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炮台木偶剧、水手傀儡剧、手提包傀儡剧等用手操纵木偶剧或玩偶进行演出。
17世纪时起源于中国福建,之后逐渐流传到广东潮汕和台湾地区。是一种地方特色很强的传统戏曲。在大众的印象中,喜欢观看这类戏曲作品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但有一个系列的布袋戏不但从1988年播出起便长盛不衰,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喜爱,甚至还在2016年与日本合作推出了布袋戏剧集《东离剑游记》。这就是《霹雳布袋戏》,一个以地方戏曲为基础打造的传奇系列作品。
制作和发行《霹雳布袋戏》的公司霹雳国际多媒体是由出身布袋戏世家,外号“十车书”的黄强华所建立。他的祖父是台湾布袋戏的一代宗师,而父亲则开创了电视播出的布袋戏剧集。而黄强华则希望做出一些与祖辈们相传的传统布袋戏不一样的作品,于是才有了如今的《霹雳布袋戏》。
因为黄强华的创新思想,《霹雳布袋戏》的剧本、表演方式、和木偶的形象都与传统布袋戏大不相同。剧本在江湖武侠故事的基础上加上了些许西方魔幻小说和科幻小说的设定,剧集与剧集之间的情节环环相扣;木偶表演舞台也更加广阔;木偶的形象也从原来的纯木质结构慢慢进化到现在的类似BJD人偶娃娃的精致风格。
从1988年播出《霹雳金光》开始至2018年的《霹雳魔封》为止,《霹雳布袋戏》总计已经播出超过2400集。成为台湾地区播出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广,收视率最高,受众面最大的布袋戏剧集。
《霹雳布袋戏》早期的配音只有闽南语,配音方式与传统布袋戏一样仅用一人配音。《霹雳布袋戏》的角色由“八音才子”黄文择全权演绎。黄文择同样出身布袋戏世家。他的声线十分多变而且演技纯熟,他的声音塑造了诸如素还真、叶小钗之类的《霹雳布袋戏》系列的标志性角色。同时,黄文择也主导了世界上第一部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后来随着《霹雳布袋戏》的名声越来越大,市场也逐步朝内地扩散,才加入了普通话配音。迄今为止,《霹雳布袋戏》系列的角色已经多达上千,但只有少数剧集没有黄文择的参与。可以说,黄文择的声音撑起了整个系列人物的灵魂。
配乐方面,早期的霹雳国际设立了灰姑娘音乐工作室,选择现成的音乐进行配乐。后来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深入,1998年,霹雳成立了无非文化;2002年之后开始于动脉音乐合作。由这两家工作室创作和发售原声音乐。
《霹雳布袋戏》的人偶最早是完全由木质的球形关节可动模型,形象还不想现在那样栩栩如生。后来的人偶造型不断改进,在传统布袋戏木偶的基础上吸收了BJD娃娃的特点,人物的衣装添加了更多的细节;假发从塑料假发变成了由真人头发制成的假发;眼睛也由早期的绘制变成了镶嵌的玻璃制眼球;原先的木制偶手也改成了胶制,使人偶的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动。霹雳国际会定期出售一些用过的人偶,这些人偶的价格也是十分惊人。
布袋戏有着善于武打戏的特点,而武打动作对于操偶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操偶师们娴熟的技术与拍摄、剪辑手法和电脑特效结合,赋予了《霹雳布袋戏》相对于传统布袋戏表演不一样的精彩。央视纪录片《傀儡人生》的摄制组曾为了拍摄《霹雳布袋戏》的幕后制作细节与霹雳国际沟通了一年才被允许拍摄,可见其幕后制作的用心。
为了将《霹雳布袋戏》向国际推广,2000年霹雳国际制作了全球首部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该电影在台湾上映后票房成绩便号称打败了当时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2》,并邀请了三木真一郎、子安武人、关智一等日本声优制作了日语吹替版并在日本上映。2001年的电影《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则有英语版本在美国的卡通频道(Cartoon Network)播映。
而《霹雳布袋戏》最广为人知的“出口转内销”则是与Nitroplus、Good Smile Company合作推出《东离剑游记》。该剧由中国台湾的黄强华、王嘉祥执导,日本的虚渊玄编剧、泽野弘之配乐。《东离剑游记》2017年3月25日在台湾首播,大陆则由bilibili独家放送。老虚曾表示自己在第一次看到布袋戏的表演形式时就觉得十分惊艳,由此便想写一个武侠故事。《东离剑游记》的剧本虚渊玄酝酿了许久,其不走寻常路的情节发展也赢得了中日两国观众的喜爱。甚至还与Nitroplus旗下的游戏《刀剑乱舞》联动推出愚人节特别短篇。
该系列的主要配音师黄文择曾强调过:布袋戏不能永远停留在阿公、阿妈的回忆里,要让年轻一代能够接受,一定要讲求感官刺激、节奏快速。《霹雳布袋戏》正是做到了他所说的这些关键点,既有激动人心的打斗,又有爱恨纠葛、铺陈缜密、节奏紧凑的剧情和不论是造型还是人格魅力都相当出彩的人物。才让布袋戏这种古老的戏曲跳出了大爷大妈的视线走进了年轻一代,甚至走向了国际舞台。凭借着这个系列,霹雳国际也成为了台湾市值首屈一指的影视娱乐公司。在目前经济低迷,“亚洲四小龙”之光已经远去的台湾地区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