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喜欢篇文章的话请关注~篇每天都会做《甄嬛传》 《琅琊榜》电视剧分析~ 《琅琊榜》
想起他说那句“罢了,仪典后,咱们父子再战”话的时候,众人意味深长,欲语还休的眼神,那局棋梁帝败局已定,又何必再战?何须再战?
这时候梁帝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梁国所有的兵力都直接或是间接掌握在靖王的手中,朝中的文武百官,宗亲士族也都站在靖王一边,他早已没有能力,或是没有资格与靖王对抗。
现在他才发现,原来夏江说的都是真的。
梅长苏就是林殊,除了他,谁能布下这么大一个局,将所有人的套进去?
除了他,还有谁能够这么处心积虑为赤焰军平反?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靖王的心意,而是梅长苏,他到底想怎么样?
接下来梁帝和梅长苏的一段对话,堪称全剧的“剧眼”,看懂了这段话,大概也可以看懂《琅琊榜》这个故事到底是在说些什么?
但是我今天不想从是非、黑白、曲直这些方面来谈论这个故事,因为作者已经定调“赤焰军是冤枉的,林燮和祁王根本不想谋反,梁帝就是因为多疑、猜忌才害了他们”,所以这方面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余地,我先接受作者的设定。
我想说的是,有关赤焰军一案,梁帝、祁王、林燮就他们各自站的位置而言,各有疏失,并不仅仅简单的一句揭露“真相”就可以涵盖的。
所以我才说《琅琊榜》比较理想化,理想化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低龄化,小孩子才最关注是非黑白,就像考试以后最关注答案是什么一样,只要答案对了(真相大白),就所有事情都解决了,考试就可以得高分(甚至是满分)。
而成熟的大人关注的是,事情怎么会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
如果重来一次,是否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这就是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成熟的大人其实注重的不是答案,生活又不是考试,天天盯着正确答案干什么?
大人考虑的更多的是,吸取惨痛教训,避免走弯路,避免走错路。
梁帝的疏失:梁帝是野心太大,能力不足的典型。
从一开始分析《琅琊榜》我就说,梁帝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坐稳过位子,所以他的猜忌与其说是生性多疑,倒不如说是因为地位从来就风雨飘摇,他的人从生理到心理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人在感到不安全的时候最容易焦虑,而焦虑更会导致人的紧张和不安,这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梁帝的疑心来自于,他从来没有自信自己的乾坤独断,能搞定所有事,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利用居中的位置左右掣肘,可最后权力也不在他手上,也没有人真正听命于他。
他的第一个疏失就是贸贸然登上权力的宝座,却从来不能好好控制权力。
他的第二个疏失是没有处理好他和两个得力助手林燮和言侯的关系:娶了林燮的妹妹林乐瑶,让言侯抱憾终身。
看以前的剧情,言侯和林乐瑶应该是两情相悦的,但是梁帝当了皇帝以后就娶了林乐瑶,伤了言侯的心(言侯觉得梁帝当了皇帝之后人就变了)。
也许就梁帝而言,他没法忍受文官第一人和武官第一人联姻,但问题是,手握重兵的将军的妹妹顺利生下皇子,还是皇长子(祁王),这个麻烦远比林乐瑶直接嫁给言侯导致言府和林府结盟大的多。
臣子势力再大还是臣子,就正统而言,这血缘是无论如何跨不过去的。
但我有个外甥是皇子这个情况可就不一样了,皇长子是有皇位继承权的,而且当时言皇后无嫡子,无论立长立贤,都应该是祁王,而祁王的舅舅又是手握重兵的外戚,我想哪个皇帝碰到这种情况都要冒一头冷汗吧。
而梁帝偏偏等到祁王已经成年,事情已经基本到不可收拾的余地,他才准备要处理这件事,早干嘛去啦?
看看人家雍正,是怎么对待年妃和年羹尧的,你们不觉得梁帝很迟钝吗?
就这后知后觉的程度,还想当皇帝,一边好好歇着去吧。
梁帝第三个疏失:冤枉赤焰军
事情已经发展到林燮拥兵自重,祁王一家独大的局面,梁帝还有更好的路走吗?
