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结婚,很多人会想到前宗书《围城》理论。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人想出去。
在现代化的光影时代,很多人不用真的结婚,就能把婚姻窥探个大概。《婚姻故事》无疑是很好的脚本,它用极其细致的心理活动,拖沓的长镜头,激烈的争吵对白,把婚姻解剖得体无完肤。讽刺又心酸,如梦似幻又真实。
除了现实的针锋相对外,影片还有温情的细节,让人觉得,偶尔遗憾,偶尔心疼,偶尔平静。
1.他和他的自私
她出生在美国西边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母亲,姐妹,都生活在这里,阳光海滩,她爱这里的一切。
她和他结婚后,为了他的工作,两人定居在东部的纽约城。他们曾商量,每年要来洛杉矶生活一段时间,他没有做到。
他们
可是为了他的工作,他们举家搬到欧洲住过六个月。
导演让这个两个人同时才华横溢。查理Charlie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导演,妮可Nicole是一个成名甚早的女演员。在这种角色的构建中,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似乎是公平的。
他们
可是问题来了。问题就在于,他们势均力敌,他们都才华横溢。在这种婚姻的语境下,偏差出现了。
即,谁该向家庭倾斜得多?比如谁走向谁的城市,谁把工作时间多分出一些来给家庭,谁接孩子放学,谁陪伴孩子入睡。
就如同影片中,那个女律师燃炸了的台词,简直不要太现实:
人们都能接受不完美的爸爸,面对现实吧。‘好爸爸’的概念是三十年前才被发明出来,在那之前,爸爸们就该是沉默的,不顾家的,不靠谱的,自私的。
我们想当然想让他们呢有所改变,但我们内心其实是接受他们的。我们接受他们的不靠谱。
他。Charlie
又比如。
但如果母亲有弱点,人们绝对不会接受的,不管是从结构上,还是从精神上。上帝在天堂,上帝就是父亲,他没有出现,所以你(母亲)必须完美。
所以查理自私,还自私得理所当然。他和大众都觉得,妮可(女性)应该陪伴在他的城市,并且为家庭和孩子付出更多。
2.她和她的空间
妮可喜欢洛杉矶,“洛杉矶空间很大”。
她生于此,长于此,受拍电视的母亲的影响,她青春期便已成名。环球影城,好莱坞,都坐落在这座阳光城市。苍翠的林荫道,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还有宽敞的马路,都坐落在这里。
阳光灿烂,是属于加州的,也是属于妮可的。影片中涉及妮可在洛杉矶的镜头时,总是给予那么多阳光,妮可穿了花衬衫在房间里,和家人一起跳舞,满脸灿然的光。
在洛杉矶
尽管洛杉矶有很多空间。可是查理总说,“在纽约,我们可以散步。”
影片没有交代为什么在洛杉矶没法散步。但,可以想象,他看不上洛杉矶的“大”。他喜欢纽约,高楼林立,有很多很多剧院,有供他思考的小酒馆和小咖啡馆。
比起“宽敞”的洛杉矶,他的此心安处是“狭窄”的纽约。
在纽约
影片中,给予这对夫妻在纽约的家的镜头,总是那么阴沉,夜晚,密不透风,黑漆漆的,尽管房间里充满艺术气息,但是没有一丝阳光,只有昏暗的人造灯光。
在属于他的空间生活,她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
婚姻
我意识到,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来,我只是让他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而且,他很聪明,极富创意。
而妮可的创造力呢?她的活力呢?在残忍的疏离的婚姻的巨大现实下,几乎消耗殆尽。
3.当他们从新变成,她和他
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也有理智的头脑。在无数次歇斯底里的争吵中,婚姻的丑陋和不堪,渐渐浮出水面,这个时候,情感再也无法战胜理智。
因为作为个体的人,每个人都想活下去。这部影片,在一个侧面也是“向死而生”观的映射。西方人崇尚“向死而生”,而不是“虽生犹死”。在一段需要太多忍耐和退步才能过下去的婚姻里,他们宁愿让它死去,以成全个体的生存。
她和儿子
一段关系开始的时候,是因为相互吸引,是因为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和磁场相投。可是当恋爱变成了婚姻,维持这段关系的东西,就从“吸引”变成了“需要”。
加拿大演说家Christophe moon在作品《亲密关系》中说,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但是若我们相信,我们所需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许多事物,都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在《婚姻故事》最后,查理念起妮可曾写给他的信,信里,她赞扬了他的优秀,他曾对她的照顾体谅,以及坦白了她爱他的事实。读罢,查理几度哽咽。这次他是真的心碎了。曾经的他有多自私,多冷漠,多不管不顾,现在的他就有多无助。
他们
这段婚姻里,你若问,还有爱吗。他们还爱吗。我觉得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但那已经不重要了。因为Nicole已经不需要Charlie了,或者说,她不想需要他了。
她。Nicole
尽管后来,他搬来洛杉矶准备常住一段时日,尽管她还是为他获得迈克阿瑟奖而由衷开心。但那已经,不重要了。爱过,已是最温柔的答案。但也仅限于爱过了。
而后山长水阔,重新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