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研究生报考妇产科之后,大家唏嘘不已。俗话说得好“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
妇产科带教拉着我的手,苦口婆心地劝说说:“妇产科就是一个坑,我分分钟想跳出去,你怎么还往里跳呢?”
普外带教苦笑了一下“呵呵,妇产科堪比普外,一定要想清楚再做决定啊!”
一学医的朋友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你咋不报个正常点的专业啊?”
我翻了翻白眼:“我报妇产科咋就不正常了啊?”……
与此相反的,我亲姐亲妹一脸开心:“以后生孩子可以找你了耶!”
我想说“等你们生孩子的时候,我还没熬到可以主刀的地步呢,最多就是旁边打下手。”
亲戚邻居一脸羡慕“以后有大把的红包可以收了”……
果然,医学就是一堵围墙,墙内墙外不同看法不同心态。
想当初报考妇产科的时候,那决心就如同高考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一样坚定,硬是把高考每个志愿都填上各校医学院,一副“天塌下来我也要当医生”的表情。虽然后来在确定报考研究生专业的时候有过一丝丝犹豫,最后还是坚定不移点击“确定”,然后不管不顾就继续复习考研去了。
想想大学五年来每次与妇产科交手,哪一次不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的?苦苦追寻几年,终究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缘分已到,情定妇产科!
还记得大一预见习那会儿,当时我选的科室是妇瘤科。那时候的我对临床医学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虽说已经学了一年的解剖学,但毕竟预见习是我第一次以医学生的身份来到医院,第一次上手术,第一次与病人接触。全新的环境,毫无变化白色的墙,医护冷静理性的面孔,消毒药水冰冷异样的气味,还有那些躺在病床上插满管子、接着各种引流袋,或者吸着氧气正在艰难喘气的危重病号,“惶恐不安,战战兢兢”便是对当时的我最好的描述。
在妇瘤科室里,我惊讶地发现,女人一生与疾病有很大联系,什么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癌……当时我还没接触《妇产科学》,对这些临床知识皆是一窍不通。
第一次上手术,像很多术科医生一样,穿着一身绿色刷手服,光脚丫子拖着手术室的拖鞋,一副随时听从手术室召唤的架势。第一次上手术是为一个卵巢癌患者做卵巢切除术加盆腔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具体操作我没有印象,只记得老师用电刀切皮止血的时候,手术切口上方烟雾缭绕,人肉灼烧后挥发出的特有的焦糊味道让我阵阵作呕,我突然喘不上气,感觉想吐,又想拉,浑身发软,眼前发黑。同时,身体里的水分好像一下子透过全部毛孔齐刷刷地渗透到皮肤表面上来又瞬间凝集成无数细小密集的汗珠。我不自觉地往下蹲,又下意识得努力挣扎着想要站直身体……还好带教及时发现了我的不适,让护士搀扶着我在一旁休息。我唰的一下脸红了,本来就没帮上忙,还给老师添麻烦。
不过自此之后,接下来每次都是屁颠屁颠跟在老师屁股后面上手术,虽然很累,却觉得很开心。妇瘤科轮科的那段时间,让我对妇产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就好像是恋人之间刚认识时,彼此有好感,这当然是有赖于“媒人”——妇瘤科带教一步一步的领导和牵线。
进入大三,正式接触《妇产科学》。慢慢地,我发现,女性的一生,从小女孩到青春期,再到成年、中年、跨越更年期最后到达人生的暮年,都在发生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从幼稚青涩到懵懂不谙世事,从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慌张到中年的沉稳和沉着,从更年期的焦躁和困惑到老年面临日益衰老的体能和精力以及生命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完全无法预料的种种变数,女性的身体和精神总是无时不刻在接受考验。身为一名女性,我对我自己身体内不断的变化充满了好奇。
随着课程的渐渐深入,教科书已经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喜欢见缝插针地逮住老师,balabala地问出一系列埋藏在心底的疑问,有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别人托我问的,有我自己看书看不懂的……越是深入了解,我对妇产科的兴趣就深刻,如同她身上充满的无限魅力,吸引着我,让我深深陷入对她的暗恋中。
大四粤北人民医院见习随即而来。说实话,到现在,我依然很感恩我在粤北人民医院妇产科见习的那段时间。因为那段时间是我从一个对妇产科单纯好感的娃变成一个立志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的转折点。带教的鼓励,我的好学,患者的配合,丰富的病例资源……这些因素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妇产科的世界。
我发现,妇产科学真的是一个很奇妙、很强大的学科——意外怀孕,做人流;怀不上孩子,做试管婴儿;有肌瘤囊肿,手术刀切除;内分泌失调,激素治疗;生孩子,那更是充满喜悦和欢乐……我就是喜欢这种立竿见影、速战速决的效果。
