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荣升
在我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批军政兼优、文韬武略的杰出指挥人才,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杨秀山就是其中一位。他以政治工作见长,任职以政治委员居多,但作战勇猛、多谋善断,论带兵打仗丝毫不逊于其他有名战将。他对党忠诚,治军有方,功勋卓著,为我党、我军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头缠绷带往队伍里一走,就是最好的政治动员
杨秀山原名杨木森,1914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他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仅仅读了两年私塾,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1928年,革命的火种开始在他家乡湖北沔阳悄然散播,这对粗通文墨的杨秀山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年,他经同学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贺龙、周逸群等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其领导的革命武装改编为红6军,军长为旷继勋,政治委员为周逸群。1930年1月,杨秀山参加红军,被编入红6军军部特务队当传令兵,后调入第17师当宣传员,翌年又被调到荆门县独立营特务队担任副队长。当时,苏区面临国民党军的大举“围剿”,荆门县革命力量被迫进行分散斗争,杨秀山凭借机智勇敢,多次成功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侦察、联络等工作。
1934年7月,杨秀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荆门县独立营缩编为湘鄂西独立师的一个连。没过多久,该独立师又改编为红3军第7师的一个团,杨秀山在该团担任班长,后又调入师政治部当宣传队长。当年10月,红3军和红6军团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第7师改称第4师,杨秀山任该师直属队党总支书记。他作战勇猛,敢冲敢打,在浯溪河战斗中孤身一人缴获敌人1挺机关枪并抓获1名俘虏。
1935年1月,杨秀山被任命为第4师第11团政治委员。在反“围剿”作战期间,杨秀山指挥部队与兄弟部队一道,歼灭国民党军第58师的一个团并抓获大批俘虏。在追击残敌过程中,杨秀山身先士卒,始终冲锋在第一线。在追击到陈家河时,他指挥部队对占据有利地形的国民党军发起猛攻,不幸中弹,子弹从左肩胛骨射入,从脖子后面穿出,顿时血流如注。贺龙和关向应见他伤势不轻,马上命令送军团卫生部包扎,并叮嘱他安心养伤。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杨秀山的伤口逐渐愈合,但左胳膊功能受限,不得不用布带子掉在胸前。尽管如此,他依旧顽强指挥部队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并协同兄弟部队在忠堡战斗中一举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1个旅和1个营,活捉敌纵队司令张振汉。在其后的战斗中,他再次受伤,弹片击中脚踝。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当时仅取出两块弹片,50多年后做检查时发现仍残留十余块弹片。
当年8月,杨秀山率第11团随第4师占领湖南津市。他积极宣传党和红军主张,大力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在较短时间内吸收新战士700多人,全团扩充到1000余人。杨秀山利用缴获的国民党军物资,改善并统一了部队着装,全团面貌焕然一新,贺龙、任弼时等军团领导来团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杨秀山(左)与张宗逊。
1935年10月,杨秀山被任命为第4师副政治委员。此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并抵达陕北,留守江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红2、红6军团成为国民党军“围剿”重点。但经过艰苦作战,仍难以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根据中革军委指示,除红6军团第18师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外,红2、红6军团主力实施战略转移。杨秀山率部从桑植出发,一路转战湘中、湘西,再入贵州。在转移过程中,红军连续作战,虽重创敌军,但自身亦遭受较大损失。第6师第18团政治委员余秋里身负重伤,上级任命杨秀山火速接任其职。
