6日,上海及青岛日资纱厂工人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血腥镇压。为号召中华民众奋起,使反帝的斗争形成高潮,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指出了这次上海事变的性质不是偶然的,完全是政治的。英、日帝国主义之大屠杀而引起的全上海和全中国的反抗运动之目标,决不止于惩凶、赔偿、道歉等“了事”的虚文,解决之道不在法律而在政治,所以应认定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这次大屠杀引起的反抗运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民族斗争。
编 辑 | 关灵子 校 审 | 刘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