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3姐妹(dianyingssm)公众号原创
今天早上上班路上刷微博看到了一个话题。#没有恋爱,神经病#
进去一看,原来是这样。
28岁的瓜果从小被早退,初中男生发情书,妈妈跑到别人家抗议。
大学,接触了国外的晚婚主义,可母亲却认为女生过了25岁就是走下坡路。因相亲十几次,恋爱史为零,妈妈说果果有心理有问题,被当“神经病”。甚至逼得果果到医院做心理体检。▼
作为现代文明的倡导者,看到这样的新闻免不了怒发冲冠凭扶手,差点站不住。
这都是什么爸妈?这都是什么文明社会呀?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再被旧的传统糟粕所伤害,甚至荼毒!就是因为所谓“女大当嫁”“男大当婚”的老理,连最亲密的母女、父子关系都面临崩坏的可能。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势力叫“父母逼婚联盟”,他们平日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儿女物色对象,采用各种方式威逼利诱子女去参加相亲,去扩大社交圈,目的就是让儿女尽快“走入围城”,至于“围城”内的生活幸福指数怎么样,他们并没那么关心,他们更偏向于调查对方是否“门当户对”。
所以在这江湖上流传那样一句话:最好的男方条件是 有车有房没爹没娘。
瞧瞧,这是人话吗?
▼
这种不健康的现象,伴随着青年男女的生活压力和人口比例失衡而愈演愈烈。中国近2亿人单身,"剩男剩女"成为影视创作热门题材。一时间,我们在影史剧中看到N多直接反映或者带有“逼婚”这种元素的作品。
《大女当嫁》《大男当婚》是两部关于单身男女情感的“姊妹篇”剧集。
《大女当嫁》以三十四岁依然孑然一人的姜大雁的情感生活为主线,在周围亲朋的“关爱”下,她的恋爱婚姻的解决被提上“头号工程”,大家关心她究竟有什么条件,是身高、体重、职业、相貌、家庭情况……
姜大雁其实自己并不清楚,她只是明确想找个感觉不错的人恋爱,然后谈婚论嫁。没有爱情,万万不能。尽管从世俗上看,这对大雁这个三十四岁的女人来说,并不容易!
配合家里人“热心”的张罗,大雁开始走马灯似地相亲,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不是离婚,就是丧妻;不是年龄超大,就是性格怪异;比起电影《征婚启事》毫不逊色。
到最后,大雁不得不感慨,自己真就成了个滞销产品,高不成,低不就!
最后,大雁遇到从青海来挂职的程闯,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和事情,大雁对这个有担当的成熟稳重的男人有了好感。而内心也升起一股暖流。
大结局时,在一个西北小站上,隔着站台,看着匆忙朝自己跑过来的程闯,大雁心里从来没有这么豁亮,这么沉静,洋溢着幸福的安稳。
尽管结局算好,但毕竟只是影视剧。
《大男当婚》与前者类似,聚焦大龄单身男子曹小强(徐铮饰)的脱单历程,
虽然他事业马马虎虎,可三十五岁,依然单身。在剧中他像《大女》里的大雁一样,和刀马旦、老师、高管、工作狂、单亲妈妈等女性展开了一段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
这两部作品基本从现实层面演绎了大龄单身男女所面临的现实和情感困惑,值得重温。
▽
除了这两部较早的“剩男剩女”题材的剧集,我们在《钱多多嫁人记》》、《咱们结婚吧》、《第22条婚规》、《大丈夫》、《我的儿子是奇葩》、《大好时光》等一批涉及“剩男剩女”影视剧里看到过影视作品对这一群体的反映和关照。
只是,在这些作品里,我们似乎不仅看到表面的关怀,更看到对这一群体的消费。它们似乎不是在正向解决问题,而是将现实进行娱乐化包装、消费,谋求收视。
在《我的儿子是奇葩》中,为了让父母安心,在京艰难打拼的楚汉民(佟大为饰)编了一连串的谎言:有车有房有女友,并借用等待出租的豪宅应付突然来访的父母,还请同事假扮北京户口的女友。而宋丹丹所饰演的母亲也采用各种“奇招怪式”逼婚儿子。
这些夸大化的演绎,虽然有了娱乐性,但其对于观看电视的普通父母并非是有益的价值观影响,对于那些正在受到逼婚煎熬的男女,更是一种伤害。
虽然“类似逼婚剧”取自生活,但其中的一些“逼婚”手段却与现实大相径庭,故事太离奇、情节太跌宕、人物太极端。
“年龄老大不小、恋爱缺乏技巧、没有结婚目标、相亲没完没了”早成“逼婚剧”的套路。剧中父母满心期盼、苦口婆心,以爱为名,儿女们则满心无奈、无的放矢,周围的人便煽风点火、力促姻缘。最后往往被演绎成闹剧,令人唏嘘。
除了过度的渲染,在所有的包含“剩男剩女婚恋”元素的影视作品中,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女性总是最被歧视而且被消费最多的一个群体。
之前看到过一篇新闻:
里面列举了:《咱们结婚吧》《大好时光》《大丈夫》等剧集里的男女CP案例,不论是高圆圆因为30岁不结婚不怀孕就被劝退,还是《大丈夫》里的李小冉事业有成但就是喜欢大他二十岁的教授王志文,只为能过日子。还有俞飞鸿那一对“姐弟恋”最后的结局等,都被作者诟病。
(里面还提出一条铁律:国产剧里,每一个出轨的前夫,都会被妻子原谅,一家和美,这是“主流价值观”)
天哪,女人到底得罪谁了!
