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0,剧情多次热播,辛快导演、陈浩、王景春等主演的12集《隐秘的角落》成为今年另一个话题的短剧。
在此之前,24集的《传闻中的陈芊芊》、12集的《我是余欢水》、12集的《失踪人口》、15集的《叹息桥》等多部短剧都掀起过追剧的热潮。接下来还有《白色月光》《沉默的真相》《冰雨火》等多部短剧排队待播。这让饱受“注水剧”之苦的观众不禁感慨,期盼已久的短剧时代终于要到来了吗?《沉默的真相》
新京报记者梳理了今年上半年上线的热门剧集,40集以内的剧集超过了40部,它们在豆瓣上的平均得分接近7分,短剧的确迎来了一次数量和质量上的爆发。短剧的爆发原因是什么,它会取代长剧成为未来流行的趋势吗,怎样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短剧?新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等业内人士。
(注:本文所提到的“短剧”,指40集以内的剧集)
——A面 平台溯源——
2020年上半年短剧“爆发”成风
今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增强问题意识,推动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从规模数量扩大向整体质量提升转变,坚决反对人为“注水”、拉长集数等行为,“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通知》于2月下发后,广电总局官网数据显示,接下来3个月的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剧目平均集数明显下降——3月、4月、5月备案剧目平均集数分别为34.7、36.7和33.1,而此前2020年2月、1月和2019年12月备案剧目平均集数均在38集以上。
和备案剧目集数变短形成呼应的,是今年上半年上线短剧数量也迎来了爆发。新京报记者梳理了上半年热门剧集,发现集数在40集以内的超过了40部,相当于平均每月上线7部以上。纳入本次统计的43部短剧中,30集(不含)以内的有29部,占比67.4%,且绝大部分都是网播剧,12集和24集体量的居多。12集的有《唐人街探案》《我是余欢水》《十日游戏》等;24集的有《传闻中的陈芊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从题材来看,悬疑题材备受短剧创作者的青睐,43部中多达20部都与悬疑相关,占比近半。多部在豆瓣获评高分的短剧,都蕴含了悬疑元素——《隐秘的角落》(9.0)是悬疑社会,《叹息桥》(8.9)是悬疑爱情,《龙岭迷窟》(8.3)是悬疑探险。
《冰雨火》陈晓剧照。
数量之外,这波短剧的口碑表现也很有爆发力。43部短剧豆瓣网的平均得分为6.98,高于2019年TOP30头部剧集的豆瓣平均分(6.51分,据艺恩数据)。新京报之前曾随机抽选了2019年以来播出的103部剧集进行数据分析,发现“
剧集的集数与口碑成反比,集数越多口碑越差
”。今年上半年的这43部短剧,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集数越少口碑越好。其中,30集以内的29部短剧的豆瓣平均分高达7.21,比集数在30~40之间的14部剧豆瓣平均分高出不少。
《我是余欢水》
视频网站早在几年前已开始布局
将今年这波短剧爆发推向高潮的,是5月底6月初爱奇艺、优酷两家视频网站分别推出的“迷雾剧场”和“悬疑剧场”。“悬疑剧场”近八成都是30集以内的短剧,“迷雾剧场”则是整齐划一的12集短剧。已上线的《失踪人口》《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豆瓣评分分别为7.3、7.5、9.0,口碑表现不错。虽然上半年短剧数量的爆发和广电总局提倡短剧创作的《通知》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但二者没有因果关联。因为剧集创作需要时间,主管部门的提倡不可能立竿见影,其影响在未来而不在当下。
《十日游戏》
短剧之风源起于更早的“青萍之末”。戴莹告诉新京报,目前大家看到的短剧项目,基本上都是一年前或者更早时候开发的。以《隐秘的角落》和即将上线《沉默的真相》为例,这两部剧的原著小说版权已经买了5年之久,剧集项目正式启动是在《无证之罪》播出之后,即2017年底。当时,市场对短剧的需求还只有一个相对初级的方向,但制作方已经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品质一般的剧集或者说“注水剧”,光有很多集数和豪华的阵容,并不会带来很好的流量转换。“核心还是要有好内容,用户追看和付费的意愿都会很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坚信要去做好的内容,而不是做多少集的内容。”
