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诺推荐今天最近看不到的电视剧《瞄准》。
它的主角,是你很少在国剧中看到的城市狙击手。剧集的背景设定在1949春天,讲述了城市狙击手苏文谦(黄轩饰)和池铁城(陈赫饰)从并肩作战的搭档,到一次次生死对决和信仰交锋的故事。
这样的年代、背景,意味着这是一部以做局为核心的剧集,而它最大看点,就在于它在「做局」这件事上,是从细微处入手的。这几乎和它本身的设定,构成了一种对撞,因为我们都知道,年代戏都以宏大著称,而从细微处入手的《瞄准》,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倒也和它的剧名「瞄准」的那种微观视角,形成了呼应。
从目前更新的内容来看,开局惊心动魄,带观众一秒入戏,约两集一个章节主题,从「永不消停的码头」、「蛋糕」到「越狱」,全程高能,直至最新的「正午火车站」的大高潮,每一「局」的伏笔和钩子都层层铺排,情节和信息量很大,反转迭出,悬疑感强,动作场面极度舒适。
简言之,追更不带喘的。
《瞄准》开场的格局,就让人看出了它「做局」的野心和突破,「码头狙击戏」舍弃了传统年代剧开篇交代宏大历史背景的惯常套路,直接以一个狙击戏的局面切入。
以小博大。
戏外的观众与「局」内的几方势力,都非全知视点,传递情报这一行动,就像希区柯克电影中的「麦格芬」,有条不紊地带出各路势力的排兵布阵,引出苏文谦、池铁城、曹必达等主要角色。
从画面质感上看,年代戏的布景与时代真实感门槛较高,场景、道具、人物造型都要很考究。《瞄准》中的时代气息的细节十分还原,且大多依靠镜头调度,将环境空间的历史真实质感带出来。
开篇送情报的叶冠英(王砚辉饰),一出场便将观众代入到叙事情境中。随着叶冠英路过湿漉漉的街道,台阶,小巷,路边摊与叫卖声,灰色的楼房与广告牌,大量的跟拍、过肩镜头和视角切换,引导和强化着观众对历史环境的代入。
剧中大到松江的建筑、街市、汽车、电车,小到服饰、小食、木雕等道具都经过精心研究,力求还原年代质感。
苏文谦在凯乐西点房定一个「白雪公主蛋糕」,要花20万,相当于他要雕100块木雕画(每块卖2000块)。这换到当下难以想象,但却符合历史真实。
《瞄准》中使用的是金圆券(见女学生付木刻钱),因为松江市刚刚解放二十天。金圆券停止流通后,国民党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是《瞄准》中的真实历史真实背景。
进一步说,「白雪公主蛋糕」又是小雪心心念念要带到班上展示给同学们的,但其他的同学说小雪在骗人,她根本买不起。濒临崩溃的经济环境,以及极大的贫富差距,通过剧中人物日常生活的情节,自然地带出来了,很高明。
至于弹幕热议的传真机和步话机,则全都有历史依据。
局长要把资料传真给欧阳湘灵(杨采钰饰),很多弹幕都疑惑那个年代有传真机吗?
