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现在,赶上了超过一个月的《长安十二时辰》结局。
张小敬的24小时跑酷挑战终于告一段落,编辑的看剧“洗眼球”精神按摩疗程也结束了。
▽
但我们知道,还在上班的你并没有来得及看大结局,所以趁着这个时间,我们送上一份《长安潮女指南》,带大家漫步不同的大唐盛世,欣赏一下唐代风格的精美服化道。
▽
来坐稳了,ELLE特别“唐穿专线”即将起航。
《长安十二时辰》
最1:1还原的唐朝时尚
先从《长安十二时辰》说起。如果你正好穿越到了这部剧所处的时代,那么照着剧里一比一来打扮准是没错了。因为这部剧的服化道高还原历史,现代人,只跟着以下步骤老老实实照做,绝对不会出现走在街上被人当做异类看待的情况。
▽
首先,你要准备好一套襦裙。襦和裙是唐代最时兴的女装,襦是一种短衣,长短差不多在腰部上下。襦裙的特点是上衣短,裙子长,裙子从高于腰部甚至腋下就开始了。
▽
小时候,看到古装片里的女子都穿这么“显胖”的裙子,一直很迷惑:古代人不追求婀娜多姿的线条美吗?至少唐朝不。
▽
唐朝女子哪天起床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瘦了许多,可能就和现代人起床发现自己脸圆了一大圈收到的惊吓程度是一样的。而古代物资并不丰富的情况下,增肥和我们现代减肥的困难程度估计差不多,所以这种裙子系得老高的襦裙就是当时的“显胖”利器。
▽
如果你不喜欢雍容华贵的女人味装扮,也可以走“中性风”。唐代打扮得像假小子一点,不用娘Man结合,直接穿男装即可。当时充满刚阳之气的胡人男装颇受唐朝女性喜爱,像檀棋这样穿胡服上街的女子比比皆是。
▽
当然,毕竟上元节,还是需要隆重地打扮一下的,想了想还是穿裙子吧。当时最时兴的裙子是“石榴裙”,也就是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的款式。现代人一直说的“拜倒在石榴裙下”也是因此得来。剧中王韫秀和檀棋的这两套都有点石榴裙的意思。
▽
王韫秀这条襦裙大有来历,剧中是元载卖了心爱的琴买来的。戏外这套襦裙是由电影服装设计师,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长女黑泽和子亲自制作的。
▽
除了石榴红,其他也有好多流行色,如果你觉得查阅资料有点麻烦,那就记得越浓郁、艳丽越时髦。唐朝时期最流行对比色,像红配绿、黄配蓝,都属于唐代女子很爱的撞色。
▽
剧组为了把控好最符合唐代的色彩,还专门用了草木染料去做服装染织,
▽
并做了一套标准色卡出来。尽可能地去调出了一些具有唐朝气质,自然雍容的颜色。
▽
挑衣服除了颜色和款式,还要注意花样。剧中女装大部分都是花花草草的图案,像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穿枝花、鸟衔花草纹。
▽
胡服呢,因为是波斯等国传过来的,所以图案以波斯盛行的联珠团窠纹为主。但剧组给檀棋用的这套胡服更特别一点,因为她忠诚聪慧,所以用了犬的纹样。
▽
顺便在这里插一下剧中其他人对应的纹样,也都有讲究。比如张小敬那件,图案就像是一直囚禁在牢笼里的困兽,用联珠团窠纹圈住了凶悍的狮子。
▽
龙波在剧里运筹帷幄,精于算计,像一只捕猎的鹰,所以他衣服上的图案是猎鹰。
▽
鱼肠这件被人讲很像“刺客信条”的衣服上呢,用的则是剑形框架加上鱼的图案,因为总是想到鱼肠剑。
▽
话说回来,挑好了适合自己的襦裙还没完,唐朝女子服装还有一个重要的配饰,那就是披帛。
▽
小时候看很多古装剧里,女子都喜欢拿一长条丝质的长巾绕在手臂上,一直疑惑这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完全没有功能性的作用,就是唐朝女子喜欢打扮,觉得它显得身材修长,妩媚动人,所以拿来日日披着的。
▽
这种披帛是用薄纱罗做成的衣饰,用银花或金银粉绘出花案,让人想起天空美丽、迷人的云霞,难怪会有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
