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能够用文字展现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和人性变迁的作品极少。但《人世间》就做到了,它就是一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
开机一个月,迪士尼就找来了,买下了《人世间》的海外发行权。
你拍一部剧成功了可能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每一部戏,都形成了文化事件,引发了某种文化效应,那就绝非偶然了。
提起导演李路,读者必然会想到他的代表作《人民的名义》。这部当下性、稀缺性、均衡性、艺术性兼备的反腐剧,是2017年当之无愧的“年度剧王”。
其实,李路不只有一部《人民的名义》。作为一位入行近30年的“老资格”,他拍过《小萝卜头》《老大的幸福》《坐88路车回家》《巡回检察组》等现实主义作品。他的作品三次荣获中国电视飞天奖,两次荣获中国电视剧金鹰奖。
但他又不只是导演。自吉林艺术学院导演专业毕业之后,他在创作和管理的岗位上都干过。他担任过南京电影制片厂生产副厂长、江苏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他执导的作品中,总制片人那一栏里往往写的也是李路的名字。
可以说,他既懂得影视剧创作,又熟悉行业的投资生产流程,是一位有制片人思维的导演。
目前,他正投身于新作《人世间》的后期制作中。这部剧视野宏阔又笔触细腻,理想主义浩荡,人间烟火氤氲。
这部剧早早就登上了总台央视和爱奇艺的片单,几家省级卫视也在密切关注它的进程。正常情况下,这部剧将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与观众见面。
《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的茅奖同名小说,以周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以周秉昆(雷佳音 饰)、周秉义(辛柏青 饰)、周蓉(宋佳 饰)、郑娟(殷桃 饰)为代表的十几位平民子弟,100多位形形色色、各行各业人物在近五十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近日,影视独舌有机会观看了《人世间》一小时时长的片花,提前进入了那个纵深五十年的迷人世界,并和总制片人、导演李路畅谈起剧集的创作过程。
以下为李路自述。
“中国故事”
2018年6月,我第一次看到了《人世间》的小说。
此前,我一直在和腾讯影业接洽,寻找合作项目。腾讯方面提供了不少职场剧、行业剧范畴的大IP选题,我都没太找到感觉。
我更想拍部相对宏观的、史诗气质的作品。
后来他们给我推荐了梁晓声老师的《人世间》。小说首次出版的时间是2017年11月,我是次年6月看到的小说。看了之后觉得确实是“我的菜”,书中多年沉淀的东西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也是我多年思考和感受的。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拍剧从来不会等别人把饭做好端到我面前,而是喜欢自己去孵化。《老大的幸福》如此,《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如此,《人世间》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我在项目推进中可以掌控的事情较多,包括剧本的开发、拍摄的进度、资金的使用、所有的演职人员的确定。
我们通过一未文化找到梁晓声的时候,是在2018年底,当时小说的名气还没“破圈”。《人世间》是2019年8月获的茅盾文学奖。梁晓声觉得我对小说的认知是非常清晰的,聊得非常投机,用他的话说:相见恨晚,你是导演,具体你全权来弄,我不干涉。
搞定了版权,就要快马加鞭地找编剧。我当时给陈道明和周梅森都打了电话,询问有没有适合的编剧推荐,他们俩不约而同地说了一个名字:王海鸰。
李路和宋春丽在片场
王海鸰是生活剧创作领域的高手。她其实不太喜欢改编别人的作品,只告诉我先回去读读原著。过了个把月,才最终决定接下改编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点让我比较钦佩。一是梁晓声完全将接力棒交给了编剧。他给我手写了一个授权,表示绝不干涉剧本的创作,一切由李路来把握。众所周知,他本就是个优秀的编剧,他能完全放手,这是很难得的气度。
其二,王海鸰的态度也非常认真。她其实和梁晓声也很熟,知道这部小说的分量,可以说是怀着一份敬畏心在创作。
剧本写了很久。2018年底开始创作,拍摄时也一直在精修,到杀青前两个月才完稿。剧本创作的前半程,我在《巡回检察组》筹备和拍摄的工作之余,与编剧也一直保持密切交流。
