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川编辑|刘资本文共2871字,阅读时间6分钟《奇遇人生》播出,让很多观众感到惊讶。
此前,观众可能并不会想到“质感”“高级”“真实”等词会用来形容一档旅行综艺。旅行综艺在近年来的综艺节目市场中可以说是一直活跃,特别是旅行真人秀节目,播出的这些节目虽然质量、新意参差不齐,但基本上是有一部“火”一部了。
从比较早的《花儿与少年》开始,到《花样姐姐》再到最近引起热议的《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等,旅行真人秀看似不断,可这一档档节目看下来,却是忍不住想要问一句:“从头到尾,我看的怕不都是同一个节目吧?”
这些节目好像都套着同样的一个模式母版——集体性旅行是所有行动的主题,削减经费贯穿始终的行动障碍,观点分歧、矛盾冲突是剪辑重点,强上人生价值是发展的必然走向。
经过收视检验,这确实是能够引起观众兴趣和关注的套路,这样的节目不仅容易取得高收视率,更能够带火一个又一个久违荧屏的嘉宾明星——“公主病”许晴在年轻一代人中知名度大增、刘涛的“贤妻”人设深入人心、就连已经告别荧幕许久的刘莉莎也是粉丝数大幅增长……靠着这种“穷游+冲突“的套路,这一类的节目好像也越做越红火、越做越热闹。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类旅行真人秀的日益同质化,观众渐渐被消磨了收看的初心和热情,在一次次热搜的背后,观众更多关注的恐怕是名人吃苦、撕X,而不是旅行这件事本身了。
毕竟,对于观众来说,收看旅行真人秀最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感同身受和同理心,是在繁琐人生之余可以通过镜头看看外面的世界,是看看明星走下神坛后的真实喜怒。
可能也正是如此,采取纪录片拍摄形式的旅行真人秀《奇遇人生》,才会让观众如此惊喜。
统计下来,算上会员版,上线三期的《奇遇人生》累计播放量超过1.2亿。对于这部不一样的旅行真人秀,观众似乎很买账。
反套路,真人秀也可以是纪录片
虽然同样是旅行真人秀,可与以往的节目相比,《奇遇人生》看起来好像哪儿哪儿都不一样。
在主题设置上,《奇遇人生》中旅行的重点不在仅仅只是“观光”或是完成“任务”,而注重体验,一种只能在此地看、在此地感的深度体验。
第一期非洲赞比亚的“与象同行”
第二期美国公路上的“追风之旅”
第三期印度尼西亚查亚峰攀登
每一期节目的主题简单明确,而这样的旅行,对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也确实够“奇”。我们也许会像寻常旅行综艺中的那样,走走停停,周游景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多尝美食、多赏美景已经觉得不容易了,而这些“奇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当节目就这么直观的将它们展现时,这种向往会更加直击人心。
其次是在人物嘉宾的选择上。除了“发起人”阿雅之外,《奇遇人生》每一期节目中只会邀请一位明星,也许人不多不热闹,但却能够将更多地篇幅用以展现人物的真实状态,最大程度地还原嘉宾在旅行中的真实表现。
没有了人物之间的冲突,节目关注地是每位嘉宾在这段“奇遇”人生之后的思考。在节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星与普通人相似的一面:
以“搞笑搞怪”闻名的小S在目睹大象被杀害取牙后伤心流泪,春夏在追逐龙卷风未果后情绪崩溃。
“发起人”阿雅在等待数天后知道可以上山时激动地手舞足蹈。
节目邀请的嘉宾也不是流量路线。除了已播出节目中的三位,之后还会有范晓萱、宋佳、朴树、毛不易、李诞和白举纲等人。
甚至,也时常能看到摄制人员出现在镜头之中,或做自己的事情或与嘉宾对话,也是因为这些人,让这档节目看起更加真实。
