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看到xx网站买了1(年),发了1(年)的会员快到期了,没有等《白夜追凶》的幕后老板。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玩笑,也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众真爱粉对这部剧的爱之深盼之切。
《白夜追凶》开播至今已整整两年,之所以能被如此多的观众一直惦记,归纳起来无非三个原因:
一、剧本硬
作为一部硬派罪案剧,《白夜追凶》平均三四集捋完一个案子,全程逻辑在线、紧张烧脑、节奏快得让人有追美剧的爽感。
二、人性
任何一部好作品,最终的落处一定离不开人性。
在《白夜追凶》这部剧中,亲情、友情、爱情,随着剧情推进一直不断相互交织,人性的善与恶、是与非、黑与白,在案件衬托下被展现得恰到好处,不过分渲染又让人有回味空间。
三、演员
说到演员,我潘的演技还需要在这里赘述吗?此处省略500字花式爆吹....
剧本、表演、叙事节奏,几大经典剧要素都在同一部剧中凑齐,《白夜追凶》想不成为爆款都难。
不过,说到经典,让我又想起十多年前那部同为罪案题材的现象级热剧---
《重案六组》
之所以把《重案六组》称之为现象级。
首先是因为这部剧自2001年开播至今(一共拍了四部),豆瓣评分一直保持在8分左右。
评论基本上以这样为主。
更厉害的是,如果我说这部剧的正能量甚至影响到了一部分资深粉的人生抉择,你信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然后,前几天在寻找这部剧的资源的时候,又突然发现和我一样对这部剧念念不忘的老粉竟然比比皆是。
艾玛,瞬间觉得自己不孤独了。
友情提示:《重案六组》目前只有西瓜视频还能看,其他网站资源都下架了。
所以,作为国内比较早期的刑侦剧,《重案六组》无论是整体制作还是收视口碑,当年其受追捧程度都不亚于上文提到的《白夜追凶》。
还记得几年前知乎上曾经有个很火的问题:你所能知道的人性之恶能到什么程度?
下面有个回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间居民房内住了8个在商场做导购的女孩。
某天夜晚,这8名女孩被住在隔壁的男邻居全部杀害。
事发当时,楼上楼下的邻居其实都听见了动静甚至看见了凶手,但却没有一个人对遇害女孩伸出援手或者帮忙报警...
看到这里,追过《重六》的观众是不是觉得特别眼熟?
没错,这起当年轰动京城的莲花小区命案后来就被改编进了《重案六组》。
女生被杀案发现场惨不忍睹,连见惯大场面的大曾都叹气表示这么血腥的现场还是第一见到。
惨案发生第二天,事件中的邻居面对警察走访,都心照不宣地保持默契,众口一词表示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次,或许是出于良心难安,楼上邻居小心翼翼地漏出了口风。
警察于是顺藤摸瓜,很快找到了凶手。
这里先不谈警察如何英武神明、也不论凶手作案动机。
单是这起案件中邻居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就让人不寒而栗。
用楼上邻居的话来说,他们左邻右舍在一起住了这么多年,不想因为多管闲事破坏了彼此关系,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真相,却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沉默。
中国有句俗话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这群麻木冷漠的看客心中,八条如花似玉的生命,抵不过一层虚伪的邻里关系。
人性之恶,触目惊心。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在被教育被灌输(或体会)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一定来自母亲,即便是全世界都背叛了你,但有一个人肯定不会,那还是母亲。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不一定。
在《重案六组》中,就有这么一个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的案例---
一栋居民楼的某一间房突然着火,在楼下邻居家打牌的母亲安然无恙躲过一劫,而独自在房间睡觉的两岁宝宝,却在睡梦中被魔鬼夺走了生命。
看着被烧成焦炭的孩子、哭倒在地的年轻母亲,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但是随着案件水落石出,这起惨案背后令人发指的真相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案件凶手正是此前抱着宝宝尸体哭昏在地的孩子母亲赵红。
在审讯室,赵红爽快地交代了杀害亲生女儿的动机。
赵红是个地震孤儿,父母去世后,老公张志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但是随着孩子出生,张志华的注意力慢慢被转移到了女儿妞妞身上。
妒火中烧的赵红于是偏执地认为,是女儿的出现分享了老公对她的爱,女儿就是横在她和老公之前的第三者。
于是,趁着张志华出差,赵红放火烧死了女儿。
不仅如此,刚把女儿烧死的第二天,赵红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又照常下起了馆子(导致警方怀疑)。
后来面对警察询问,还故作惊诧的一副如梦初醒状:哎呀,我该再装一下的啊。
都说“虎毒不食子”,赵红的残忍恶毒,岂止是区区一只老虎能比?