谢颖也提到了2017年这个节点。32集的悬疑剧《白夜追凶》在这一年播出,潘粤明一人分饰关宏峰、关宏宇两兄弟,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谢颖透露,在《白夜追凶》的制作阶段,包括优酷在内的各视频平台就已经在布局40集以内的短剧了。“每个阶段都是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当信息供大于求,用户的时间就成了稀缺资源。现在有很多剧,用户都用倍速在观看,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更有效率的使用中去。怎样去掉注水剧,为用户提供更极致的观影体验,就成了长视频网站都开始发力的方向。”
戴莹分析认为,短剧兴起和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有关。比如现在有一部60集的剧摆在面前,观众追还是不追,可能需要做非常大的一番心理斗争,因为他们的确没有大量完整的时间追剧。“做精品短剧集,跟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是契合的,也是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收视习惯的。年轻的网生一代是看着美剧、日剧、韩剧成长起来的,他们比较习惯于短剧集的表达语境。”
短剧拉会员能力强,商业变现有待挖掘
此前有电视剧制作的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表示,“注水剧”盛行的根源在于以集为单位定价出售的购销模式——演员以集为单位计算片酬,集数增加能让剧方和演员都获益。对购买版权的电视台而言,集数越多意味着插播广告的空间越大。戴莹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透露,互联网视频平台靠购买版权是早期的业态,最近这些年倾向于根据用户反馈,有的放矢地跟影视剧创作团队合作,定制或者自制剧集。这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集数计价的传统购销模式,客观上为短剧兴起奠定了基础。因为对互联网视频平台而言,自制剧集数多少不是重点,如何通过优质内容吸引付费会员才是更重要的目标。
戴莹透露,相较于同期播出的长剧,“迷雾剧场”的短剧在会员层面的数据表现非常突出,“拉新”(吸引新会员入会)和召回率(让离开平台的会员重新充值)都很高。谢颖表示,优质短剧能给视频平台带来两大好处——除了增加付费会员的规模,还可以让单片付费观看成为可能。“今年有一部豆瓣开分9.0的《叹息桥》(15集),这部短剧我们做了单片付费模式,想给真正的好内容定个价,也让精品内容更加有价值。”
另一方面,就剧集的广告变现能力而言,短剧目前还比不上长剧。长剧,尤其是一些古装IP长剧,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包括中插广告、衍生游戏、线下合作等方式在内的商业变现模式。短剧播出时间跨度短,话题讨论难以持久,商业变现方式还探索中。这一点,早在2017年《无证之罪》上线时,戴莹就深有感触。“这部剧反响很好,观众给予了肯定。但它只有12集,整部剧的社会化效应传播,包括相关话题的讨论,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当时就在想,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几部精品短剧集中推出,形成的聚合效应是能和长剧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这次我们把悬疑类型短剧集中到一起,形成剧场的原因之一。”
——B 创作领域——
悬疑成为主力军,什么题材适合拍短剧?
今年上半年播出的43部短剧中,悬疑题材占近半(20部),堪称主力军。这批短剧里,在豆瓣网获评高分的也多蕴含悬疑元素——《隐秘的角落》(9.0)是悬疑社会,《叹息桥》(8.9)是悬疑爱情,《龙岭迷窟》(8.3)是悬疑探险。而随着“迷雾剧场”和“悬疑剧场”的待播短剧陆续上线,悬疑“主力军”的阵容势必将更加强大。为何短剧如此青睐悬疑题材?
一方面固然是悬疑题材短剧的成功有先例可循,比如2017年的《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另一方面也因为悬疑题材与短剧的形式很契合。戴莹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短剧更需要有“强节点”(吸引观众追下去的剧情悬念)来拉住观众。短剧不像长剧那样,有一个很长的播出周期,可以分阶段吸引观众。“它就这么短,想要拉住观众,不但每集都要有强节点,还需要这强节点都做得很好。悬疑题材恰好具备这样的强节点,可以和短剧很好地衔接。”她举例说,如果拍一部谈恋爱的剧只有12集的话,观众或许会觉得完全不够看。就因为爱情题材没那么多强节点可以勾住观众继续追看。
悬疑主力军之外,其他题材的短剧也有成功的案例。今年上半年播出的43部短剧中,都市职场题材的《怪你过分美丽》(8.1)、青春题材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8.2)、古装爱情题材的《传闻中的陈芊芊》(7.5),热度和口碑表现也不错。除了悬疑题材,还有哪些题材适合拍成短剧呢?
