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上映前导演刘杰对杨幂导演说:“这可能是票房最低的电影。”
杨幂对导演说“这可能是你评分最低的一部电影”。两人一语成谶。
影片讲述了一个因为严重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抛弃的弃儿江萌(杨幂饰),拯救另一个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缺陷婴儿的故事。
将弃婴、残疾儿童、寄养制度等社会话题摆到台面上,刺激大众讨论与各方关注是影片的出发点,这种现实题材文艺片也是导演刘杰所擅长的类型,此前他的作品《马背上的法庭》《透析》在国际电影节上皆有不俗的表现,《宝贝儿》同样入围了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与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说起来,参加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文艺片镀金边的一贯套路,近的如《江湖儿女》远一些有《路边野餐》《八月》。与纯粹的艺术片不同,文艺片同样具备一定的商业属性,需要依靠口碑博得关注刺激票房增长,有人说最成功的文艺片就是商业电影,只是有些能够名利双收,有些只能自砸招牌。
现实社会题材+电影节噱头+影评人口碑营销让《宝贝儿》在上映首日票房一度登顶,猫眼给出1.7亿的票房预测豆瓣开分6.8,一夜过后,猫眼票房预测与豆瓣评分骤跌至不足5千万与5.8分,落叶遍地,风起何处?
2015年底《亲爱的》《失孤》两部电影相继上映,将“打拐”问题推到观众面前后,对于现实题材电影观众便一直抱有较高期待,然而此后带有批判意味且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并不多见,讽刺“官僚主义”的《我不是潘金莲》算是一个,自它之后反应社会矛盾的印度电影在内地市场大火,将观众直面真实的欲望挑到最高。
不久前,聚焦“医保”问题的《我不是药神》再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现实题材电影的强大影响力。其实对于此类型影片来说,挖出社会痛点唤起群众共鸣是根基所在,如果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比做多少口碑营销都管用,《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医保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虽然《我不是药神》起到的不是决定性作用,但也是催化剂般的存在。
从题材层面看,以“弃婴”群体为主的《宝贝儿》极占优势,不仅具有社会话题性也是目前尚未被触及的切入视角,导演的立意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关于中国儿童福利方面的知识,大众了解不多,畸形/残疾婴儿保障体系并不完善;
2、寄养关系仍存在模糊地带;
3、何为对生命的尊重、道德的捆绑。
在了解导演深意之前,有必要先看网上的一组数据:
1、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100万例,平均每半分钟就有一个出生缺陷儿降生。(《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此报告未有更新版本)
2、全国每年近100万出生缺陷儿,其中30%在出生前后死亡,40%造成终身残疾,只有30%可以治愈或矫正。
3、中国每年大约有10万名儿童被遗弃,其中大多数是残疾儿童或女童。
4、寄养在非亲属家庭与其他供养方式的孤儿占到孤儿总数的17.9%。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0)》
100万缺陷儿童连接着100万个家庭,谁来保障他们的医药支出?谁来保障患儿的未来?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又在哪个角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没有答案。
被遗弃且曾患过先天无肛症的江萌,在看到徐先生的女儿跟自己患了同一种病,却要被放弃治疗时,她选择把孩子偷出来。究竟是江萌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瞎操心”,还是徐先生思虑过多“太懦弱”,导演将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
作为一部纪实风格的文艺片,《宝贝儿》运用了大篇幅的长镜头并选择在抒情点截然而止,尽量不掺杂创造者的情绪于其中,这种克制不难看出监制侯孝贤的影子,目的是让观众清醒、平静的观影,不将同情、怜悯的情绪带进现实,以免对特殊人群造成困扰。瑜不掩瑕,这种纪实风格也让影片的短板一览无余。
除了“弃婴”的主线导演刘江更贪心,想表达的社会问题也更多。比如江萌与养母的副线来表现寄养关系问题,江萌与聋哑人小军的对白来交代残障人士的生存窘境。水多则溢,江萌与养母的副线仅完成了叙事功能,却致使影片整体看下来架构不清晰,甚至逻辑有些生拉硬套的混乱,其实江萌与养母的副线完全可以独立出来一部影片,专门讲“寄养关系”想来效果会更加理想。
时至今日,观众具备在浓烈与平静中收获共鸣的能力,《宝贝儿》过多的内容让观众觉得冗长从而流于平庸,最后能够记住的客观现实仅是“这部电影的题材很好”。豆瓣上打三分的网友居多,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为题材留下体面,留下声声叹息送给剧本,但也有些网友仅凭杨幂二字便给了影片一星,让她成为了背锅侠。
当然了,杨幂的表演谈不上为《宝贝儿》加分一说,甚至是拖了一些后腿,但也不全然是她的错。
去年杨幂在《逆时营救》中的表现获得了一定的认可,而《宝贝儿》又是杨幂出道16年的第一部文艺片,备受大众关注的同时很多媒体吹捧《宝贝儿》将是杨幂的转型、封后之作。
是否有捧杀的嫌疑暂且不论,站在演员的角度来看,虽有顶级流量傍身但在新生力量辈出的影视行当,不转型光靠吃青春饭并不是长久之计,同期的李易峰凭借《动物世界》从流量小生转为实力派演员是一个成功案例,而对于称霸古偶剧的杨幂来说,选择文艺片《宝贝儿》转型并不明智。
现实题材电影能够提升个人口碑又有赵薇、范冰冰的前车之鉴何乐不为?杨幂似乎忘记的是除了扮丑外,赵薇、范冰冰同样是有一定演技的,同期上映的《找到你》,马伊琍的扮丑带走了2个多亿的票房。
电影上映前刘杰曾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观众不要因为演员而带有傲慢与偏见观影,这句话的本身在我看来并不客观,从演员站到台前的那一刻起,必然会受到大众的赞赏与挑剔,《宝贝儿》所追求的反思空间有多大,观众对演员喜爱的弹性便有多大。
杨幂完全可以凭借《宝贝儿》逆袭,但她没有。将小荧屏的表演搬到大银幕,依旧是用眉眼的动态来体现心理活动,普通话与方言掺杂的蹩脚台词让观众出戏,杨幂的表演在露怯,因为她撑不起这个角色。
其次对于32岁的杨幂来说,选择出演20岁的江萌本就是难题,加上导演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然采用“无剧本”表演的方式,让杨幂更难以沉浸在角色中,而拍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给她特写镜头,不知导演是为了体现杨幂的雀斑妆,还是为了凸显她神态表演的短板。
流量提升了《宝贝儿》的商业价值与知名度,能够让“弃婴”的社会问题被更多人看见,但目前来看,《宝贝儿》的影响力远不及没有流量的《嘉年华》。
不要说的太高尚,杨幂与《宝贝儿》不过是相互成全罢了,在利己心的驱使下,演员无法拒绝提升自己口碑价值的项目,片方也无法忽视流量带来的票房,反应真实矛盾的现实题材面前他们缺少的不过是社会责任而已。
文 | 夜光少女
--END--
【第一制片人服务影视创业者】
2013年6月创立,微信内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影视商业圈平台
关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制片人
汇聚能够引领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
中国影视人学习、创作、 交流、宣传、交易的必要工具
传递影视人和商人们最新动向和信息
组织国内外各种培训、沙龙、论坛等行业分享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公司、项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 dyzpr816
我们在一起, 看看将来影视业是个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