衣服整整齐齐地穿好了,接下来是为时三小时以上的妆发。没错,唐朝风格的妆面,现代人画画至少三小时,至少剧组的化妆师们是这样的——妆每人三小时,光粉底就要一个小时。
▽
唐朝女子化妆和我们最不一样的一点是,她们喜欢面饰,也就是在脸上画一些图案。她们会用颜料在脸上画花纹,或者在脸上黏贴用金箔等装饰材料剪成的彩色图案。
▽
眉毛的样子五花八门,有符合现代审美的弯弯的眉毛,也有一些现在看着很有趣的形状的眉毛。
▽
像王韫秀的拂云眉画在脸上就体现了角色骄纵和华贵的感觉,被网友戏称为“张飞眉”。
▽
涂腮红也需要仔细、精心地涂抹,做到两边对称,一层一层晕染,渐变得恰到好处才最美。恩……感觉这个复杂程度和时长,大概很多现代女子会选择素颜。
▽
随后,梳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型就很重要了。唐代女性的发型非常丰富多样,光剧里就出现过好多种,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总的特点就是崇尚高耸,当时很多唐朝女子都会把自己和别人剪下来的头发添加在自己头发里,或者做假发来装饰。
▽
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许鹤子这个“双环望仙髻”,是当时宫中盛行,贵族妇女很喜爱的发型,从唐玄宗时一直流行到宋朝。据说许鹤子整套造型都是是照着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复刻而来的,不仅衣服一模一样,发型也做到了一比一还原。
▽
梳妆打扮好,准备出门了。如果你有点害羞,不妨来一顶帷帽戴着,先缓一缓。这种高顶宽帽檐的帽子,外面围着一圈网状面纱,长度差不多到脖子这里,遮住了面部,若隐若现,就是剧里这种。
▽
帷帽刚开始并不是这样的,而是长度能遮住全身的大帽子,叫“羃䍦”。原本是胡人用来遮挡风沙用的,流传到我们这里就变成给妇女遮盖身体面貌之用的配饰,约束了妇女的自由,后来开放的唐朝女子把面纱越剪越短,成了帷帽,再后来索性戴也不戴了。
▽
既然不戴了,那就多来点金银首饰装饰装饰。为唐朝人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一不打耳洞,不戴耳环,把所有的饰品都挂在脖子上,或者插头发上。这里也提一下,剧里张小敬切断自己的一截手指,为了保下属一个全尸,也是因为这一点。
▽
唐代簪钗的品种很多,比较流行的有花朵形状的金银钗,叫“钗朵”。每一钗朵都是一式两件,结构相同而图形相反,以便左右对称插戴。
▽
还有一种叫“步摇”的配饰,样子就是这种用银丝线把珠子和玉石穿起来,做成花枝的形状,插在头发里,走路的时候摇晃灵动。这种“步摇”是唐朝贵族妇女用的,十分贵重。
▽
唐朝女子还喜欢在头发上插一些别的装饰,比如小梳子,讲究一点的都是用金、银、犀牛角、珠玉等等做的,至于插几把,就要看这个女子想要造型多华丽了。
▽
除此以外,也有直接在头发上插珠玉和鲜花的,像许鹤子就直接在她的“双环望仙髻”里面放了大朵花来装饰。
▽
剧中的金饰复制了大量的梳子和簪子,用来和发型搭配,值得一说的是长安第一千金王韫秀的这个头饰。
▽
因为时间设定是上元节,所以造型组特别定制了符合当时节日特色的头饰“闹蛾”,这种头饰用丝绸或乌金做成,样子为花或者草虫,然后用色彩画上须子、翅纹制作而成。
▽
王韫秀的这只“闹蛾”是根据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只隋唐时期的闹蛾金冠原物进行1:1的复刻的。
▽
李必剧中也有头饰,一个是玉质的上清芙蓉冠,一个是木质的玉清莲花冠,和我们平时电视剧里看到的道士有所不同,因为普通道士是没有资格戴芙蓉冠,只能戴道巾的,只有一定职位和身份的道士才有资格戴道冠。而李必剧中的两顶都是上清派的道士戴的。
▽
李必插簪子的方式也和平时我们电视剧里见到的那些不同,用的是纵向的子午向插法,是当时道家流行的插法,只适合插芙蓉冠。
▽
