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了电视剧《亮剑》后发现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人物是开国中将王根山。
王近山打仗的特点就是遇强愈强,敢于亮剑,敢于拼命,不死不休,他也因此得到了一个“王疯子”的称号。
毛主席曾说过:129师有个"王疯子",很能打仗!
邓小平曾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
刘伯承元帅说:王近山是"一人投命,足惧万夫"。
1915年10月,王近山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中,原名王文善。在他出生不久后母亲就病死了。
王近山祖上也曾显赫一时,乃元朝蒙古族王爷,姓也先不花。元末时,率部投靠朱元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赐为王姓,封地湖北红安,可惜到了王近山这代时已经完全家道中落。
王近山8岁就给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年纪小小已尝尽了酸甜苦辣。
1930年4月12日,年仅14岁的王近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因为希望自己像大山一样坚强,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换掉了自己文绉绉的名字改名王近山。在一年的时间里,王近山就当上连长的位置。
在当红军没几个月,在一次战斗中他就展现出惊人的表现,那次战斗中,他和一个高大的敌人扭打在一起,体格上吃亏他却一点也不畏惧,刀砍、牙咬拼死搏斗,打红了眼直接就抱着那个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幸运的是,王近山头部被石头砸出个洞,国民军当场死亡。
当战友们找到他的时候,吓了一跳,以为他"光荣"了,但是不一会后,他却睁开了双眼,挣扎着站了起来。
因为打仗不要命,王近山得了个“王疯子”的绰号,说的就是他打起仗来像疯了一样不考虑自家性命。
之后历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二十八团团长等职务。
在此期间,王近山逐渐在团级军事主官的位置上表现出了骁勇善战的战将本色,血战四川,击败刘湘,始终屹立一线不退;以弱胜强,用小吃大,反包围范绍增一旅。
之前在与四川军阀刘湘部队的作战中,身为28团团长的王近山,带着自家兄弟横冲直闯,王近山始终冲锋在一线,最后,整个28团几乎被团灭。
次年,王近山在同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增战斗时,王近山扛起大刀就冲了上去,最后因胸部受伤,一度陷入昏迷。醒来的王近山让人抬着自己指挥作战,直到再次中弹陷入昏迷。上级给他派的那七八个警卫员都拦不住他。
最后硬生生地用个建制不全的28团打掉了范绍增装备齐整的一个旅,活捉该旅旅长。
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在神头岭一战中,王近山被2颗子弹击中,一颗命中肺部,一颗打中手臂,身负重伤被紧急送往129师野战医院进行救治,一起前往的还有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陈锡联,他的嘴被子弹射进,从后颈穿出,所幸两人都大难不死。
身负重伤的王近山住进医院,当时韩岫岩在医院里当护士,韩岫岩的叔叔原本是当地有名的郎中,抗战爆发后,韩家12口人包括60岁的老奶奶全部参加了八路军。
与此同时,韩家还将家里的许多医用器械,药品带了过来,在医院,韩家人备受人们的尊敬,当时王近山年轻又帅气,还未婚嫁,韩岫岩也是如此,院长钱信忠看到后,有意撮合,就安排韩岫岩独自照料王近山。
一个是抗战英雄,一个是女中豪杰,两人一见钟情,一年后两人结为伉俪,为了表达对丈夫深沉的爱韩秀兰主动改名韩岫岩,跟丈夫名字的山字交相辉映。两人结婚数十年,一直伉俪情深,共育有8个儿女。
结婚后的几年,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王近山南征北战,战争让夫妻二人失去了很多。夫妻二人的第一个孩子流产,大女儿也不幸夭折,但是这对从战火中走出的患难夫妻被没有被打到,没有怨言与争吵,只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后来,王近山任太岳军司令员时,率2000多名官兵前往延安扩编部队,他们日夜兼程一路西行,很快来到太岳根据地的临汾县,
谁知日军中队长以上组成的“战地参观团”刚抵达这里,王近山得知有日军经过,决定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游击战。
抵达当晚,王近山指挥部队,趁着夜色布置伏击阵地,准备好一切战斗准备。第二天县城的公路上浓烟滚滚,载满日军的汽车,按计划进入伏击圈,此时王近山一声令下:打!
