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电影产量锐减,在台湾上映的港片数量也是越来越少,就算有上映,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之下,厅数、上映日数遭到压缩,相对的影响到观众的选择。
以卡司来说,《赤道》的阵容相当庞大,号称集结七位影帝主演,横跨中、港、韩三地的一线演员,但在这样的情形下,《赤道》在台湾宣传其实稍嫌薄弱,知道的人其实不多。先简单介绍一下《赤道》这部片的背景,它是由香港新锐导演陆剑青及梁乐民两位所执导,说起这两位导演,或许心中你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说到他们两位上一部执导的电影,那肯定是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曾经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的《寒战》。
关于《赤道》
此部电影的发想来自于两位导演在为《寒战》收集资料时发现的真实资讯,其一就是香港警队在2009年时成立了一个很特别的单位「反恐特勤队」,负责一切反恐怖活动的相关任务,隶属于香港警务处行动科反恐怖活动及内部保安组,是一支军事化的特种部队。香港以拍警匪片着名,导演在受访时曾说,这个单位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在任何电影作品中出现过(注1),所以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挥的题材。另外就是,香港号称全亚洲最安全的城市(在《寒战》中也讲过),同时也是远东的情报收集中心,综合上述两项,导演对此资料很有兴趣,因此催生出《赤道》这部电影。
(注1) 「反恐特勤队」还未在任何香港电影中出现过,但是于2013年曾经拍过一支网络短片,2014年时有以此为主要题材的电视剧【叛逃】。
不过在《赤道》这部电影顺利诞生的同时,我也想问一下导演,那《寒战》的续集呢?
《赤道》原本叫《赤盗》
在初时知道这部电影时,就曾经上网找过相关的讯息及预告片,发现《赤道》这部电影有些比较久远的资讯是写《赤盗》。如果这是一部以警匪为题材的电影,那么《赤盗》这个名字相对合理一点,但是改名为《赤道》,我可以自我催眠是因为反派角色的代号叫做「赤道」。不过,其改名的原因恐怕牵涉到一些政治因素,电影内容也描述到这一块,为了不爆雷所以容后再说,而电影名字如果叫「赤盗」,对于中国官方是相当敏感的,因为一般普遍的认知,对岸中国的代表色就是红色,不管是国旗、共产党通常使用红色代表,连中国国际比赛的选手服、球衣多以红色为主要颜色,取个「赤盗」做为电影名,是想让中国禁播吗?因此,就改成「赤道」吧!虽然我只知道地球正中间横着的那条叫做「赤道」,不知道有哪个反派头子会叫自己赤道(被打)。
简评《赤道》
《赤道》拥有七位影帝的卡司阵容,个个都是一时之选,在几个主要角色精湛的演出下,整部电影看得十分过瘾,加上香港电影制作的技术日益精进,许多爆破、打斗的场面甚至媲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实在不得不令人佩服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准,台湾几乎完全望尘莫及。这次集合中、港、韩三地的演员,当然电影剧情也牵涉到二国三地之间的角力斗争,但是在《赤道》这部片里给了我在电影中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与「人性」,看完之后,更是感叹「赤道」做为一个反派头子的强大,就算来了一整票的超级警察,大概也不够看。
一部好的电影之于观众,通常都有许多的情感投射,观众的心情会随着剧情有高潮起伏,但是电影往往都为了某些目的而拍摄,这些目的大多就是导演或编剧想要带给观众的理念,所以电影的结局有好、有坏、有开心、有悲伤,我却从来没有像看完《赤道》这样的感受,有好、有坏、有些事让我开心,有些事让我悲伤。但是如果要说《赤道》的结局到底如何,我想有不少人看完电影会在电影院碎念一番才离开,甚至对于电影的结局相当的不满意,因为刚开始,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以下进入地雷区,会破梗,若还没看过的人请自行斟酌是否继续观看)
在知道《赤道》与《寒战》的导演是同样的人之后,不知不觉就会拿两部片做比较,风格非常相似,看片名刚好成为一冷一热的对比,相当适合两位导演的头两部作品命名。但是《赤道》却不适合用「传统」的观影方式去看,看完之后,其实可以感受到导演在拍《赤道》时的野心,如此庞大的格局,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间并不好发挥,但是如果无限延长,那又是完全不同的观感,与其说它是电影,我倒觉得它比较像是「影集式电影」,《赤道》只是第一季完结,也就是说《赤道》不一定只有第二集,搞不好有第三集、第四集,因为导演在「赤道」这个角色的着墨远胜其他角色,为他打造了一个华丽的开端,等待他试身手。
为什么说《赤道》充满了「真实感」与「人性」,因为它少了一些其他电影的梦幻成份,你以为好人一定会赢吗?壤人最后一定会伏法吗?《赤道》打破此一界限,在港产警匪片中是一个不多见的尝试,虽说在续作中,「赤道」会怎么样还不知道,但在电影结束时,观众应该也知道「赤道」并不是一般的小毛贼。「赤道」展现反派凶狠一面,运用高超的智谋,几乎将所有正派人物玩弄于股掌之间,在剧情紧凑的情况之下,我根本忘了海报上就已经出现的「这次,内鬼不止一个」,甚至忘了有「内鬼」这件事。打从一开始,我就认定张震就是赤道,一路看来当然没有任何悬念。殊不知,聪明绝顶的「赤道」,善于操弄人性,性格冷静又冷血,是一个真真正正难以解决的反派。而整个情节又十分的人性化,导演用「人」的天性带着观众走,为每个角色刻划的性格更添真实性,不再执着于传统警匪片的善恶二元论,就算身处正派阵营,也是有许多的灰色地带,警察就一定要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身手矫健,所有的反派都不是对手?为了自身阵营,有时候有利于己的事还是会成为优先考量的目标,谁要领便当也难说得很。
政治意味?