最后必须给这部剧的服化道打一下Call,真的非常花心思,不但跑去博物馆参考了许许多多历史上的珍贵文物,去临摹、制作,以追求近似1:1还原。
▽
还在制作上下了血本,为了符合唐代丝织业发达的历史情况,特地根据角色的身份登记划分用料,做到了更逼真的还原。
▽
像剧中军人穿的铠甲,用的都是真金属,而不是以一些看上去像金属的塑料和皮革来代替。不同的军队还配以不同的造型,参考的也是历史上真实的军装。
▽
历史上有的,剧组做了,历史上没有的,剧组也做了出来。像书中提到的靖安司的眼睛“望楼系统”,传递的信息需要密码本才可以看得懂,结果剧组真的找人设计了一套出来。
▽
连作者马伯庸本人都惊呆了。
▽
还有等了30集大家心心念念要看的太上玄元大仙灯——“此楼高逾一百五十丈,广二十四间,外敷彩缦,内置灯俑,一经点燃,便轮转不休,光耀数里。”
▽
剧组也真的根据这么一段话,设计出了一座华丽壮美的灯楼,连内部结构都有,安排得明明白白。
▽
总之,《长安十二时辰》完结了,张小敬的跑酷24小时也结束了。在感叹于剧组精美的服化道之余,也希望这种影视制作的匠人精神也能感染到其他电视剧剧组,让观众看到更多用心的良心剧。
▽
《大明宫词》最戏剧化的唐朝时尚
小时候,你一定见过这样灵气十足,眼睛里有“星星”的周迅演的“小太平”。
▽
看过这段“一见薛少误终生”的经典桥段,把所有女孩对爱情的美好向往都展现了出来。
▽
因为《大明宫词》本身就是一部充满莎士比亚风格台词的剧,所以造型也偏华丽、戏剧化一些。像这套很多人印象深刻的羽毛装,太平公主说是“自己设计”找“女工坊”做的。
▽
太平公主穿着它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利。
▽
而它原型应该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鸟裙”,由安乐公主命人制作的。据说为了做这条裙子,捕捉太多的鸟类,还让诸多鸟类因此灭绝。
▽
而真实的百鸟裙也不是白色的,而是取用各种不同色彩的羽毛,并且色泽多彩,从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的变化。剧中为了凸显太平公主纯真美好的样子,所以全部用了白色羽毛。
▽
这部剧的服化道并没有做到极致的考究,但拍出来的效果却已经非常好了。据说李少红本来已经花钱做好了戏服,后来全部推翻,找到郭培加紧重制的。如果一开始就一步到位,想必效果要比现在更棒。
▽
少女时代小太平和韦氏穿的襦裙,轻薄飘逸,用了半透明的纱,展现了更为梦幻的美。
▽
嫁给薛绍后的太平公主,还未被情伤时穿的马卡龙色系,
▽
到后期随着经历越多,穿的越发深色的服装,窄袖也被特地改成了宽袖,展现太平庄重典雅的美。
▽
大婚时的这身非常华丽,细节上也下了功夫。唐代女子出嫁并非要穿大红喜服,一般以深青色为主,当然太平是皇室,设计师也给她加了金色和红色这些比较隆重的色彩。
▽
这里说一句,唐朝是没有红盖头的,只有颜色不固定的“蔽膝”,为了在婚车上不被陌生人看到用的。
▽
武则天穿的几套从头到尾都是更隆重的华服,据说重量加在一起有几十斤。
▽
贺兰氏的这场舞也是令人记忆深刻,用主角的话来说“代表了尚且生疏的女性世界全部诱人的内涵”。
▽
一身红衣也展现了贺兰氏的性感,和鲜活大胆的欲望。
▽
至于张易之,当时迷倒了多少女性观众,剧中的造型又美又邪。当然唐朝男性并不是这样穿的,也不会在布料上写诗词,这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戏剧化效果。
▽
《妖猫传》最符合当代审美的唐朝时尚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肯定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既感受到了唐代的韵味,又觉得没有特别夸张,似乎唐朝人和现代人审美没有那么天差地别的距离。
▽
其实这是陈凯歌刻意为之,让造型指导陈同勋做到了唐韵和现代审美两者平衡。比方说刚开始试妆的时候的确也照着唐妆画了一遍,但觉得和现在的审美有所差距,所以后来改成了影片里看到的样子。
