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第二次也很美》的热度已经过去,但我还是想讨论一些深刻的话题。
剧中,王蕾的大部分片段非常狗血,这样一个毫无底线的迫害狂,屡屡得手,而善良的安安却总是功亏一篑,惨遭陷害。这种剧情异常虐心,是的,底层人性的揭示往往呈现于苦难、挫败以及巨大诱惑的面前。现实中,好人并非就有好报,好人更有可能经受更多磨难。
这让我想起《悲惨世界》的一些片段,那位不幸的漂亮女人芳汀,被纨绔子弟多罗米埃玩弄后遗弃了,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她无亲无靠,不知如何度日。她回到自己的家乡滨海蒙特奇讨生活。
她最漂亮的就是她那一头金色秀发,和洁白的牙齿。可作者雨果就偏偏要让残酷的生活剥夺它们,为了养活女儿,她先后卖掉金发和门牙,最后沦落为娼。
王蕾给安安挖的坑也是一个比一个深,甚至在法庭上,判决让安安自己成了自己作品的盗版者。
沈逸林作为律师她打赢了从无败绩的许郎,可她也彻底失去了许郎。这里,我们就说说道德、底线和法律。沈逸林已经因为嫉妒调低了底线,她促成了正义的“迟到”。
一个社会在规范它成员的行为规范方面不止这三个概念,还有宗法、宗教、礼法等。但道德、底线和法律可以构成一个易于理解的“网高模型”。
如果不是圣人,你的行为基准就有一个位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一组基准。
模型中,道德处于高位,法律处于低位,都有相对的普遍性。而底线则依赖个人修养,在不触碰法律的情况下,王蕾还是有很多事做得非常下三滥,也就是她在“拼底线”。她知道,她没有背景,又不甘人后,那她只有利用不为人知的底线来博“规则的非对称优势”。
要知道,个人修行不仅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生态有关。即便抛开这一点,王蕾的“恶毒”也超越了大众的耐受阈值。她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是不是太狠了?
没错,嫁入豪门的诱惑超过了抢银行,一个从小在原生家庭遭继父毒打的苦孩子,看到自己离富贵荣华如此接近,她的灵魂被扭曲了。底线越拼越低,终于低过了法律界定的边界。
如果读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你就更能理解王蕾这类人底线沦落的生态影响。
俞非凡怎么会不知道“底线”的价值呢?人类行为学指出,底线上下,行为曲线有非常不同的陡度。一次做错,十次做对也无法补偿。
谈婚论嫁,事关一生幸福。对方经济条件再好,如果是那种守不住底线的人,那将成为一个“条件炸弹”。一旦形成“考验”,那会“死得很难看”。
易中天就主张首先做一个“最不坏”的人,说的就是底线,那需要“修出来”。这就是家庭教育中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