画面呈现也是《奇遇人生》最受好评的形式特点之一,综艺节目中往往会大量使用的效果剪辑、特效贴图和“花字寄语”等,在这档节目中较少出现,相反,却使用了大量的空景镜头,大景别远景使画面看起来冷静客观。
色彩和构图的精细也让网友认为有着“公路电影“的风格,
同时,这档节目中并没有刻意将 “粗糙镜头“过滤删减,比如没有对上焦点的图像,或者抖动比较严重的画面,而保留下这些镜头画面,也让节目的修饰感大大减少,看起来更像是纪录片。
导演赵琦也曾说过,《奇遇人生》在前期筹备会有线路上的“设计”,但历程中是不可以设计的,也是这种无“台本”的不设计,赋予了这档节目更加难能可贵的真实魅力。
节目的摄制组、嘉宾和观众一样期望,想不到被杀害的象会真实地出现在眼前,会在春夏追不到龙卷风时一样觉得沮丧,会和阿雅、窦骁一样查亚峰天气放晴。
靠实力“奇遇”,
“同理心”收获观众
“真人秀+纪录片”的综艺概念,在这档节目之前似乎很少听到。受到认知惯性的影响,观众似乎早接受了真人秀就该打打闹闹,纪录片就是客观再现的事实。
而将两者结合制作,与其说是一种尝试,不如认为是一种挑战。对于这种相对陌生的综艺形式,虽然也有网友表示不习惯。
不过总体而言,节目的高评分强口碑证明了这种探索的成功,而成功的背后是一个实力派的记录片操刀团队。
喜欢纪录片的观众对赵琦不会陌生,作为第一位同时获得艾美奖、伊文思将、金马奖和亚太电影大奖的中国导演,他制片或执导的《归途列车》《大同》和《殇城》等也是非常受喜爱的记录作品。
通过记录片的形式来探索世界、“奇遇”不同人生的尝试,陈琦却是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2017年,赵琦就与资深纪录片导演欧大明等一起,出了一本《奇遇》,其实也是几位导演所拍摄的纪录短片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这本书描写了非常吸引人的十个人物故事和导演拍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包括西班牙老人修建教堂、希腊圣托里尼开办最美书店、挪威大西洋海岸的最美公路旁潜水、荷兰鹿特丹的市集的设计、冰岛最美的Airbnb,美国的新奥尔良最纯正的爵士乐、夏威夷冲浪的姑娘们、洛杉矶的汽车改造、加州红杉公园的保护人以及休斯顿儿童博物馆。
这十个纪录短片以及文稿内容中“一人一物一故事”的架构,现在看来也是《奇遇人生》的雏形。
在赵琦作为总导演之外,同为《奇遇》作者之一的欧大明也担任了分集导演,另外在陈琦多部作品中担任摄影师的孙少光也是节目的摄影指导。
毋庸置疑,制作团队丰富的纪录片创作经验为这档综艺节目的记录片化的呈现提供了强力支持,
不过,这档节目真正动人的不仅仅是壮观写实的画面和旁观人生体验的快感,更重要的是,观众获得久违的同理心。
这种同理心的产生,不是巧用剪辑,营造出冲突然后和好如初的技巧,也不是给观众强灌人生本该岁月静好的价值。
在以播出的三集节目中,无论是非洲探访大象孤儿院,还是美国公路逐风或印尼攀登大洋洲最高峰,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不是因为观众的猎奇心理,而是因为这些事情就是一直喜欢大象的小S、想要突破自己尝试冒险的春夏和一直酷爱户外极限运动的窦骁最有可能到的人生,也是他们能够带领观众“奇遇”的基础。
幸运的是,通过明星嘉宾的“奇遇人生”,观众在相对真实的画面中感同身受,不仅是在观看时与嘉宾一起体会未知,更是在观看后有共鸣,有思考。
也许是在目睹大象因象牙而被残忍杀害后,一些网友响应小S发起的断鼻妆;也可能是在看到窦骁阿雅满怀期待却一次次落空后,对自己人生的自我思考。
“真人秀+纪录片”的形式是《奇遇人生》的一次独特尝试,纪录片的力量,让观众在观看影响的同时感同深受,而综艺的形式让更多本不多看纪录片的观众产生一种同理心,或许这就是这档节目得到认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