其实,传真技术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诞生,比电话发明还要早三十年。北洋政府时期,传真技术就已经开始在中国流传,1949年剧情时空里,公安部门使用传真机,完全合乎当时的历史情境。
第六集中出现的步话机,在三十年代已经被发明出来,二战爆发前便已广泛用于军用。剧情时空是1949年,且发生在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松江,松江在解放后归军管,军管接手后,申请了许多美军援助的高级设备,所以军管的公安局配有步话机这种军用设备是大有可能的,符合历史真实。
从剧情上看,《瞄准》的最大看点是双方布防对战的细节。
这也是我认为这部剧集,最能体现「技术流」、最「硬核」和最有电影感的地方。
开篇「码头狙击」战术布局,是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风貌和地形。布局的细节点,有撑伞传递信号,女大学生坐木雕摊的视点选择,叶冠英挟持人质后所在区域的地势,最重要的是那个贯穿的重要道具——小风车,可以用来测风速。风车、木鱼雕刻、钢笔尖……非常丰富的细节支撑起悬念,看起来特别过瘾。
专案组、水母组、苏文谦三方人马「夜潜医院」的名场面,更惊喜。
三方的目标,都是重症监护室里的叶冠英,不过被水母组抢了先。
剧中一个流畅的一镜到底,清晰交代出「水母组」成员如何一个一个潜入医院的过程,以及专案组一个个被击破的过程,视点跟随成员切换而切换,直到镜头聚焦到拿着一束花入画的池铁城身上。这里的场面调度水平,完全是电影思维。
更重要的是,这段非常鲜明地通过镜头展示了「水母组」的训练有素、计划周密、团队协同作战,以及……专案组这个阶段的弱势地位。当然,这里也是在为后面做铺垫,专案组曹必达顺势请苏文谦做对付水母组的教官。
「夜潜医院」段落悬念感和紧张感十足,还因为有几处巧妙反转。
首先,是「水母组」对专案组布防的个个击破,这里有女杀手单棱由安、转危、再反杀的反转,一气呵成,动作非常干净利落,杀完转刀的小细节,也表现了她的熟稔。
其次,是苏文谦相对「水母组」的滞后性,他总晚到一步,让观众紧张他会再次不幸背锅。但这里结尾又有了反转,落后的苏文谦取得了关键情报的戒指,偷龙转凤了。
整部剧前段的大高潮戏「正午火车站」,更精彩。
「正午火车站」伏击的设计,要求的地理位置都非常具体。比如这个车在这条道上跑的时候,在哪个胡同的哪个间隙能看见车?之后车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把信号透过哪儿又传递到非常高的钟楼上的以一个暗杀的点?
「正午火车站」一段,公安专案组和「水母组」的布防部署、机动反应、动作设计,都与火车站周边的地理空间、镜头调度结合起来,节奏流畅又充满紧张感。
此外,这一段的着力点,更侧重去放大和突出「时间」的概念,突出全剧的类型定位,也是这一段更能代表目前为主,剧集一个大高潮的原因,契合狙击故事的那种「决定性瞬间」或「枪响时刻」的主题。
布局狙击时的争分夺秒,与两方的事后复盘,也都是围绕着关键性的时间、时刻的概念。比如,是在哪个时刻暴露了,或者哪个时刻识破了对方。
《瞄准》的前十集已经有了四条线——水母暗杀组、松江保密局、解放军警察局、苏文谦及秦紫舒母女。故事叙事基本是围绕这几条线展开,聚焦于几天之内高度浓缩的事件之中,用丰富的细节、多种视角与人物调度,再将浓缩的某段章节层层展开,悬疑感强,引人入胜。
而城市狙击题材中的双雄对决,是另一个新鲜的地方。
苏文谦与池铁城,「牧鱼」和「水母」,昔日是共生的默契搭档,一朝成为劲敌。两个狙击手都有表层的虚假身份,前者是「木雕师」,后者是「西点师」。两人性格鲜明,老实人和杀马特变态,一个平凡无奇,一个张扬阴鸷,一个永远像四两拨千斤般的从容淡定,一个一出场便带来果断又残酷的杀人表演。
一方是试图忘掉过往、大隐隐于市的顶级狙击手,一方是装备极度硬核、训练有素、配合得当的「水母暗杀组」,一方要杀人,另一方要救人,故事背景与人物设定本身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就很有戏剧张力。
两人的对决,也是信仰的对决。
池铁城则是游刃有余的,支撑他的信仰,是没有信仰,或者说是对一切社会秩序的藐视。因而这个人物看上去很松弛。陈赫固有的明星形象与剧中角色反差很大,让人惊喜,完全颠覆了以往观感。
民间狙击手苏文谦,是善良且隐忍的。无论过往还是当下,他始终有种在场的责任感,他从试图置身事外开始渐渐转变,前几集的「好人蒙冤」模式也为后来他的转变做了充分铺垫。通过他的转变,在后面的剧情中,会顺理成章将两人对决的主线展开。
毕竟,一个硬核狙击的故事,最大看点还是双雄对决。
「难道剥夺别人的生命,就是你生命全部的意义吗?」
这是苏文谦对池铁城的追问,也是播到现在的《瞄准》,让我们看到的它的那种「焦点」,你甚至可以把整部剧,都看作是一场大型的狙击对决,而真正决定输赢的,最终,可能并不是技术,而是扣下扳机的那一刻,枪手心中,瞄准的那些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