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繁华城市的街道上,每天匆匆上下班接送孩子上学,自己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文雅干练的中年人,自己也在做父亲、丈夫、父亲教育儿子的工作时,经常回想起我们乡下的老母亲供养我上学的困难。
她含辛茹苦地把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直至今天成为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一名高级技术人员,这其中包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和努力。她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和辛劳,供养我上大学。每每想起这些,我总是仿佛看见母亲那瘦小的身影和花白的头发,总是想起她一个人在庄稼地里干农活的艰辛。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常年卧病,不能劳作,还要花高额的费用治病。年迈的爷爷,幼小的姐姐和我,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在那几亩薄地里劳作。常常是一年到头,每人才添一件衣服。每年过年,也不过是买点白菜、粉条和三四斤猪肉。但生活还是入不敷出,常常靠向邻里赊账维持生活。在村里,我们一家是最穷的。
看着别的同学相继辍学,去打工挣钱,想到自己的家里状况,我便也准备去打工。母亲知道后,十分伤心,她说不出大道理,因为她认识的字总共不过二百个,那还是在文革中扫盲班认识的,但她说再困难,也要让我坚持读书,不准说辍学的话。她认准了农村娃只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这样我又回到了课堂。
随着爷爷和父亲的相继过世,家里更是揭不开锅了,欠了一大笔债。母亲让姐姐辍学了,但她还是坚持让她的儿子一定要把书读下去。她常常和姐姐拉着架子车,步行十几里路,去镇上卖菜,卖完菜后到镇上的高中给我送来干粮和咸菜。在镇上,母亲采购完油盐酱醋后,又冒着酷暑走回去。母亲和姐姐连一个烧饼也不会买,更不会去买那城里人经常喝的汽水解渴了。
母亲的辛劳,终于盼来了收获。那年盛夏的八月,我和母亲在玉米地里锄草,村上的会计来到我家田边,大声喊我的名字,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一听,扔下锄头向田边跑去。母亲跑到会计身边,问我是不是真的考上了大学?会计说,这还能有假?今年咱们镇上高中一共考上了七个,你儿子是第三名,省城的大学,看这是录取通知书。会计指着通知书上我的名字给母亲看,母亲飞快的把两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生怕弄脏了录取通知书,双手接过会计递过来的录取通知书,看了看那鲜红的印章,母亲又用手在我的名字上摸了又摸,母亲笑了,笑的留下了眼泪。其实,录取通知书上的字她更本就不认识,但她用双手在录取通知书上“认出了”儿子的名字,“认出了”省城的大学。
我是在全村人羡慕、妒忌的眼光中去上大学的,母亲甭提多开心了。她虽然不识字,但她的儿子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连从来不拿正眼看人的村长也主动和母亲打招呼了。
在四年大学生活里,我只添过一件新衣裳,从未在学校外面的餐馆吃过一顿饭,为的是节省下来,贴补家用,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省城带中学生辅导班,挣了一点工资,拿着积攒的一点微薄工资,我一直想把母亲接到省城玩几天,但母亲一直推说田里农活多,走不开。我知道,母亲并不是农活多,她是舍不得钱,她知道他儿子一直在省吃俭用。看着来我家的大学同学,一个个衣着鲜亮,出手阔绰,而自己的儿子显得十分的朴素,四年只有一件新衣裳,母亲怎能舍得花钱去省城玩了?
大学毕业了,我在城里参加了工作,自己开始挣工资了,我隔一段时间给母亲寄一点钱,让她贴补家用和添点新衣服。可母亲每次请人写信,总给我说她有钱,城里花销大,让我省着花,坚决不让我给她寄钱。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我曾经回家想接母亲去省城看看,但母亲说田里的农活多,走不开,等闲了再说。其实母亲知道,儿子一个人在城里面临结婚、买房子,需要一大笔钱,她又怎么舍得去省城花儿子的钱?
我在城里找了对象,结婚前,我把妻子带回家,并给母亲买了两件衣服,村里人十分羡慕我找了个城里的媳妇,母亲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逢人边夸我和妻子孝顺,并给我妻子准备了伍佰元的大红包。母亲一年到头,在地里种庄稼,收入不了几个钱,她硬是把儿子平时寄给他的钱和平时省吃俭用节省的钱积攒下来,给儿媳准备了大红包。妻子知道我的家庭状况,坚决不收,母亲生气了,她说她一年前就给她的未来儿媳准备大红包了,她就知道她的儿媳一定很漂亮、孝顺。我在城里贷款买了房子,我一直想把母亲接去和我同住,母亲不肯去,她只到我的家里来过几次,最多的一次也只住了一星期,她说她舍不得她的两亩薄地和淳朴的乡邻。母亲每次来我家,总是提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让我去车站接她。我知道,母亲是不会拨打电话的,每次打电话,她总是让邻居的三婶给我拨通电话。母亲每次来的时候,总是大包、小包的带一大堆来,孩子的小衣服、她自己种的菜、自己磨的面粉,常常是从我家楼下扛到楼上,我总是气喘吁吁,看着母亲那瘦小的身材,她是怎么把这些东西从老家扛到汽车站的?每年夏天,母亲总是来看我儿子,给我儿子缝家乡小孩带的红肚兜,给儿子钱买玩具。母亲年纪大了,眼睛早就是老花眼,但依旧每年冬天来临前,早早就给小孩缝好了棉衣,寄过来。我和妻子劝说母亲多次,不要再给小孩缝棉衣了,我们在城里买就行了,母亲说城里买的衣服好看,但不暖和,没有她新缝的棉袄暖和。
母亲七十多岁了,她始终惦记着我们一家,惦记着我儿子。母亲常常说,她最喜欢看我吃她做的面条的样子,她最喜欢我儿子在她怀里捣乱的模样。
母亲的爱,是那样的无私、纯洁,是那样的让人潸然泪下,此时我才真正读懂了《游子吟》。
母亲的爱是那春日阳光,永远温暖着儿子。不管你走的再远,你前行的路上永远都有春日的阳光照耀着你。
母爱是那奔腾的大河,儿子是那涓涓溪流,那奔腾的大河,永远滋润着溪流,是那溪流永远不断的源泉。
运营:枫叶
作者简介:
郑敏昌,陕西杨陵人,现供职于汉中市天鸿基矿业有限公司,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文学爱好者。
加入我们,一同感受文字的魅力,微信公众平台:汉中微文旅,
邮箱:hzwl09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