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创学笔记是五天前的话题#合伙人一个内容#创业反思六个内容#创业者五个内容#股东一个内容#创业团队四个内容“这个假期停业反思系列的第三句话,第一句是假期反思创业的道路和坑:(1)顺势放飞“猪”(2)资金管理和“融资小额”?今天是第三天,是反思创业的“人”日。
。”
创业故事里,有很多精彩的“人事”,正面故事多,坑也不少。
01
—
牛人扎堆死得快
在天使投资的圈子里,有类似的说法,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坑”。
组建创业团队,成员当然是越厉害越好, “牛人扎堆”失败是有很多原因的。
所谓“牛人”,一般有很“漂亮”的履历, 这其中很多人原来并没有创业经历,一直在成熟企业奋斗成长,成为“牛人”。有一阵子很流行从大公司里找人出来做合伙人。有些投资人也很看重ppt中”合伙人简介“的部分。
这些牛人的问题,不都在自己身上,更多是“匹配”创业场景和创业团队的问题。
一方面,他们原来的很多成绩,是依赖大公司“平台”的,平台的业绩放到个人履历中是正常的,创始人需要考虑的是这种牛人在你的创业条件下,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发挥多少?
另一方面, 在大公司工作的业绩很好,但是大企业工作与创业企业有本质不同,大企业流程规范制度明确,主要是执行,而创业往往是开天辟地的创新工作,在工作逻辑上就不一样,很多时候,没有上级领导,没有同事协助,没有资源支撑,没有下属配合,孤军奋战还要独当一面,以一当百,这个时候很多”大厂牛人“在工作中就显得”矫情“。
而且,企业发展中,团队是动态的,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是不同的,很多工作在早期只是一些具体的事务工作,并不需要“牛人”,这个时候,高水平的人来到这里会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大公司在人事管理上都已经安排了”竞业条款“,本事可以带走,平台资源和工作相关的很多资料都不能拿去创业平台,牛人来了有风险,最近几年告上法庭的不少呢。
所以,并不是 “牛人”不能扎堆,而是需要详细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能力。创业团队的组建不是”履历叠罗汉“,是一个合理架构的组合工作,这个”组织结构“是一个创始人的必修课,合伙人简历放一边,“合适”最重要,”团队架构与组建“是大学问,可以参考MBA必修课之一 “组织行为学”。
02
—
反目成仇打破头
这个是真的一言难尽,有亲身经历,也见了太多案例,这行写完,心已经累了。 有数不清“兄弟创业”掰了的案例,在我国特别多。这里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是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什么样的社会就“孵化“什么样的企业。客观地说,我国商业发展的时间是比较短的, 改革开发也只有30年,很多商业规则,在这里需要向五千年沉积的文化妥协,对于“合伙做生意”的理解,大部分人很肤浅,并不成熟。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兄弟情谊”有很深的逻辑基础,在很多“创业故事”里我们都能看到三国水浒西游记的比喻。这些文化基因是社会的底色,他在无数层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包括创业行为。
但是创业根本上是商业行为,是开公司做生意, “生意就是生意”,不是西天取经,也不是”造反”。
创业者在处理团队关系上,一定要避免感情用事,这是创业合伙人坑的一个主要根源。
企业初创,兄弟相帮,这本身是团队优势,早期企业一般比较艰苦,资源有限人才难觅,这个时候,关系融洽和默契毫无疑问是加分的。但是商业一定是利益核心,在企业中并不是“感情用事”的地方,需要行为“底线”,需要隔离个人与团体利益,需要隔离商业理性与个人情感。
在“兄弟”合伙人模式中, 有一些工作是必要的,
- 丑话说在前面, 大家意气风发建功立业,先说清楚“不开心”的问题:公司不行了怎么办,什么情况下散伙倒闭,怎么分手。团队成员的进入和退出怎么办,股份怎么分,怎么退出。新的”牛人“来了怎么办,股份怎么稀释等等。
- 设定行为底线
企业是团队商业行为,初创企业一般没有详细的流程和制度,百废待兴也不可能有,但是需要约束团队合作的行为底线,这跟兄弟一起娱乐和生活的场景完全不同,底线是清晰的,没有包容性的,“不讲情面”的。 - 没有永远的“合伙人”,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好聚好散。要清楚团队更替吐故纳新是早晚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企业的成长与团队成长是异步的,每个企业都要经历这个事情。案例不多说了,所有企业都不可能创始团队打通关,这是创业规律。
无论是核心leader,还是“绿叶”合伙人,都要承担“组织”责任,做好出现一切问题的心理准备,需要理性看待,不要盲目乐观和“和气了事”,要想清楚:公司可能会倒闭;任何人都可能提前离开;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矛盾;会有新人加入;这不仅考验创始人的能力和人格,也考验团队所有人的”格局“,其实只要企业能成,早期股份不公平,后期利益分配很多方案的,每个人都有无数的机会和利益兑现的方式,每个人也都要承受很多委屈。出现问题以大局为重,以创业主角为核心,这是处理团队矛盾的基本逻辑,实在不行也尽量好聚好散。
“天大地大,来日方长,买卖不成仁义在,山水有相逢”吧!