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四面合围,杨秀山和团长成钧奉命率部截击尾追红军的滇军第7旅。这是一场恶战,战斗异常激烈。参谋长身负重伤,2营营长牺牲,几名连长伤亡大半,就连身边的警卫员也牺牲了。杨秀山的左眼被子弹击中,但他简单包扎了一下,依旧继续指挥战斗。战士们看到他们的政委头缠绷带但仍坚持战斗,顿时士气大振,最终顽强打退了滇军的疯狂进攻,胜利完成了军团赋予的任务。
孙子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赤子,故可与之俱死。”自古以来,唯有将不惜命,才能上下同心,勇夺胜利。杨秀山在战斗中总是一马当先,猛冲猛打,以至于贺龙称他为“猛子”。他头缠绷带往队伍里一走,就是最好的政治动员,就能极大地鼓舞人心、提振士气。但这次负伤给他留下了终身痛苦,由于伤及头部,他在日后时常遭受头疼的折磨。
在攻打云南省祥云县城的战斗中,杨秀山负责率部攻打南门。他指挥部队撞开城门,手持机枪对着门洞就是一阵猛扫,守城门的国民党军仓皇逃遁。经过战斗,我军占领祥云城,俘获县长杨仲寿以下1000余人。经过杨秀山的思想动员,800余名俘虏自愿加入红军队伍。受此感召,杨仲寿也主动要求参加红军,并一路跟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杨秀山把在战斗中缴获的一匹枣红马送给了贺龙,贺龙后来又将这匹马送给了朱德。在翻越云南哈巴雪山途中,第12团政治委员朱辉照负伤,杨秀山被调任该团接替其职。
1936年7月,红2、红6军团到达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2、红6军团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随后,杨秀山率部跟随红二方面军北上甘南。在过草地期间,他积极参与筹粮,并把筹措的粮食支援兄弟部队,最终渡过了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时期。红军抵达甘肃岷州地区后,为配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杨秀山奉命率部参加截击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的战役计划。他和团长率第12团作为中路攻击部队,连夜奔袭国民党军驻守的成县县城。杨秀山亲率一个营从城东门攻入,但遭到隐蔽在街道两侧民房内国民党军的猛烈拦阻射击。红军攻势遭到阻滞,伤亡不断增大。杨秀山经过观察,灵机一动,命令机枪手瞄准街道上铺设的青石板向前延伸扫射,跳弹和飞溅的碎石打得隐蔽在街道两侧的国民党军无处可藏。杨秀山趁势率部发起连续攻击,最终全歼国民党军,胜利占领县城。贺龙、任弼时等领导进入县城后,听说杨秀山以智取胜,专门前去参观那条被机枪打成马蜂窝的青石板路,并连声夸赞“打得好”。
吕梁山“挤”敌,痛歼日伪军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秀山担任八路军120师骑兵营政治委员。他根据师首长贺龙指示,率部开赴长城内外晋北和绥远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杨秀山牢记贺龙嘱托,在训练部队的同时,深入发动群众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壮大抗日队伍。不久,日军侦察到我军的活动情况,遂准备采取行动实施合围。杨秀山和营长张鸿卿得到情报后迅速率部转移,从长城边上的杀虎口成功跳出日军包围圈。其后,杨秀山带领骑兵营随120师主力挺进冀中,以巩固和壮大我抗日游击根据地。期间,杨秀山被任命为120师第358旅第4团政治委员。
1940年1月,杨秀山随师主力重返晋西北地区,参加对日军作战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这年6月,日军集中2万余人对晋西北根据地实施大“扫荡”,企图一举剿灭我根据地抗日武装。杨秀山根据旅首长指示,率部开赴米峪镇,准备同日军打一场预期的遭遇战。次日拂晓,第4团同日军主力一部接战,在第716团配合下向日军发起猛攻,日军遭到重大杀伤后构筑阵地固守并伺机突围。旅首长决心围歼该股日军。在团长负伤的情况下,杨秀山指挥部队对龟缩于囫练村的日军实施火攻,重创日军。19日拂晓,杨秀山又奉命率部接替第716团,对盘踞在囫练村山上的日军发起强攻,经过激战,全歼日军。米峪镇战斗共歼灭日军大队长以下500余人,俘4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粉碎了日军的“围剿”,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对当时的抗战形势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11月,第4团改称第7团,杨秀山仍担任政治委员。