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完的子弹,摔不脏的衣服,吹不乱的发型,这几乎是神剧的共有特点。《亮剑》有点神,但是李云龙泛黄的衣领,损失惨烈的战斗,给剧中人增添了十分可信度。《潜伏》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也有点神,但是细看吴敬中李涯谢若林的表现,就会发现这绝不仅仅是一部谍战剧,这其中融合了官场、职场、社会、人生诸多内涵,每看一遍,总会有一些全新的感悟。
我们看其他的战争剧和谍战剧,就会发现一个可能很有趣也可能很没趣的问题:除了街头,特工们杀人最多的地方是哪里?结果答案是:医院。
找到答案之后,我们又有了新的问题:手持自动武器冲进医院扫射,这些人是胆大妄为,还是被逼无奈?历史上真有武装人员闯进医院大开杀戒吗?历史与剧情的差距有多大?
为了证实谍战剧里特工经常手持自动武器到医院大开杀戒,咱们还是来看几个极其火热的谍战剧桥段。
太火爆的场面是不能截图的,因为那会引起读者诸君的不适,所以咱们还是罗列一下片名吧:与狼共舞、铁血玫瑰、五号特工组……
谍战剧看多了,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有“不死神鹰”和“大长脸”出现的,就一定少不了在医院里扫射的桥段,后来连“特种兵”们也学坏了,也开始了不分场合乱开枪。
其实在医院里交火,一直是日内瓦公约严格禁止的行为——即使是战地医院,也不允许拎着颇有穿越感的汤姆森、索米、司登倾泻着打不完的子弹。
读者诸君都知道,日内瓦公约是由一系列公约组成的,比如1864年8月22日的《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1906年7月6日的《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1929年7月27日的《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都有类似的规定:不实际参加战事之人员,包括放下武器之武装部队人员及因病、伤、拘留、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战斗力之人员在内,在一切情况下应予以人道待遇。对于上述人员,不论何时何地,不得对其生命与人身施以暴力,特别如各种谋杀、残伤肢体、虐待及酷刑,也不能挟持作为人质。
不论何时何地,均不得对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开枪射击,这一规定,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遵守,但是这一规定在谍战剧里却变成了一纸空文——不但各方势力都喜欢跑到医院里火并,就是伪装的或者正牌的医护人员,也开始端着枪扫射,让人忍不住质疑他们这样的做的动机。
咱们前面问过:这些人拎着自动武器在医院里大开杀戒,是被逼无奈还是胆大妄为?
答案是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不管是梅机关、七十六号还是军统、中统,不管是保密局党通局还是特科红队,都不会选择医院作为交战之地,因为在当年把要犯送进民间医院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的谍战剧的时间背景,都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细看谍战史料,就会发现即使是在混乱的街头,敌对双方交火一次发射十发以上子弹的事情,基本没有。至于在医院里的枪战,请恕笔者孤陋寡闻,一次记录都没找到。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既然在医院里交火的事情“纯属虚构”,谍战剧为什么还几乎每一部都有医院枪战的桥段呢?答案只有一个:哗众取宠博眼球。
为了满足一些人的恶趣味,医院成了仅次于街头的第二大杀戮场所,这不仅仅是电视剧的编导的责任,至于是谁的责任,笔者说不好,也不敢说。
其实最好看的谍战剧并不在于枪战有多激烈主角有多漂亮,如果《潜伏》里的吴敬中不是长了一张成熟的大脸盘子,余则成没有一双狡猾的小眼睛,翠平没有能吃得下拳头的大嘴巴,可能这部电视剧就会少了很多两点。
小鲜肉横行的谍战剧,衣服有多新潮,这不关咱们的事,顶多换台不看就行了。但是把枪战搬到原本应该安宁祥和的医院,就有点挑战道德底线了。
幸好《潜伏》里没有枪战戏码,《风筝》《悬崖》里有没有,读者诸君自有公论,但是笔者认为:提着自动武器到医院里扫射,不管开枪的是谁,都是不可接受的。
有人总结出了“神剧”的几大特点:新潮发型假睫毛,新潮服装不沾灰;鬼子和鬼子大着舌头讲中文;双方子弹不限量,但最后都是以肉搏结束战斗。
神剧的其他特点,读者诸君也许能总结出更多,而笔者则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人——只要那两个长相极有特点人一出现,就必然是神剧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