平静的县城顿时枪声一片,王近山部队像泼水似的射向日军,日军一脸茫然不知子弹来自何方。
王近山见状大喊,必须在20分钟内解决战斗,战士们随即发起猛攻,喊杀声、嗷叫声络绎不绝。
经过三个小时的混战,近200名日军被我军全部歼灭,1个少将旅长,6个大佐联队长,180名中佐和少佐大中队长悉数毙命,不可一世的“皇军军官观战团”灰飞烟灭。罕为人知的是,当时王近山打仗的原因,其实就有一个,他听闻了妻子所在的医院被日军包围了,他救妻心切,在路上遇到了这个观摩团,顺手打了个大胜。
在战时期,八路军有规定,干部打仗行军不许带家眷,可是王近山却把妻子韩岫岩带在身边,还特制了一辆驴拉的“轿车”,带着妻子行军。
有一次,刘伯承见到这个骡子板车,正准备大发雷霆。当他上前一看,发现是韩岫岩,只说了一声:“哦,原来是王夫人啊!”刘伯承没有批评,上了马,就策马离开了。
刘伯承没有批评王近山,还是因为一方面王近山是他部下的勇将,另一方面是韩岫岩一家为革命立了大功。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会议。
都说战士的军功章是伤痕。那才30岁的王近山身上可谓是挂满了"军功章"。
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兵出太行山,直取陇海线。蒋军30万大军向鲁西南直杀过来,双方兵力对比6比1!刘伯承思考再三,决定集中兵力歼灭整编第三师。要打好这一仗,关键是要在大杨湖打硬仗,谁来啃这个硬骨头呢?
在作战会议上,当刘伯承提出这一计划时,杨勇、陈再道、陈锡联并没有及时表态,只有王近山挺身而出,表示我们6纵愿意打头阵,而且已经做好了“烧铺草”的准备,即便拼光了也在所不惜,大不了他去当班长。
关键时刻能主动挑重担分忧的人,永远是上级最倚重的,王近山确实没有辜负刘邓首长对他的信任,率领6纵血战大杨湖,全歼整三师,在定陶战役中立下头功,把6纵这支年轻的新部队硬是给带成了刘邓大军中的头号王牌军。
1949年,当时二野受命解放大西南,重庆解放后,王近山应邀来到重庆大学演讲,在这里,他取得了一个年轻女学生的仰慕,这位女学生,正是他妻子韩岫岩的妹妹韩秀荣。
两人之间的风言风语很快被传出来,不过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不久之后,王近山就率部入朝作战了。
在朝鲜战场,王近山因战役出现了不利后果,对脾气同样刚烈的司令员彭德怀大发雷霆,说其指挥失当,拿他的战士去送死,言辞激烈不留情面,完全没有对上司的态度。
事出有因,彭德怀没有动怒,反而对王近山做了自我检讨,这才让王近山平息了怒气。
1952年秋,王近山中将和秦基伟上将固守方圆不到4公里的上甘岭,在敌军倾泻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的狂轰滥炸下,寸土不让,鏖战43天,击溃敌军900余次冲锋,赢得一场石破天惊,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也让全世界真正领教到了“王疯子”的厉害手段。
王近山曾向一直跟随自己的司机朱铁民许诺,将自己最小的孩子过继给他。因朱铁民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想要一个孩子为自己养老送终。1953年冬天,王近山和妻子韩岫岩的女儿王媛媛出生了。就在医院里,正当韩岫岩幸福地盯着女儿看时,王近山嘴里突然冒出一句冷冰冰的话:“我已经答应把这个孩子给老朱了。”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将韩岫岩震懵了。
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 在王媛媛2岁的时候,王近山在未与妻子商量的情况下,直接把孩子过继给了朱铁民,改名朱元元,还每月给司机40月孩子抚养费。韩岫岩错愕地看着王近山,怎么都不能理解,以往温暖贴心的丈夫,为何会狠心将亲生骨肉送人。
不仅如此,由于王近山当时军功满满,又风流倜傥,成为不少年轻女性的偶像,他的小姨子韩秀荣更是对他如痴如狂。从朝鲜归国后,王近山荣获中将军衔和北京军区副司令,与小姨子也旧情复发,深陷其中。
这犹如一根刺,深深扎在韩岫岩心中,渐渐地,她对丈夫由爱生恨。
韩岫岩和王近山开始不停地争吵、赌气,韩岫岩发誓再也不生孩子了,又是吃麝香又是用麝香,因为她听说麝香可以避孕。
1963年,刘少奇便接到一封特殊的来信,这份信件中韩岫岩向中央举报丈夫王近山存在严重的“作风问题”,与她的妹妹韩秀荣存在不正当的关系。
刘少奇在得知这件事后,便立即派人去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
韩秀荣被组织以“作风有问题”为由,发配至内蒙古的一家医院工作。
原本王近山是没有离婚的打算,但在面对韩岫岩的一些极端做法后,王近山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为此便将离婚协议书递交给中央。
此时,作为北京军区副司令的王近山,他的个人生活已不是纯粹的个人问题,他的家庭纠纷已经惊动了中央领导人。好多老部下劝王近山收回“离婚申请书”,等形势缓和一下再说。尤太忠也劝过王近山,可是没有用,王近山一身英雄气,脾气非常倔,谁劝都没有用,最终等来了组织的处理。就连他的老首长邓小平劝不动他,后来周总理亲自出面劝他,他仍然不改主意。
组织上发出最后通牒:"收回离婚报告就算了,否则,开除党籍、军籍!"