戴莹认为,目前适合拍成短剧的还是以悬疑题材为主,但不一定都是纯粹的悬疑犯罪题材,带有一点复合元素的,比如爱情或者科幻等其他元素,形成了爱情+悬疑、古装+悬疑的形式,也适合用短剧来呈现。“其实《想见你》(13集,9.2分)就是在爱情的基础上做了一条悬疑线,整个故事也很成立,非常能够吸引观众追看。”
谢颖表示,只要是剧情和剧本体量合适,各种题材都可以尝试拍成短剧,只不过前期大家会聚焦在犯罪悬疑题材。接下来,短剧创作也会探索喜剧、青春校园、都市情感、软科幻等不同的方向,“不过孵化需要时间周期,肯定不会那么快。”
短剧容易出精品?单集对比长剧更下工夫
剧集的好坏从来都是由内容而非集数所决定。36集的87版《红楼梦》、10集的《围城》至今仍是国剧创作的高峰,为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今年上半年的43部短剧,其6.98的豆瓣平均得分远高于同期长剧集。其中也不乏引起广泛讨论的作品,比如《传闻中的陈芊芊》《我是余欢水》《唐人街探案》等。这难免给人一种印象,似乎短剧更容易创作出精品。
在导演沈严看来,短剧在内容品质上的可控性的确要比长剧强。沈严今年拍完20集抗疫题材剧《在一起》的“摆渡人”单元之后,就投入到45集都市情感剧《流金岁月》的拍摄。他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感慨,现在要想拍出一部成功的长剧太难了。“(长剧)有一些不科学的东西在里面,你怎么让一个编剧在一两年之内,把40集的剧本写得极其精彩,我觉得挺难的。短剧在内容的把握上可控性更强,它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对编剧、导演和演员来说,把两集弄好当然比把40集弄好,可控性要强多了。 ”他本人一点也不排斥拍短剧,甚至表示未来有可能回到10年、20年前,有4集5集的短剧,“但好的内容同样能够存活,同样能挣到钱。这样的话,我觉得实际上能给整个内容的制造带来提升。”
然而,可控性强并不意味着拍短剧比拍长剧更容易。事实上,要把短剧做成精品,更需要在剧本、选角、拍摄等各方面下足工夫。比如拍悬疑题材短剧,首先要找到擅长“下钩子”的编剧,写出来的每集剧本都有强节点勾住观众。
以《隐秘的角落》为例,单集长度从30多分钟到70多分钟不等,每集结尾都留有悬念。导演辛爽透露,剧本创作没有按照固定时长来分集。“我们不是台播剧,单集时长不成为限制。每一集在哪里结束,更多地考虑故事和叙事的完整性”;其次,选角要考虑与剧集类型的匹配度,比如悬疑题材短剧不能找大众喜欢的大熟脸明星。因为这类题材有一定的观影门槛和审美基准,观众更在乎的是演员合适。戴莹说:“如果只想要迎合市场,找了一个跟角色不匹配但有极强知名度的演员,剧本再好,项目最后都可能会遭遇滑铁卢。”第三,短剧整体拍摄周期比长剧短,但要做出精品,单集制作时间要给够。传统电视剧基本上3天拍一集,但戴莹向新京报透露,《隐秘的角落》等短剧差不多都是6天~7天拍一集。“相较而言,我们给到了12集短剧的创作者很丰富的创作时间。当然对创作者来说,时间永远会觉得不够,这也是需要权衡的一个点。”辛爽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直言,拍剧最需要的和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比如要把演员的表演调整成最靠近我们内心里想要的模样,需要时间。包括打光,整个美术布景、色彩的调整,也需要时间。时间越多,我们在各个方面能够做得更细致更好,观众看到的剧集质量就会更高。”
《隐秘的角落》堪称2020年的短剧爆款。
短剧不会替代长剧,只是在寻找新空间
半年之内上线了40余部短剧,平均每个月有7部短剧和观众见面,且整体口碑表现上佳。再加上今年2月广电总局的《通知》鼓励创作精品短剧,业内普遍期待剧集市场上会涌现出更多的优质短剧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短剧会成为未来剧集创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吗,它是否能够取代长剧目前市场上的地位?
谢颖认为,短剧和长剧分别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比如年长一些的观众习惯开着电视做家务,也不耽误看剧,长剧就比较符合他们的需求;年轻一辈的观众习惯边看剧边发弹幕交流,专注度比较高,这也是精品短剧出现的契机。未来短剧和长剧会并存但分开发展,只要做到极致都能满足各自的受众,互相之间不可替代。“就像日本和韩国,既有一百多集以上的长剧,也有十多集甚至几集的短剧。”
谢颖透露,优酷未来的剧集战略会对短剧有所倾斜,但长剧依然是创作重点。“不管对哪家平台而言,长剧的意义都很重要,它是拉用户、保大盘的。头部的、泛人群的长剧越多,来你这儿看的观众就越多。短剧会往精品化、类型化方向发展,鼓励探索新的类型、培养新的导演。”她提到,短剧的制作成本相对便宜,制作周期相对短,不管是探索新的类型还是培养新导演,用短剧去试水,容错空间更大。
在戴莹看来,短剧的兴起给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市场只有长剧。我跟很多导演有过交流,他们手上有很多故事,小说,体量特别适合做成短剧,12集或者8集的。但之前因为没有短剧的选项,创作就扼杀在摇篮里了。”但是,整个剧集市场有一个基础的大盘,那就是观众对自己所熟知的类型比如古装剧、家庭剧、青春剧等还是有极强的需求,这些类型通常是长剧。“短剧的作用主要是引领和探索,希望能够摸索出一些新的东西来。”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