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日军对华北实施“强化治安”运动,集中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推行“蚕食”政策并频繁实施“扫荡”,给我根据地军民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在此紧要关头,主持华北局工作的彭德怀作出组织武装工作队、粉碎敌人“蚕食”政策的指示,号召动员一切力量打击日军,把侵略者从根据地赶出去。正率领部队在太原周围吕梁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杨秀山,立即行动起来,抽调干部组织精干的武装工作队,同时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反“蚕食”斗争。武工队依托群众,相继摧毁了渗透到根据地的日伪军秘密组织和势力,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瓦解和争取了不少伪政权和伪组织。经过一系列斗争,根据地局面逐步好转。与此同时,杨秀山还组织部队主动出击,通过伏击、偷袭、拔点等行动,连续作战100余次,通过“挤地盘”这种特殊的斗争形式,最终把日伪军势力挤压至其据点附近仅数平方公里之内,使敌人不敢轻易外出对我根据地实施袭扰。由此,根据地形势日渐好转,大大增强了军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彭德怀称赞第7团在晋绥反“蚕食”斗争中“表现突出”。毛泽东及时总结了晋绥根据地的做法,向全国发出“把敌人挤出去”的伟大号召,并将其作为宝贵经验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推广。
一波三折,接力护送刘少奇返回延安
在晋绥抗日期间,杨秀山还奉命执行了一项特殊任务——迎接和护送刘少奇返回延安。刘少奇时任华中局书记,根据毛泽东指示要返回延安参加中央工作。为此,需要途经华中、山东、晋东南、太岳区和太汾公路,沿途要穿越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设置的100多道封锁线。在日军加紧对根据地实施“扫荡”的情况下,刘少奇要安全返回延安,途中危险重重。根据中央指示,刘少奇返途中的安全工作,由各地党政军组织派出专门武装实施接力护送。
1942年10月的一天,杨秀山突然接到晋绥军区发来的绝密电报,要求其率第7团一部和716团一部护送一位首长通过防区。军区同时还指示军区侦察分队协同杨秀山完成此次任务,要求绝对保证首长安全。到底是什么样的首长,需要动用这么多的护送力量?杨秀山心里纳闷。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化名胡服的中央领导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少奇。杨秀山没见过刘少奇,但见过照片,对他本人甚是景仰。
当时,杨秀山部的活动范围归属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管辖,而护送路线要经过他不熟悉的第八军分区。这一带形势复杂,敌强我弱,遍布日伪据点40多个,日军平均每月都要对这里进行一至两次的合击“扫荡”。接到任务后,杨秀山立即和军区派来的侦察科副科长马森一起,仔细研究接护路线、沿途地形、敌人力量部署、社情民情等情况,最终制定了周密的接护计划。杨秀山命令部队携带3天粮食,并要求尽量避免与敌人战斗。
就在杨秀山焦急地盼望首长快点到来的时刻,侦察员跑来报告,大约300多名敌人正从文水方向扑来!是接送首长的消息泄露了吗?还是敌人对我根据地一般性的袭扰活动?杨秀山临危不乱,他当即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派马森带侦察分队和一部分部队到上贤村迎接首长,自己亲自率领部队主力奔赴西马村钳制敌人。但一直到了深夜,仍没有收到首长到达的消息。后来得知,由于日军正在对根据地实施“扫荡”,刘少奇滞留于太岳区还未出发。
过了不久,军区命令杨秀山按原地点迎接少奇同志,同时还调派一个营归杨秀山指挥,并指示其可随时调用八分区的部队。护送部队很快抵达西马村一带,做好迎接准备。但就在此时,侦察员跑来报告,上贤村一带有敌人活动,情况不明。同时又得到报告,由于情况有变,原定迎接地点取消,时间待定。接护行动一波三折,让杨秀山不免有些紧张,但也在其意料之中。他经过冷静分析,决定通过积极行动为迎接首长创造条件。次日,杨秀山派出一部分部队到敌人据点附近活动,以迷惑和牵制敌人,另一方面和军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少奇同志的动向。
“来了,来了!”在经过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之后,迎接队伍终于等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虽然未曾晤面,但对方的音容笑貌让杨秀山一下子认出了这就是他日夜盼望的少奇同志。少奇同志面容清癯,但神态自若,看不到一丝倦容。他和蔼可亲,和大家一一握手,并热情地和杨秀山拉家常。