只是妇产科真的是很累,往往是上了一天的手术,我的腿就像灌铅了一般抬不起来,腰酸背痛只想立马躺下去睡觉。只要第二天是手术日,提前一天的晚上,只要有可能,我都早早上床睡觉,而且第二天早晨必须吃早晨,否则扛不住。
在粤北人民医院,由于我的积极主动,带教很放手让我去进行临床操作;她经常在手术台上夸我“虽然只是个见习生,操作起来却不输给住院医生,不错,是可以培养的苗子。”她的鼓励,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她时常跟我讲解各种临床注意事项。渐渐地,我可以开始帮她收病人、写病历,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尿管是否通畅,是否被大腿压到,尿色是否正常;翻看病历,确认有无手术签名;逐项核对化验报告是否正常……
很多时候,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病例,才深深感受到,还在学校上课那会老师大多都有涉及到,但是那时没有亲身经历和体会,我并没有会往脑子里去,没有去用心思索和琢磨。多少前辈大家的金玉良言远远赶不上那会儿咕咕叫的肚子想去食堂吃饭的心情来的迫切,多少警世恒言都如同耳边风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紧接着,一年的临床实习生活紧赶慢赶的到来了。在妇产科实习那会儿正是我复习考研最关键的时刻。那段时间,我坚持去实习,一方面是想为我以后从事妇产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妇产科的考勤抓得严,逃不了。
带教经常说,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到医生转变的过渡时期。所以临床实习是必须的!在妇产科实习过程中,我最经常接触的的是剖宫产。每每上手术台,总是看着带教分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筋膜,拉开腹直肌、膀胱腹膜反折,再切开子宫肌层,刺破羊膜,将胎儿捞出来,最后娩出胎盘胎膜,按照正常的解剖结构分层进行缝合。
而我能做的就是在术前消毒铺巾,术中拉钩吸烟,接近术尾的时候死皮赖脸地要带教把最后的缝合打结的任务给我。要是缝合打结得漂亮,得到带教一两句的肯定和表扬,我肯定是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更加信心满满。在门诊经常看到便是人流,看着带教为患者消毒铺巾、探宫腔、扩宫颈,然后开始吸宫和刮宫。
这个时候带教便会示意我把我放在她的前臂上,间接来感受一下吸宫时最开始胎囊局部的滑溜感,之后蜕膜的绵厚感,再之后便是碰到子宫肌层时手挠石灰墙的般的生涩感。有这种特殊的生涩感就说明吸宫吸得差不多了。接着就用刮匙清理一下子宫角部,用吸管再做最后一次清理。接下来便是对人流那些血肉模糊的战利品进行清水漂洗。带教一般都会很兴奋地把那一团白白细细的绒毛组织和厚薄不均的块状膜状物举到我眼皮下,告诉我白色绒毛就是胚胎。人流手术要看到白色绒毛才说明手术成功了!其实,每每看到那些人流物,我都有作呕的冲动,那味道怪难闻的!
在病房里,我经常看到很多孕妇幸福地摸着肚皮,喃喃自语,像是在跟腹中胎儿聊天。丈夫、婆婆等众星拱月地在她身边照顾着;而产妇一般是抱着新生儿喂奶,手忙脚乱地指挥丈夫拿尿布买东西。每每查房的时候,病房里很嘈杂,有医生询问病史的声音,有产妇孕妇揪着医生的衣角喋喋不休地问问题,还有新生儿的嚎啕大哭……很嘈杂,但是很幸福。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无比期待地幻想我有小baby,当妈妈的场景,应该不逊色于如此吧!
不过妇产科也是分分钟能把温柔乡变成战场的科室。
有些孕妇还未足月,一旦出现破水或肚子疼等出现分娩先兆,定是情况紧急。一方面,带教便要做各种医疗预案,进行各种医疗处理,另一方面,还得和家属谈话签字,告知各种利弊风险,要父母作出决定,孩子一旦落地,到底要不要进行抢救。
而父母一边要担心孩子过早出生可能伴随各种体能智力问题,另一边,他们还必须在短时间内接受道德、亲情、伦理甚至金钱等各方面的拷问,抢救孩子,可能一生的积蓄都打了水漂,孩子还没活下来,不抢救,实在是在是亲生骨肉,难以割舍。所以带教经常在我耳边唠叨,医院就是个浓缩小世界,人生大舞台。医院里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
医生除了会治病救人,还要知道每一种治疗和检查的费用,时刻掌握病人背后的经济情况,每天在金钱和生命之间权衡利弊,指引病人进行各种无奈的选择。说实话,我惶恐不安,我战战兢兢,我不知道当有一天我走出象牙塔,我能否面对这些事情。当医生真的是要时时刻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
现在考研结束了,我也如愿以偿成为妇产科准研究生。我胸无大志,将来也不想成名成院士。但我相信,我以后会是一个好大夫,也立志做一个越来越好的大夫,为的就是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和同是考研的朋友交流,他们说他们想去那些大城市读研,以后想留在大城市工作。我却很没志向地说,如果是我,如果我优秀到可以在大城市立足,我也一定会回家乡工作,即使大城市再好,待遇再好……
我觉得,当医生,救死扶伤对我来说太泛了,保护我的家人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都说读医好,谁解其中味”!读医不易,且行且珍惜!
文/陈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