开机时有了40集的剧本,结尾部分仍待完善。因此拍摄期间压力很大,每天拍完回去都要研究剧本,然后用很大的精力来讨论接下来剧情的走向,每天没有几个小时能睡觉。但现在看来,成果还是显著的,结构没跑偏。
文学史上,能够用文字展现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和人性变迁的作品极少。但《人世间》就做到了,它就是一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
小说还没有写到当下,我们对新时代故事做了详细补充。目前我们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仅要对内引发民众的共鸣,更要向外讲好中国故事。
为什么阿米尔·汗的印度电影能广泛传播?原因就是鲜活,接地气。只要故事和心灵的沟通达到与观众共振,人性的温情是可以突破国别、族群的。
等待演员
在演员选择方面,我们费了很大心思。我的合作伙伴腾讯影业和新丽传媒全程支持我们做成头部大剧,演员选择定位为最合适,不计其他。
《人世间》有四梁八柱,四梁是周家三兄妹和周秉昆的妻子郑娟,我们请了辛柏青、宋佳、雷佳音和殷桃来演。八柱的演员也都是实力派,像萨日娜、张凯丽、丁勇岱、宋春丽、于震等等。这批人搭起来的班子,往人物里一塞,就没有不合适的。演员合适了,戏也就好看了。
双生双旦的演员中,雷佳音是最早定下来的。他本来就是东北人,身上有邻家男孩那种憨厚的气质,表演也没有痕迹,可塑性很强,周秉昆的岁数,和他的父亲差不多大。用东北话说,他就是妥妥的最佳周秉坤。
辛柏青(左)、李路(中)、雷佳音(右)
但也有角色经历了等待的过程。开机都一个月了,辛柏青和小宋佳都还没进组。当时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挺着急,我说不着急,一切都早已定好了。
其实当年拍《人民的名义》时,也有这种情况。开机一个月了,祁同伟、蔡成功、赵瑞龙的演员还没进组。因为我认准了(许亚军、张晞临、冯雷)这些演员合适,所以必须要等他们。
辛柏青的戏,润物细无声。在周秉义的身上,能看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官员为了城市发展,豁出身体,忘记了“小我”,周秉义就是这样一类人。
周蓉的身上有一种年轻知识女性独有的闯劲。她为了爱情,嫁给比父亲小不了多少的“右派”诗人,孤身一人奔赴贵州,小宋佳的身上有着强烈的独立女性的味道,不用去演,她本身就是周蓉了。
宋佳、王阳、李路
至于郑娟,在书中她是个很有风情的角色,剧中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贤惠和个性并存,殷桃来演郑娟这个角色也很合适。
丁勇岱演的是一个“咆哮爹”周志刚。他是东北常见的“老工人”,是单位的业务权威,在家里说一不二。老工人和省领导做了亲家,阶层的差别滋生出戏剧故事。
周秉昆的家庭结构非常典型。父亲是中国第一批“大三线”工人,八级技工,每个月收入和退休老干部差不多。周秉义和周蓉出类拔萃,都考上了北京大学,而他们的下一代同样也很优秀。
周秉昆命运比较跌宕,在通过自己的奋斗即将成为出版社后勤处处长的时候,误打误撞把人打死了,命运也被改变了。
编剧王海鸰在小说基础上,加入了很多新内容。比如“光字片”拆迁,深圳的开发等情节,小说里匆匆扫过,剧中则占了不小的篇幅。
你在这部剧中,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从30后到90后都会有感。从最开始计划经济用肉票、布票,海南岛的火柴和哈尔滨的火柴都是两分钱,到改革开放全民下海,谁家钱多谁家钱少一下子拉开差距。过去我们总说,“富二代”只能在《流星花园》里看到,现在街上比比皆是。
改革开放是我们浓墨重彩的篇章。小说有一段很有意思,周秉昆他们大老远跑去买肉。在那个时候,买肉是需要肉票的。有一天,蔡晓光突然告诉周秉昆,在某个门店,今年开始买肉不用肉票了,一群人就搭伙去买肉,成扇成扇地买。买肉不用凭肉票,这就标志计划经济的松动,市场经济的开始。
我们把水自流、骆士宾写成了东北第一批在深圳创业的商人,他们成功了,生意做得很大,赚了很多钱。他们带着改革开放的季风回到黑土地,与发展停滞的重工业基地相撞,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却又真实的故事。
李路和丁勇岱(中)
因为亲身经历了这些,所以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剧情,什么样的台词,什么样的表演能打动观众的心。我的孩子是00后,我那天还问他说,这种片子你会看吗,讲实话,不要因为是爸爸的作品。他说我太喜欢了,我特别好奇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历史纵深
小说的背景在哈尔滨,因为梁晓声是哈尔滨人。我们则将主场景挪到了吉林。
我老家在吉林,长春的地标建筑、城市气质我都比较熟悉,朋友也多。吉林省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很多资源都向我们放开了。征求过梁晓声老师的意见后,把主拍摄场景放到了中国的电影摇篮长春。