▽
所以陈凯歌要的是能征服当代观众的形象,而不是照搬历史,出来的造型也就和史实保持了距离。
▽
造型组为了做到符合导演要求,试了几千种材料,色彩全部重生设计,最后才做出了《妖猫传》每一套符合角色的服装。
▽
比如杨贵妃这套,还弄了个很摩登的V字露背装的设计。
▽
唐朝女人爱画的面饰,也改到了脖子上、胸前。
▽
眉毛更是挑了现代人更爱的这款。
▽
根据造型指导陈同勋自己说的,陈凯歌对他的要求是服装的华丽不仅仅体现在外表,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华丽,要给观众看到大唐的气度和自信。
▽
这种自信可以是杨贵妃穿着“霓裳羽衣”当秋千时的华美。
▽
也可以是面对安禄山时,皇帝打碎了威仪,批发击鼓的造型。前者是盛世皇妃的优雅,后者是有威慑力的绝对自信。
▽
至于刘昊然这身美倒很多女粉丝的白鹤装,也是符合电影“亦真亦假”的主旨,华美而梦幻。
▽
当然也有一比一还原的唐朝女人,看了让观众在影院里乐了一乐,就是这个娇嗔的小姐姐。
▽
陈凯歌是出名的“处女座”导演,对服化道的要求非常细致严格,每双筷子的长度,每个演员的服装、配饰,还有每个镜头的光线都得到位。
▽
据说光一个镜头就试了8种光效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才有了这些色彩极美,令人难忘的画面。
▽
很多人都说《妖猫传》的服化道实在是不符合史实,不妨就把它看做“陈凯歌眼里的唐朝”,电影嘛,其实就是导演在阐述给大家自己的审美和理解。
《十面埋伏》《武则天》《武媚娘传奇》另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唐朝时尚
还有几部造型亮点值得一提的唐代影视作品,像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请到了曾凭借黑泽明的《乱》获第58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和田惠美担任造型指导。
▽
据说和田惠美因此花了整整一年多时间,准备了1200多套丝绸戏服,最后才呈现出惊艳到观众的这几套章子怡的华服。
▽
像章子怡的这场长袖舞,披帛长达3米,舞起来非常费力,为了拍摄出电影中的效果,剧组做了好几条长短不一的披帛,利用特写和后期,最终才做出了完美的视觉观感。
▽
电影中章子怡换了近10套华服,每一套色彩浓艳,制作精良,图案都是清晰可见的手工刺绣。
▽
刘晓庆演的《武则天》则是让观众深深地记住了刘晓庆从人物的18岁演到80岁的了不得的演技,以及,毛戈平老师的逆天冻龄化妆术。
▽
据说剧里之所以给刘晓庆用了空气刘海,也是为了能让40岁的刘晓庆卡看上去年轻一些。不过编辑觉得,有毛老师的化妆刷在手,刘海有没有都无所谓。
▽
剧里的服化道在当时也堪称一流,放几张大家感受一下。
▽
另一部范冰冰演的《武媚娘传奇》则是还原了当时唐代以露为美的审美特色,当时好多宫廷里的女官都喜欢把上衣领拉得低至胸部,露出半个乳房。
▽
这种开放的审美一直持续到了五代时期,到宋代就结束了,可以说唐代女子的袒胸装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千古绝唱。当然,这部剧在播的时候也遭到了“砍胸”。
▽
撇去露胸的部分,其实这部剧整体的服化也非常精美,有一些单拿出来看也是很养眼的古装造型。
▽
其实造型只是刻画角色过程中的一部分,可以像《长安十二时辰》一样1:1还原历史,也可以像《妖猫传》一样把导演的个人审美展现给大家,观众其实更想要的是看到剧组的用心和精彩的剧情。希望这是个好开始,以后能看到越来越多有匠人精神的优秀古装作品。
那么,大家心目中觉得最美的唐朝古装剧是哪部呢?
图源:豆瓣电影、微博、部分来自Google
资料参考:《唐代服饰文化研究》、筑影专访、知乎专访、《长安十二时辰》造型特辑、剧组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