类似拷问灵魂的案例,在《重案六组》中数不胜数。难怪有观众感叹说,《重六》明明是部刑侦剧,却让人看到了真实的人间百态。
除了剖析人性,《重案六组》和近些年花样百出的刑侦剧比起来,还有一些不同。
首先是整体节奏快,《重六》基本上保持一到两集一个案子(甚至一集两个)。
表现手法主要以(警察视觉)推理案件为主,对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描绘不多,这样的好处是剧情没有注水。
警察破案就一门心思的破,不是走访调查就是分析案情,没有庞杂无聊的支线也没有无休止的闪回,不故弄玄虚不强行烧脑,该结案结案,完了再继续下一个。
这么干货满满的剧情设置,讲实话在近些年的电视剧中真的很少见了。
其次,是六组团队的成员,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各有特色。
干练帅气的季洁,全剧刻画最细致入微的灵魂人物,不仅青春靓丽正直善良,业务能力也一直满分。
比如上文提到的莲花小区案,就是季洁通过凶手妻子不经意的一句话而找到线索迅速破案的。
黑白通吃的大曾,给很多观众的印象是焉儿坏。但除了这不讨喜的一面,在有一集中,大曾和一帮被他亲手抓进去改造过的旧友聊天,就说到:如果他们自己犯法,也是同样会被抓进去的,总之希望改造之后的朋友们以后能过得好一些云云。
所以大曾给我的印象,亦正亦邪吧。
戏份不是很多的严队,孙淳当时也还很年轻。
退伍兵江汉,一直喜欢新来的小警察白羚,但又始终没说破,这种若有若无的感情线在《重六》中被表现得特别好,你不注意几乎发现不了,一注意就会觉得妙不可言。
类似的情况除了江汉和白羚,还有季洁和大曾
最后是存在感最低还爱抢戏的老郑。
老郑在剧中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表现,但在这个人人个性十足的团队中,老郑总是有魅力把这帮人聚集在一起。
也是全队不可或缺的存在。
你看,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几个人物,没有滤镜,没有高光,没有一字排开朝我们走来的炫酷,却用他们最真实接地气的表现,铸就了这部时代经典。
最后,再简单啰嗦一下这部陈年老剧中一些没人注意到过的零散细节。
季洁背后墙上的照片中,一帮人合影穿的都是老款的警服。
这说明了啥?
一方面说明季洁、大曾他们在警队的资深;另一方面也说明剧组的对于细节的用心;
作为一部陪伴了80、90两代人的经典,《重案六组》在国内观众心中的地位已经不需要各类收视指标来加持或赘述。
你只要稍微关注下各个网站对这部剧的评价以及评分,就能从随处可见的回忆杀中读出一帮老粉们对这部剧的怀念和感情。
因为在这两代人心里,《重案六组》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部刑侦剧,除了剧情本身,它还承载着一大批人的青春回忆。
最后再次郑重提示:
《重案六组》目前西瓜视频有资源,各位看过的、没看过的、想要看的朋友们可以去西瓜视频搜索这部剧,正好就着酷热来一波回忆杀。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不以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