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正编辑/赵乐溪正文选编: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丈母娘把《知音》作为你孩子的日常阅读时,你会怎么办?《周末父母》里,人们决定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让丈母娘休息一下。
由华策克顿旗下剧芯文化、嘉行传媒、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出品的《周末父母》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这部由滕文骥监制,王为执导,费慧君、李晓亮任编剧,聚焦于“周末父母”的社会热点问题,讲述城市“留守儿童”的孤独与“职场父母”的无奈。以此为切口,该剧还展现了80后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可能看这部剧,不少80后会深有同感,被“周末父母”和“独生子女”双重身份压制的中青年一代日常就是在各种平衡中周旋,平衡事业与家庭,平衡长辈与孩子,平衡自己的欲望和野心。越来越多的80后选择不要孩子,来逃避这一系列的麻烦和矛盾。
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这或许是中国最普世化的价值争论与选择。在此冲突下,父母自身的价值追求、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构建也成了急需探索的课题。
没有狗血俗套家庭大战、
“后生活剧”折射当下80后的集体焦虑
从前5集,小娱就已经深切感受到,《周末父母》在生活剧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没有婆婆妈妈家长里短,没有狗血俗套家庭大战,《周末父母》混合了偶像、时尚、职场等多个类型元素的的“后生活剧”,更加侧重以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来折射出当下年轻父母的生活状态,剧中人物需要面对来自职场、家庭、育儿、赡养父母、买房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现代女性上班已经很忙了,没有人有空回到家还整天跟婆婆、姑嫂冲突矛盾。”两位编剧笑,这种剧情比玄幻剧还不现实。
《二胎时代》《周末父母》《谈判官》编剧费慧君
图片摄影:于文灏
《周末父母》作为现实主义题材,有着强烈的“真现实”感,揭示了许多80后悬而未决的难题,也让他们对自身的反思避无可避,尤其是在如今玄幻剧扎堆、IP剧盛行的年代,实属难得。
首先,“周末父母”的话题本身就够现实。《周末父母》制片人梁芳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项目灵感源自于公司管理层的一次“集体自觉”。编剧李晓亮、费慧君夫妻也告诉小娱,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是他们朋友圈的日常话题。
周末父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创作者本身正在经历、并且因此感到苦恼的。当代随着大家对育儿问题愈加重视,《周末父母》题材直击现下社会痛点,提出犀利的见解抛出问题,到底是拼命赚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呢,还是找个轻松钱少的工作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呢?成功又到底是什么呢?在这种焦灼下诸多80后陷入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焦虑感。
编剧李晓亮认为这种焦虑感恰恰是种社会进步,因为大家开始在乎一些原本被忽视的问题,“为什么20年前大家都不会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时候很多家庭也都是周末父母。只不过现在这个问题被大众更重视了,所以成为集体焦虑。”
《二胎时代》《周末父母》《谈判官》编剧李晓亮
图片摄影:于文灏
其次,《周末父母》所呈现的职场生态,与现代社会高度契合。在剧里,你能看见职场员工对上司的吐槽:
也能看到上司对员工的态度:
因为时常需要加班,职场与家庭的矛盾也由此而生:正准备去幼儿园接孩子,被上司留下来加班;正在开会,突然来电话说孩子病了需要尽快送医院;为了送孩子去幼儿园工作迟到……当面对两难选择时,诸多问题都随之而来,孩子成为80后父母“甜蜜的负担”。
另外,该剧也细致展现了不少职场斗争与办公室政治,深刻揭露了职场黑暗的一面。举个例子,刘恺威所饰演的于致远是个杂志社记者,迫于无奈带着孩子去采访一位重要人物葛明,孩子没人照顾,只能交给于致远升职的竞争对手张伟。稍有职场经验的观众可能都会猜测到,张伟会“使坏”破坏采访,甚至打小报告给公司高层,成功破坏了于致远的晋升之路。
张伟破坏采访后装无辜
真实的职场生态,明规则、潜规则,在这部剧都直接了当的被揭穿,但编剧李晓亮、费慧君从自身的价值观来说,更倾向于认为真诚和努力才能让人走得更远,所谓的“职场宝典”“十大职场潜规则”都只是一时的小聪明,剧中的男女主就承担着这一价值观的呈现。
比如于致远在得知自己采访葛明的文章被注水后,找到张伟让他在文章上别署自己的名字,作为记者他写稿只求真实,不然宁可不写,面对冒火的老板甚至做好了准备辞职的心态。
戏剧性的是就在这时,葛明带着助理登门拜访,说正是因为于致远当初带着孩子来采访,让他下决心签的合约,于致远成功升任主编,观众也对这种“善有善报”的正面转折直呼大快人心。
