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辉光
明朝是研究封建社会制度和人性的优秀标本。
朱元璋、李善长、蓝玉、于谦、张居正、熊廷弼、袁崇焕……谋国谋事各谋身。在《明史不忍细看》这一部讲述大明王朝历史的细节式书写的历史故事书中,向敬之再次用他一如既往的流畅语言,讲述着五百年前的感人故事,描绘了历久不变的人性,谱写了大明王朝数百年的悲欢离合,让历史变得可爱。有些人和事虽然早已成为过去,但他们的经历和智慧并不过时,他们的故事和情感并未褪色。因为,阅读是跨越时空的,它的好处就在于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生活的乐趣,也能从他们的书中找到智慧延续的可能。在当代的历史书写者队伍中,向敬之是比较独特的一位。近些年来,他花了莫大的心力、精力和时间,遍读能找到的历史类书写著作,举凡与明清史有关的著作,都在他的涉猎范围。准备充分,他有意识地实践一种历史的细节书写和创作,先后完成了《明史不忍细看》《细说康熙》等雅俗共赏的作品,还有其他解读明清史的主题性系列著作在出版的路上。
论雅,在我们这个时代,大概是不能不谈专家学者和学术专著的。谈到明史,则不能不谈现代学者孟森。“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藉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这是对有明一朝历史的判语,这是作为史学家的孟森的洞见。孟森说,《明史》隐没事实之处很多,失检之处不少,所以读《明史》者,“应负纠正之责”。这,或许是向敬之写作《明史不忍细看》之所本。
明朝自洪武元年(1368)开国算起,几代皇帝更换年号之后,就进入了皇朝的中期。从明正统始,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至嘉靖,这一百多年里发生了很多足以改变历史的大小故事,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人物。《明史不忍细看》截取了其中几段关系明朝存亡危急的大事件,巧妙切入,详细分析,流利解读,让我们能借助这些故事一窥全豹:比如生不逢时的瓦剌可汗也先、力挽狂澜的于谦、悲情的英主朱祁钰、赳赳武夫石亨、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英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等等。
向敬之在书中致敬孟森,称之“史学大家”,并引用了孟森氏关于明景泰帝的评价,即“景帝之不负祖业,不涉阴险,实明宗社之福”。景泰帝是大明第七任皇帝,在濒临亡国之际继位,最后却只能以亲王之礼下葬,被排除在明皇陵外,所得的谥号也是恶名,成为“悲催”的皇帝之一。向敬之感叹“皇家最是无情人”。讲历史故事,并不仅仅是讲故事,还需要有作者本人的情感,这才是历史比较有趣之所在。
当作者的情感被自觉不自觉地投入到 历 史 书 写 之时,写作往往会成为一种文字功夫。真的文字功夫,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考验。它不是一种以个人的眼光来评断历史、臧否人物、挥斥方遒的指点江山,它也不是一种以文字的样式来歪曲事实、粉饰太平、自我美化的官样文章,毋宁说,它是作者将历史的书写变成了一种值得追寻的价值和信仰,惟其如此,历史才会变得生动活泼,故事才能波澜起伏,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有时候,我们对历史的兴趣,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去的想象,或者纯属空想。是人就会发呆,有了发呆才会有空想,有了空想这个世界才会更有意义。向敬之评论钱谦益“写得很生动,如临其境,犹文学创作”。“假如”是想象,“如临其境”更是虚构,正是想象和虚构为历史和文明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向敬之把研究的视角,对准了突破民族界限的明清之际的社会秩序重新,审视明朝末年崇祯帝有心做一个中兴之主,却受形形色色的现实,以及自身性格缺陷的制约,而遭遇甲申巨变。这其中有救时良将孙承宗、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见弃的厄运,也有辅政庸臣周延儒、薛国观、陈演、魏德藻欺瞒的丑态,还有钱谦益、冯铨、金之俊、张缙彦投机的选择。当然,李自成、刘宗敏、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情感纠葛,也是明末的一件大事。向敬之对此,一一展开了不一样的解读,重现不一样的历史,展示不一样的功夫,充分展示他尊重历史的细节的书写。
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是创造历史的人物,历来对他有褒贬不一的评论,一个做到了一人之下的人物,绝非凡品,所以他被誉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张氏倒台之后,贪财的皇帝没有从张居正家里得到预料之中的“干货”,于是太监张诚“奉命”展开扫荡行动,十里八乡地彻底清缴,终于在张氏家族子弟那里发现了万两黄金,足以满足皇帝的恶趣味。张诚,这个小人物,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足迹。除了他之外,还有陈烈女。她的故事在胡惟庸事件中,此不赘。
我们可以知道,明代的政治世界中,小人物所创造的历史,可能远比我们在正史中看到的更丰满,更有味道,也更接地气。这样丰满而有趣的历史,只能在后世的“细节的书写”中看到,也被向敬之奋力剔抉。这些细节书写,有《国朝献徵录》《万历野获编》《嘉靖以来首辅传》《三朝野纪》《古穰杂录》《复斋日记》《初学集》《李朝实录》《明史通俗演义》《大明王朝惊变录》等等。杂录和演义,它们或许没有站在历史时刻和社会文化的C位,却是街头巷尾最佳的话题源泉,因为它们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历史的细节书写,当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