不过王近山的脾气很倔,不管谁劝都没用,就是要离婚。
王近山却斩钉截铁地说:“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这个婚我铁定离了,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当然王近山也为他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毛泽东火了,专门指示刘少奇主持“铡美案”典型,杀一儆百。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撸到底:开除党籍、撤销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级,被调往河南某农场担任副厂长。
曾经让王近山感受天伦之乐的家也没有了,孩子们都站在可怜的妈妈一边,对现代陈世美充满了憎恨。在农场,他得到了以前的一个小保姆黄慎荣的同情并相嫁为伴。王近山任副农场长,黄慎荣就在农场里的幼儿园工作,两人育有一儿一女。黄慎荣一直照顾着伤病缠绕的王近山,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美人迟暮,英雄白发最是使人悲。王近山在河南的农场度过了五年潦倒时光。但是王近山是何许人也,堂堂开国中将,擎宝剑重开新天地。
1969年,王近山主动向毛主席承认错误,在许世友的亲自说情下,毛主席同意王近山复出,让他去哪里呢?毛主席担心王近山这头老虎无人能够驯服,许世友说,我要了,让他来南京军区吧。就这样,阔别北京六年之久的王近山被调离农场,被安排到江苏省建设兵团担任副参谋长,恢复党籍以后,又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74年11月,王近山因为大吐血,被紧急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后,发现是胃癌。这个噩耗传到北京,王近山结发妻子韩岫岩听说了消息,还是准备去看望王近山。她买了大包小包的补品,准备去往南京,去之前给王近山住处打去电话。
王近山一家三口合照
电话那头传来了回应,是王近山的一个老警卫员接的电话,他听出了韩岫岩的声音,语音严肃起来。当听说了韩岫岩,想来南京看望王近山时,老警卫员冷冷地说:“他说过到死也不愿意再见到你,你去是不是想让他早点死?”
韩岫岩呆呆地放下电话,眼泪瞬间落了下来,十年了,王近山还是没有原谅她。韩岫岩和王近山前半生爱得轰轰烈烈,后半生却因为爱生罅隙[xià xì],放开了彼此的手,给后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有一次南京军区在礼堂搞演出,肖永银提前通知了韩岫岩,想让她和王近山来次“意外相遇”。
韩岫岩赶到南京军区礼堂时,被王近山一个认识她的战友发现并告诉了王近山,王近山听到后马上离开礼堂,回到家里心脏病就发作起来。
病情缓解后,王近山对家里人说:“要是见了韩岫岩非当场昏倒不可。”
这样剧烈的反应说明虽然事隔多年,但王近山的心结还是没有解开,不管是什么样的情绪,他心里面都没有放下韩岫岩。
1978年5月10日这天,王近山同志憾然离世,享年63岁。,临死前,眼睛紧闭,嘴里却不断冒出“冲”、“杀”的字眼,情绪躁动不安。
为了安抚父亲的情绪,王近山的儿子王少锋就附在他的耳边大声说:“爸,李德生上去了”、“爸,尤太忠上去了”、“肖永银上去了”……听了李德生等人的名字,王近山的身体马上就平静下来了。
可以说,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银这三人,是王近山最为倚重和信任的爱将。
遵照王近山遗嘱,韩岫岩不得参加葬礼。
韩岫岩因此曾一度精神恍惚,整日以泪洗面。
邓小平带领党内的一干老干部,参加了王近山同志的追悼会。并指示说:“王近山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一定要办好,悼词我要看!”
刚刚复出的邓小平逐字逐句地审阅了王近山同志的悼词,他把“副参谋长”四个字圈去,挥笔写上“顾问”两个大字,并补发了王近山担任南京军区顾问的任命,消除了王近山同志的职务尴尬问题。这样一改就成了大军区正职,追悼会的规格自然不同了,抚恤的待遇也不同了。
邓小平同志说:“近山同志为了革命出生入死不容易,我们能给死者的安慰就是这个了!”
邓小平为何对自己曾经的老部下王近山如此看重呢?这还是因为这位老部下立下的显赫战功。
1992年,王近山离世十四年后,邓小平为纪念王近山的文集出版,特意为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饱含深情的题词:“一代战将”。
2007年,已经是耆耄老人的韩岫岩病情迅速恶化,她强忍着病痛拖着病躯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泪眼婆娑的抚摸着王近山的墓碑:
“我的爱人,近山,我要下来陪你了,请你原谅我!”
几天后,韩岫岩闭上了自己的双眼,追随爱人的脚步,驾鹤西去。
去世的前一天,韩岫岩忽然铿锵有力地说:“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战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去了!”
她的墓跟王近山的墓地紧紧相挨,好像从未分开,不知道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在天国能否放下间隙,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