03
人人都是CEO
这算是有”喜感“的坑,很多合伙人在创业公司的行为,看起来很“可笑”。
创始人团队的”伙伴“常常也是股东,有的连股东都不是,只是一个年终分红的“空头支票”合伙人,而这个身份会自然催生很多”莫名其妙“的主人翁责任感。 除了核心创业者之外,每个伙伴做事都有一种”我也是老板“的感觉。这对创业企业的工作是一种干扰。
最常见的是各种”小股东“,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层面的问题,都有各种意见和看法,不分场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甚至参与决策。结果公司决策忽左忽右,执行一塌糊涂 ,流程乱七八糟,员工无所适从。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团队成员的一些”自我约束“ ,需要讲一下”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其实”股东“二字,在创业公司并不意味着你是”领导“或者”决策人“。公司中股东和同事的身份重叠,但是场景是严格区别的, “股东”身份只有在股东大会和股东利润分配的时候有效。这个时候是很少出现的,特别是创业一直亏,而且“同股不同权”的套路流行的情况下。大部分时间,你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员工螺丝钉”,公司必须有顺畅的 command chain, 有上下级有合作同事,纵横规约了每一个职位的责权利和行为准则,在日常工作中,“合伙人”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好,不要“股东意识”上脑,什么事情都争着参与决策,这对企业没有任何帮助,通常弊大于利。
你需要遵守“员工守则”和职业规范,你主要精力要放在自己那份“kpi”和“工作计划”上,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专业怼你老大哥,你没有这个资格和权利,要克制自己的膨胀心里和“存在感”妄想症,这个事情你大哥常常碍于面子不多讲,自己多检讨比较好。
对于需要讨论的事情,核心创始人会组织会议讨论,而且讨论归讨论,决策一定是核心作出,“意见可以有,执行不打折,少说废话多做事”!
创业之路没有“容易”二字,是长跑,也是人生历练,最难最苦是那个核心创始人。
关于团队合伙人怎么分股份,没有严格规定,一般核心创始人要占70%以上,这算是约定熟成。大部分投资人会这样建议,因为他们最清楚创业中核心的重要性。换句话说, 其实“团队”、“合伙人”远没有“故事”中说的那么重要,他们都可以随时换任意换。
对于这个合伙人的“重视”,更多是体现核心创始人的胸襟和格局,作为“绿叶”,一定要清醒,别把自己看太重,不要“戏精附体“随便加剧本, 这算是“一个配角的职业修养”吧。
对于核心创始人, 请吞下所有委屈,这就是你一个人的事情,用不着解释太多,也没有必要。团队组织本身就是核心创始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你的能力很多层面体现在你这个“团队”上,这就是CEO的一个核心kpi。
”九死一生哭问天,创业背面是孤独“。
第三天反思,写起来不算难,心情就不太“美丽”,想起很多不开心的故事, 祝愿所有创业团队都能功成名就吧,也希望所有“绿叶”合伙人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