其实,不止在情感剧、时装剧,甚至包括《人民的名义》这样的正剧,也免不了出现类似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柯蓝饰演的陆亦可,总是被身边人逼着相亲、结婚。
从《大女当嫁》到《人民的名义》,“逼婚”这种中国式关爱何时休?
▼
那么,到底又该怎样看待“单身”这件事呢,尤其是父母该怎样对待儿女的单身呢?
首先,单身,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主动单身,享受单身,也就是没有走进恋爱、婚姻的想法。这是个人选择,不论基于什么原因,都应给予尊重。“独身主义”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在现代社会,容纳少数群体并一视同仁,是最基本的文明准则。所以,这一群体不应该被议论。
被动单身,顾名思义,有追求恋爱、甚至婚姻的想法,可是一直遇不到合适的,就单了下来。
在现在这个剧烈变化的社会,这种情感状态最为常见。
如今的社会相比于上一代的社会,面临更多复杂性。
首先,婚姻(恋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原先是个人较少自主选择权和选择项,由家庭主导、集体约束来完成配偶安排,而现在则是个体自主,由个人基于感情基础完成个人对象的意愿选择。
而且,对于家庭,也不再是简单的经济生产、家庭生活繁衍的共同体,而是需要具有高度情感契合的精神物质融合体。正是类似这样的社会和个体状态变化,使得个体不愿意轻易沦陷于庸长的生活里,追求更具幸福感的生活。
如果两个人不如一个人,低质量的恋爱倒不如有自由的独处。成为很多暂时单身者的情感宣言。
▼
那么,父母该如何面对子女的恋爱、婚姻问题呢?
也许这部质量不怎么好的电影《剩者为王》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目标参考:
正是因为金士杰老爷子这段长镜头独白,让这部烂片不至于这么烂。
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给很多父母作出了榜样,如果你的孩子愿意找一个人共度余生,那就给Ta时间和自由,慢慢找,能给Ta幸福的那个人一定会出现。
被催婚的我们呢?也要学会套路父母,不被他们套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陪伴子女也不过前半生里的那几十年,剩下的路终究要自己走,假若顺应了父母的要求,却在后面的路途负累满满。恐怕当父母的也不愿意吧。
父母逼迫的无非是那些“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不然会怎样”的套路,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慢慢说服他们,“结婚不是人生必备,就算要结婚,也永远不要将就” 。
《剩者为王》中女主有这么一段话:“从小一直觉得什么事只有努力就会实现,学位啊,求职啊,加薪啊,甚至是减肥啊,努力的去变得漂亮啊。可是感情的事情怎么努力呢,茫茫人海,我到哪去拼搏,找谁去奋斗?”
是啊,爱情是最不能强求的东西,只能等一个遇见。
明确了单身的原因,我们便知道这世上有独身主义、不婚主义和暂时单身(没有遇到合适的)等各种没有结婚的群体存在。这每一种存在,都是那部分个体自己对于幸福追求的选择,不应被异样眼光看待,包括父母。
当逼婚已经成为全民话题,尤其年关总会被热炒调侃。可总以为慢慢会改观。但今天还能看到开头那种新闻,真的是不可理解。
“上学时不准早恋,毕业就得结婚,当我们会法术啊。”有网友如是说。
正如文中所说,女性在这样的问题上面临更大压力,尤其女权不是特别发达的中国社会。所以,十三妹特别想代很多姐妹说一句:能不能不消费我们这些单身女青年了呢?
尤其国产影视剧,这类影视作品总是越来越退步,从7分到5分,质量每况愈下。如果不能摆正姿态,端正态度,那,可能以后就真的没人看了。
一个有导向作用的影视作品,应该是三观既正又有开明、前卫意识的,而不是迎合、扩大矛盾的,对吗?
十三妹再次重申:单身无罪!不论男女!
电影十三妹公众号(dianyingssm)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