找来韩方合作只是刚好而已,当初在设定剧本时,导演需要找一个亚洲国家且是有能力自行制造强大武器的国家,再加上近几年韩流的影响,因此选上韩国来担任这个角色,也找来名气不小的池珍熙及崔始源来轧一角。优点是这部电影成功的为上述三方做了宣传,电影里其实处处有这三方的影子,而且三方都以原音呈现自己熟悉的语言,偶尔有些笑料,也使得情节真实不少。既然找来三方合作,自然都要捧,但是导演却是「明褒暗贬」,在这种情况之下,三方都没占到便宜,倒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电影的重点在于韩方制作的武器DC8失窃,其威力无人知晓,但是影响范围之大,无法预料,在得知武器会被运往香港交易,韩方立刻派出武器专家 - 国情局(韩国的情报局)的副理事(池珍熙饰)和一名特工(崔始源饰)来到香港协助追查,纵使理事的儿子刚满周岁,为了国家民族也要义不容辞立刻出发。只是,韩国的武器也太容易失窃了,而且在韩国失窃,居然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运出国,将赃物带到香港,韩港两方的海关都是纸扎的吗?明明香港标榜为全亚洲最安全的城市,韩方制造的武器如果在香港发生问题,香港完全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解决,各单位只说一句「尽力吧」就过去?这完全不像香港以往在电影或电视剧里自我吹捧的说辞,怎么全都转性了?为了突显韩方武器的厉害?那也太委屈香港了。
幸运地是,武器在失踪16小时后就被找回来,经过韩方人员重新设定后暂时安全了,随时可以准备运回韩国。没想到完全是反派的计谋,武器没有经过韩方的密码启动,就是得到也没用,「赤道」算是技高一筹。香港和韩国两方的政府人员,就像被耍着玩一样。
观后感
说实在的,这次号称的七位影帝都有很不错的表现,最亮眼的大概要属张家辉和张学友了。不得不说张家辉真的是戏精,这次警察的角色,张家辉表现的非常到位,把这位似黑非白的警察演得出神入化。张学友也不惶多让,我前面完完全全没想到他会是「赤道」,在池珍熙和崔始源着道之后,我只觉得他也是内鬼,还一边佩服导演这高明的设计,当李彦明(张家辉饰)走入肇志仁(张学友饰)家时,出现在面前的张学友就像变色龙一样,加上穿着红色的毛衣出场,我心中也有底了,只是导演又给我一个措手不及的讯息,那就是张家辉领便当了,让我感到有点小小的失落,这样下一集就没有张家辉了。另外,余文乐真的是最帅的警察,只是戏份相对被压缩,也就没什么特别亮眼的演出,不过在众多机灵的角色里,他像是豺狼虎犳中的小白兔。张震演了半部的假赤道,是有把反派那份狠劲演出来,演来算是中规中矩,不过另一个反派文咏珊的表现更是让人惊艳,并期待他们续作的表现。
《赤道》在看完之后,剧情着实让人回味,对于结局的安排由原本的不能接受,到佩服导演大胆而细腻的尝试,成功能的把观众带到一个高潮点,也越发期待续作的到来,不过是好是坏,就要看续作如何处理这个情节了,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直接陷入小孩玩大车的窘境,看之后导演有没有办法驾驭如此庞大的格局。这部电影并不是没有缺点,以三方的舖陈来说,是有点太多太乱,有些场景的设计如果没有更好出现的理由,会觉得有点多余,难道导演要在续作里再一一回顾吗?那就真的太拖泥带水了。此次导演带出了港产警匪片的另外一种风格,虽然没有《无间道》那样的深刻,但是也不失为是一个尝试,希望之后能将「赤道」这个角色好好发挥,不要浪费这部电影的巧思和演员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