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在世界飞行结束后的第二站印度。
半个月,穿越了整个印度,一路所见,
是一些孩子的眼泪。
印度是伟大国度,有恒河和印度河孕育的千年文明,
也有在宝莱坞和班加罗尔崛起的文化与科技产业。
然而,众多社会积弊,仍疼痛地击打着这个国家,
而孩子,成了其中最为疼痛的一部分。
一些孩子,出生第一天,就被丢弃在下水道;
一些孩子,不到10岁就被嫁掉,成为娃娃新娘;
她们长大成人的旅程,遭遇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歧视、性侵、暴力…
若非亲眼相见,你很难相信,作恶之人如此残忍。
而这些黑色,如此让人愤怒。
然而,让我们庆幸的是,即使世界弥漫着黑雾,
雾色的深处,总有隐隐的希望和不灭的亮光。
在印度,我们见到了有一名女性,
以一己之力,阻止了近千起的童婚,
让那些脸庞还稚气的娃娃新娘,逃离男人的拳头;
有一名大叔,成了拯救500名女婴的“天使医生”,
他免费为女婴接生,为孩子送上鲜花和蛋糕,用整个医院的爱去祝福她;
有一个奶奶,40年来收养了1400个被丢弃的孩子,
让这些孩子避免成为乞丐、小偷,有了共同的母亲,也有了完整的童年。
孩子是这个世界的镜子,
它不该倒映着这世界的黑色。
想要这镜子里有光、有明亮,
大人们就得努力让这世界变得更好。
2012年,导演和演员阿米尔·汗,制作了一档电视节目:《真相访谈》。
节目里,陈述了印度社会的种种问题:
杀女婴、儿童性侵、巨额嫁妆、医疗失当、包办婚姻、种姓制度…
每一集,它都把这个国度最疼痛的伤疤,
沉甸甸地放在每一个印度人面前,
它试图剖析种种疼痛后的社会成因,
并与每个观众认真探讨改变与拯救之路。
节目里,他这样讲述制作这档节目的原因:
这些苦难,让我深感不安,感到哀伤。
有时我想,为什么要去思考这些与我无关的事?
我的生活幸福美满,别人的苦难与我何干呢?
但是它确有干系。因为我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
一连串的事,把你我和每个人都联系在一起,
一呼一吸中,体会心中的共鸣。
2009年,韩国作家孔枝泳以真实事件写下了小说《熔炉》,在书里也同样有这样一段话:
不要用满腔的愤怒和眼泪结束,要凝视真实直到最后,
重要的是永远记住真实,这才是拯救希望的稳固根基。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想改变世界,而是不想让世界改变我们。
娃娃新娘的拯救者
我们见到这个女孩时,顶着一头短发,笑容灿烂。
女孩却经历了这样的故事:
小时候,她、姐姐和妈妈就被父亲赶出家门。
10岁,父亲又逼着把姐妹俩嫁给了一个老男人。
价钱约两万人民币。
对方酗酒、吸毒……还是个…艾滋病患者。
说起这些时,女孩止不住开始流泪,却倔强地抬起了头。
后来,她逃了出来。帮助她的是这个了不起的女性:克里特·巴蒂。
只有在克里特的怀里,她才笑得像个孩子。
全世界大约百分之四十的童婚都发生在印度。
尽管法律规定女孩到了18岁才能结婚,然而童婚在印度农村依然大量存在。
许多父母都在为10岁左右的孩子张罗婚礼。
许多“新娘”不到13岁就开始带孩子。
帮这些孩子摆脱痛苦命运,也是克里特的目标。
2011年,她创办了印度新娘公益组织Saarthi Trust。
多年来,帮助了900多个陷入童婚噩梦的孩子。
她的工作甚至被写在印度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废除童婚的人”。
多年的奔走中,克里特收到了50多次死亡威胁。
克里特曾赌上性命去救一名17岁的童婚新娘。女孩从酒醉的丈夫身边逃离,克里特把她带进了安全屋。
克里特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她宁可冒着生命危险留在沙漠里,也不愿在那样的家庭里再多待一秒。”
女孩逃离的地区,常发生丈夫对妻子的谋杀案;
一些男子甚至会把硫酸泼在妻子的脸上。