经过短暂的休息,杨秀山请示少奇同志能否继续前进,以便及早脱离敌占区。“我听你的指挥!”少奇同志和气地对他说。护送部队刚出发没多久,远处就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原来在前方探路的侦察分队和敌人遭遇了。杨秀山判明情况后得知,袭扰敌人数量不多,以我方的力量吃掉它绰绰有余,但这个时候保护首长安全是第一要务。杨秀山果断决定改变预定护送路线,绕道通行。由于他的周密安排,刘少奇等人安全通过了危机重重的第八军分区防区,最终平安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1943年春,根据中央作出的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统一实施“一元化”领导的决策部署,杨秀山兼任中共静乐、阳曲中心县委书记,统一领导所属地区的对敌斗争。次年2月,杨秀山率第7团归建第358旅。不久,第7团番号撤销,部队编入第716团,杨秀山任政治委员。他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带领所属部队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为抗战最终胜利积蓄力量。1945年1月,杨秀山担任第358旅副政治委员,其后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7月,杨秀山担任吕梁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对日军实施大反攻,直至取得抗战胜利。
兵贵在将,弱旅亦可锻造成劲旅
解放战争初期,晋绥军区根据形势需要组建了独立第4旅,由杨秀山任政治委员,顿星云任旅长。这支部队是以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而成,以“解放战士”为主,而且装备简陋,缺少重装备,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弱旅”。然而,“兵无强弱,强弱在将”。在杨秀山、顿星云的领导下,这支弱旅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师,在重大攻坚行动中屡屡受命担负主攻任务,人数也由最初的1800余人发展壮大到高峰时期的1万多人,其歼敌数量远远超过了自身兵力数量。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杨秀山卓越的治军能力,尤其是其高超的政治工作水平分不开的。
杨秀山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地大抓部队政治工作。他首先从思想教育着手,着力提高全旅官兵的阶级觉悟和政治立场,树立起敢打硬仗恶仗、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和信心。为此,他在强化部队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战斗作风、强化革命自觉,杨秀山指导部队在战斗间隙开展“诉苦三查”(即诉阶级苦、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整训,通过深挖穷人受苦受难的阶级根源,极大地激发了官兵的斗志。在解放大西北作战期间,杨秀山又利用战斗间隙开展评斗志、评智慧、评政策的“三评”活动和以总结实战经验、练战术、练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整训,取得良好效果。在他的领导下,独4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全旅精神面貌和战斗力大为提高,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和先进事迹。新华社记者杜鹏程在解放战争期间常驻独4旅进行战地报道,解放后他以亲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保卫延安》,艺术性地再现了以独4旅为原型的英雄群体形象。
1946年11月,独4旅和第359旅合编为晋绥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王震。不久,杨秀山奉命率独4旅参加吕梁战役,先后攻占永和、大宁和隰县县城,俘虏国民党军1600余人。在其后的中阳战斗中,独4旅通过坑道作业攻占国民党重兵扼守的中阳县城,俘虏国民党军少将师长以下1000余人。
1947年3月,国民党军纠集25万人对我陕甘宁边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杨秀山率部参加保卫延安的作战行动。杨秀山对部队做了充分的思想政治动员,全旅将士纷纷请战,决心誓死保卫党中央。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等一系列战斗中,独4旅均受命担负主攻任务,取得三战三捷的佳绩,共俘虏国民党军1000余人。蟠龙战斗结束后,西北野战部队专门召开现场会,由独4旅介绍对壕作业和爆破经验,受到彭德怀的表扬。战斗英雄王老虎代表独4旅出席了庆功大会,并在主席台上与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并列就坐。