像开机第一天拍虚拟的江辽省委的那场戏,用的就是吉林省委大门的实景拍摄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和农博园里搭景拍摄,园区上下配合我们,给了非常多的支持。
实际上,东三省我们都拍到了。剧中关于俄罗斯的场景是在哈尔滨完成的,在辽宁调兵山拍的火车站等等。
李路和于震(左一)交流
美术部门还搭建了书中的“光字片”(主角居住的城中村)。在摄影棚里搭了一部分内景,在其他几个城市找了几个棚户区外景,拼接起来就营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光字片”。
剧组搭了4万平米的景,灯线就用了7万米,搭景的灯足足装了几十辆超长箱车。不夸口地说,这个规模好莱坞电影也难达到。
拍摄准备阶段,我们还征集了很多旧的物件,搭建了大概一千多平的道具库。像老海报、旧挂历、老衣服,争取让观众一看到就“梦回”那个年代。
《人世间》的美术指导是王绍林,我们是老朋友,曾合作过《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作品。摄影指导是张文杰,《觉醒年代》就出自他手。
这次拍摄主要是两处搭景,一个是长春农博园,一个是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但我有一个原则:只要外景有的,就绝不进棚,所以为了好多戏份不多的场景奔袭几百公里,但效果是惊人的,真的永远假不了。
我在A组拍戏的时候,也会关注B组的拍摄。每拍一条,都要发给我确认,合格后再拍,不合格就重拍。从今年2月21日开机,到8月15日杀青,拍了半年。B组拍了3个月,工作时间加起来就是9个月。
开机一个月,迪士尼就找来了,买下了《人世间》的海外发行权。我经常就在片场提醒大家说:一定要注意,我们这部剧要全球播放,每句台词、每个画面都要有国际视野。要让国外观众看到,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用50年的奋斗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拍《巡回检察组》之前,我想拍个“人”字三部曲。第一部是《人民的名义》,第二个是《巡回检察组》(原名《人民的正义》),第三部就是《人世间》。
其实有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明明可以选择拍一些能轻松赚钱的作品,何必非要给自己找罪受呢?
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我希望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一种关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不论是对普通人的描摹和刻画,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反思,都希望能让观众产生共情。这是我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你拍一部剧成功了可能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每一部戏,都形成了文化事件,引发了某种文化效应,那就绝非偶然了。
《人世间》里有50年历史纵深。小说里人的那种纵深感,从底层到高层纵深向的那种东西,是我喜欢的。它能让年轻的观众明白,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如何来之不易。为什么当时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现在却能发展得如此繁荣,不靠喊口号,靠人物塑造、靠跌宕的情节、靠实打实的拍摄来表现。
我之前也拍过关于东北的电视剧,范伟演的,叫《老大的幸福》。从语言到行为,东北人天生具有幽默感。二人转为什么产生在东北,因为过去东北的冬天太冷、太长了。东北的魅力,不一定是推杯换盏的“炕头文化”,还有更深情的黑土地文化。东北最美的和最粗犷的东西都在《人世间》展现了。
和《人民的名义》一样,我不只是导演,我还是整部剧的总制片人、总操盘人,作为总负责人,你要扛很大的压力。事无巨细,都要上心。像《人世间》这种成本高、人员多的剧,做错一点都不行。这种压力,体现在生产和艺术质量上,也在各个环节的创新和突破上。寻求完美每每让我身心俱疲,每次的创作都是一次生死较量。
这些年来,我拍的剧不多,跨度很大。很多人觉得我是没有舒适区的导演,我觉得拍什么还是要靠自己的感觉,“是不是我想表达的”很关键。
按照目前的进度看,我们应该能在今年年底抢完全部后期工作。戏的成色如何,到时请观众检验。
【采访/李星文 撰文/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