克里特的童年也曾遭遇磨难:2岁时,做医生的父亲,就残忍抛弃了她和母亲。
克里特被邻居取笑为“野种”,她不得不学会早熟,并努力考上了拉贾斯坦大学。
四处为女孩奔走的克里特,一直没能有空谈恋爱。
她说,如果有一天成为母亲,
我希望能生一个女儿,
但希望她能生活在最美的印度。
接生女婴的天使医生
因为常年的重男轻女,印度的男女婴儿出生比例非常畸形, 女孩的数量占比逐年减少:
1961年,1000个男孩对应976个女孩,
到了2011年,变成了1000个男孩对应914个女孩。
畸形的观念,让各种非法堕胎、丢弃女婴,
成为血淋淋的现实。
2017年,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处下水道,
19具女婴被发现丢弃在那里,尸体缠绕在一块,让人心碎…
在浦那市,医生加内什·瑞克甚至接诊了这样的病人——
因为生下了女孩,愤怒的丈夫用硫酸泼了她的脸。
丈夫的家人甚至想为她做一张虚假的死亡证明…
深受震动的瑞克,决定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年后,他发起了“拯救女婴行动”。
只要是在这个小诊所诞生的女婴,所有费用全免。
瑞克还会带领全体护士,围着母亲和女婴唱生日歌,
为女孩送上鲜花和蛋糕,用整个医院的爱去祝福她。
瑞克还会像唐僧一般在家属的耳边不断念叨:
这是个女孩!我猜她肯定是个女孩!
恭喜你们有了一个女孩!
她们能和男孩一样能干!
瑞克的免费政策非常吸引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他的小诊所生产。
在他的“洗脑”教育下,当地人对女孩的态度,也一天天改变着。
5年里,有500多个女婴在小诊所里顺利诞生。
但这也意味着瑞克少收了500多台手术的钱…
但瑞克的家人一度担心,担心生活难以为继…
但最后,一家人还是决定支持他。
瑞克的爸爸甚至说,愿意再去集市当搬运工,
也要让儿子把女婴免费的政策坚持下去。
1400名孤儿的妈妈
在印度,我们还探访了一个特别的“母亲”,
她是一个1400名孤儿的母亲。
玛依的一生,是一个很让人唏嘘的故事。
玛依10岁时,被强迫嫁给同村一个30岁的男人。
20岁时,她已给丈夫生了三个儿子,但因为得罪了村里的地头蛇,
在对方的报复和撺掇下,玛依的丈夫把她赶出了家门…
玛依只能带着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火车站靠卖唱为生。
最初的几年,玛依就靠着来往旅客的施舍过活。
但人潮汹涌的火车站,玛依总会发现被遗弃的孩子。
6岁、2岁、甚至2个月的婴儿…
作为母亲,玛依难以抛弃这些孩子,
只能每天多讨一些食物,努力把他们养活……
日子一长,虽然没有官方文件,没有正式手续,
玛依还是慢慢变成了这些孩子事实上的“母亲”。
后来,每到一个村子、一条大街、一个车站,
她都会发现并领走一些无人收养的孩子。
40年来,她前后抚养了1400多名孤儿…
第一眼见到玛依,你会发觉,岁月曾给她的的那些苦难,没有留下沉重和自怨自艾。
反而,这是一个特别和蔼且有趣的老人。
玛她说,我曾经还是女孩的时候,有过一些很不好的经历。
但作为一个女人,我现在的态度是:
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帮助他人,再去影响这个社会。
如今,在印度公众的帮助下,
玛依建起了4座孤儿院,收养着185个孤儿。
孤儿院有了宿舍、电脑室、自习室……
孩子有了画笔,也有了应有的教育。
他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已经52岁,有了两个孙子,
也一直留在妈妈身边,帮助在孤儿院的其他孩子。
在孤儿院工作的人,都为身在其中而自豪。
而他们身处的社会,也正努力改变,待孩子以文明且温暖的方式。
任何时候,这世界都该向美好的方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