有意思的是,该剧还紧随时事热点,映射社会民生,多处都让人忍俊不禁,深有同感。比如妈妈因不知道儿子的身高体重被当做人贩子,老人被介绍去了一家黑医院查出癌症吓得不轻等等。
不同价值观选择下的新思考
“在工作上,以此为乐和以此为生,这可是本质的不同。”
“女人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事业,不然会被社会淘汰的。”
“老人对孩子,那是隔代亲、隔代宠。”
在这部剧中,你能看到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对育儿、对家庭与事业的选择、对职业态度,以及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如老一辈的爱情、小三等都有所讨论,反映了各种不同价值观选择下的社会焦虑。
以剧中的两组主线人物为例,杂志社主编于致远(刘恺威饰)与普通白领妻子赵佳妮(王鸥饰)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拼命工作,因此夫妻二人也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在祖辈家里而成为周末父母。这是被动的周末父母。
而物质丰厚的公司高管赵茱迪(张萌饰)与丈夫投行新贵邵杰(朱泳腾饰),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将孩子送到封闭式国际学校去接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只能周末将孩子接回家,从而成为“周末父母”。这是主动的周末父母。
这两个家庭也代表着整部剧主要的价值观对冲,无论是对于职场与家庭的平衡,或是育儿理念,甚至是对亲子关系的界定都截然不同。这种设定就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也对于后续剧情发展与价值讨论做下了铺垫。在这两个家庭内部,价值观的碰撞也极其强烈,且多是表现在与老一辈的争论上。孩子到底是谁来带?要上寄宿制学校吗?隔代教育究竟好不好?或许你能在剧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丈母娘把《知音》作为孩子的日常读物
不过,随着这种新型亲子关系的普遍构建,社会上也有一种态度是,父母并不是育儿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追寻自我价值与陪伴孩子并不冲突。孩子有一天也会长大,他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本质上来说双方既是血肉相融的亲人,也是彼此独立的个人。甚至有些人干脆不要孩子,以规避孩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改变对陪伴的理解,或许是解决一些问题的良方。两位编剧认为陪伴其实更重在质量,而非数量,对孩子的陪伴不能仅止步于吃喝拉撒,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他对生活、对父母、对社会的理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享受陪伴,陪伴也是平等的。
当然无论是哪种观念,都仅是在不同价值观下的选择,无关对错。
人设不能俗,三观不能都正
其实强烈的价值冲突,还是基于人物塑造的多元化和典型性。
四个主角自然不必多说,性格鲜明,自然真实,又有对比反差。赵佳妮与赵茱迪姐妹可以说是普通白领与高阶职业人群的典型代表,赵佳妮拿着5000块钱的工资在职场挣扎,赵茱迪穿着光鲜,忙着做公司高管。所以面对事业与家庭的选择,赵茱迪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以事业为重,赵佳妮却认为无论多累,“在一起才最幸福”。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也是中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典型速写,不过后来,通过努力赵佳妮也成为了赵茱迪那样的人,中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之间的壁垒其实是可以打破的。
辅助人物也并没有脸谱化或者刻意丑化,而是具备了一定社会现实的典型性。比如赵佳妮的同事琳琳,名牌大学毕业,能力不缺,本可以去更大的公司却选择了小公司,因为可以更容易拿上海户口,且晋升更快,不得不说,她确实代表了一部分刚毕业的80后、90后的心理状态。
职场人物代表 琳琳
“新形态的人物,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新形态的老人,新形态的孩子,新形态的死党和闺蜜,新形态的猎头和HR、新形态的领导和实习生,反正我们不按着套路来。电视剧在大结构上创新空间不大,正因为如此,设置人物、尤其是配角人物的时候,就需要新鲜感来平衡剧中的每一个人物。”
编剧李晓亮、费慧君也一直坚持,现实主义题材非常忌讳的一点就是所有人物都是三观正确的。“这样一来所有的人物都是扁平化的,没有什么意思。”
他们举了个例子,《周末父母》后面会出现一个“正能量”小三,她只是图当下的感觉,但是当知道那个男人离婚了,会对那个男人说,“我觉得你这样不厚道,你们十几年的感情,就这么离婚吗?”这种反差既不会特别突兀,又会让人啼笑皆非。
目前,《周末父母》才刚刚完成主线剧情的铺垫,随着女主赵佳妮进入帕拉,开启职场奋战,男主于致远升任主编,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想必会越来越好看。剧中偏时尚、职场和偶像的元素也在逐渐发酵,或将形成该剧区别于其他生活剧的独特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