其实没有。
梁帝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傀儡,既然如此,就好好做好一个傀儡的本分。
其实让自己有才能的儿子早点继位,也不是一个很糟糕的决定。
既然你本身就掌控不了大局,就让能掌控大局的人继续掌控,不要瞎蹦跶。
梅长苏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你一个人的天下。
脱离了门阀的拥护,梁帝什么也不是,你又能掌控谁?
梁帝的天真与幼稚在于,他以为他掌握这个位置,他就能掌控一切,但其实无论人心、舆论、士族、宗亲、兵权,藩王(霓凰郡主),没有一方真正站在他那里,他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一己私心,害的整个梁国国力大损,而他什么也没得到,这才是真正的自私。
你就不能安安静静的当个傀儡吗?
好歹还有荣华富贵不是?
祁王的疏失:
虽然《琅琊榜》把祁王捧成神一般的人物,但其实这个人物并不完美。
他太狂傲,太直率,太不成熟,换言说,他太幼稚。
我很怀疑祁王真的坐上梁帝的那个位置,他真的能做的很好吗?
梁帝说:祁王在朝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朝中大臣都以祁王马首是瞻,奏本上都言必称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
我相信梁帝说的都是实话,也都是梁帝的内心感受。
这也从侧面说明,梁帝这个皇帝当的真是太窝囊,如果换成历史上的真正帝王比如康熙或是雍正,敢有皇子如此张扬?
恐怕早就不知道怎么死的吧?
祁王的疏失在于,他从来没有摆正过自己的位置,也未必真的能看清人心的善恶。
他真以为朝臣对他的言听计从是真心拥护他吗?
人心本就难测,也可能朝臣自己想趋炎附势,为自己的将来留一条后路。
他的底气更多的来自是他是天子骄子,母亲是宠妃,舅舅是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他才能如此狂悖狂傲,直言犯上。
如果用梅长苏的话来说:既然你们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天下。
难道天下就是祁王的天下,林府的天下?
言侯、宗亲、霓凰郡主、蒙挚几个亲信联合起来的天下?
话语权到底握在谁的手里?
“天下”的定义到底由谁来定?
说到底本质还是争夺的是话语权、主导权、掌控权,我有说错吗?
梁帝亏就亏在他能力不强,他要是像汉武帝这般能力逆天又强势,林燮和祁王就会变成典型的大反派,都没封太子就敢如此猖狂,对付你还需要其他的理由吗?
林燮的疏失:
林燮拥兵自重,这是事实。
梁帝派去的人他一概不用,用的都是祁王的人。
这样的举措,在我看来是什么?
上司派来的人,一概不用,重用的人,都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外甥推荐的人。
梁帝办你,可以说他猜忌疑心。
我又没有真的想反,不过就是不听话而已,你推荐的人都不行,还是我外甥推荐的人好。
但是梁帝不处理林燮,他就逐渐丧失了话语权和掌控权,最后可能连立太子的权力都失去。
你们说说只要林燮活着,他能容忍除了祁王以外的任何人坐上太子之位吗?
在祁王死前的所有举措,包括用人、包括造势,难道不是在为祁王继位做准备?
林燮的最大疏失在于,他不知道怎么避嫌。
既然你不是坐在梁帝的位置,有些事情就不是你能考虑的(立谁为太子)。
你只要想了,不管是你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在梁帝看来就是僭越。
林燮至死都没想到这点,到底是出于神经太大条,还是过于自我,觉得梁帝不敢下手对付他?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琅琊榜》全剧都是在梅长苏的视角下展示出来的,这是林燮的儿子林殊的POV故事。
POV(Point of View),一种写作手法,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
采用谁的视角,自然就会注入谁的情感,运用谁的价值观,所以善恶、是非、黑白,恰恰是《琅琊榜》最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因为叙述者根本没有留给我们讨论的余地。
而我想要说的是,就历史观而言,梁帝未必有那么坏,林燮和祁王也未必有那么不懈可击(当然总体而言他们还是正义的那方)。
毕竟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也不是林府一家人的天下。
如果你喜欢小编的文章,请来下关注哦~
小编每天都会有《甄嬛传》《琅琊榜》剧情分析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