◆沙家店战役。
8月,西北野战军发起沙家店战役,杨秀山率部协同兄弟部队向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发起攻击。彭德怀向参战部队发出“消灭36师,活捉钟松(敌36师师长)”的战斗号令。在战斗中,杨秀山冒着炮火亲临一线指挥,就在他全神贯注地指挥部队与敌人激战之时,一架国民党军飞机向指挥所俯冲扫射,千钧一发之际,旅长顿星云一把将杨秀山按倒在战壕里。“嗖嗖嗖!”子弹呼啸着扫射在战壕两侧,溅起的泥土落了俩人一身。“好险!你救了我一命!”杨秀山对顿星云说。经过激战,第36师被全歼。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军随后重建了该师,但在解放战争后期被我军再次全歼,而参与歼灭的仍然包括杨秀山指挥的部队。
经过半年多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惫而且减员很大,有的连仅剩下十几个人,最多的也只有三四十人,其他大部分是补充进来的“解放战士”。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杨秀山仍然指挥部队顽强作战,并取得重大胜利。黄龙战役中,在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杨秀山指挥独4旅担负主攻任务,俘国民党军中将以下1000余人,缴获野战炮6门和弹药无数。
12月,杨秀山带领独4旅参加第三次攻打山西运城的作战。国民党军在运城驻有重兵,并构筑了坚固工事,我军历时12天才突入城内。在攻打最为坚固的第12号碉堡时,国民党军飞机对我攻城部队实施拦阻轰炸,一架飞机在俯冲扫射时,杨秀山端起机枪对其猛烈还击,敌机冒着一股黑烟逃窜,最后摔落在山西解县境内。新华社随军记者杜鹏程就此事写了一篇报道,在陕北广播电台播出,在解放区引发轰动。是役,杨秀山率独4旅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国民党守军,胜利解放运城。
1948年,我西北野战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开始向盘踞在大西北的国民党军发起全面反攻。杨秀山率部随2纵西渡黄河,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收复延安、洛川,并解放十余座县城。独4旅歼敌1000余人、俘敌700余人,但自身亦伤亡600余人。不过,经过“解放战士”的补充,基本上实现了“收支相当”。此次战役,独4旅第13团(后改称第10团)被纵队授予“宜川战斗第一功”荣誉锦旗,后来又在参加洛川战役中受到中央军委嘉奖。在其后的澄郃战役中,由于顿星云负伤,杨秀山受命担任独4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在攻打永丰镇的战斗中,王震命令杨秀山率独4旅再次担负主攻任务,负责消灭龟缩于此的国民党第76军。杨秀山指挥部队通过坑道作业,对永丰镇的坚固城墙实施爆破,经过激烈巷战,全歼守敌,俘虏国民党军中将军长李日基以下6000余人,而此时的独4旅兵力只有4000余人。
◆1948年2月,瓦子街战役(即宜川战役)。
杨秀山在此次战斗中再次受伤。王震十分爱惜这员猛将,他动情地说:“秀山,你要是牺牲了,可是我的过错啊!”杨秀山笑着说:“我命大,哪里会轻易牺牲呢!”王震爽朗地笑了。经过永丰战斗,独4旅人数已超过万人,一举成为西北野战军当时人数最多的一个旅。杨秀山把俘虏编为4个“解放团”,经改造教育后补充到各个连队,剩余的再分配到其他部队。
◆1949年12月1日,二军抵达喀什,各族群众热烈欢迎。图中敬礼者为王恩茂,其左依次为左齐、杨秀山、顿星云,其右为起义将领韩际隆。
1949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2纵改称第2军,独4旅改称第4师,杨秀山任该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继续率部参加解放西北的系列战役行动。解放后,他率部进军新疆,担负起保卫祖国边陲的重任。1950年1月,杨秀山担任第2军副军长,次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其后相继出任解放军军事师范学校校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军委训练总监部军事学院和学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校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和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9月,杨秀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文革”期间,他受到政治迫害。2002年11月27日,杨秀山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9岁。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