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上映3天就突破了亿,这几天在口碑“街头”的影响下票房暴跌!
上映第一天,豆瓣评分4.2,两个小时后降至3.4,到目前为止3.3分,有点伤心。最终耗资3.6亿韩元拍摄了6年的电影。
《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道歉说:“好多人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而《上海堡垒》又把门给关上了,真的是非常难过......作为导演,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真的很抱歉,因为我相信,没有人想要去关上这扇闪着光的门。”
这种科幻片群众接受度不是很高,评分注定不会特别高,但是也没想到会低到这种程度。
有人说《上海堡垒》是科幻方向的电影,但是看过原著的都知道它不过是科幻末日下,偷偷悄悄的小喜欢罢了。
前几日,你是不是也在各种地方看到过“0809上海堡垒”这种宣传语?是不是很多帖子或者微博下,都有类似于“勿cue鹿晗,不如0809看上海堡垒”这种回复?
从宣传开始,《上海堡垒》的宣传就做得很足,个人觉得一定会拿不错的评分的。
虽然这部电影中,原著的感情部分被大幅度减去,主要功夫都用在特效上,但是却不尽人意。
《上海堡垒》不止在影评平台上不被看好,还有很多观众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吐槽它。
但是也有被一条被刷屏的动态,就是《致命名单》《国籍大营救》的编剧柴楚然对《上海堡垒》看法。
所以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和最初的想法,是根本不一样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
刚好这个暑假好看的电影还不少,特别是稳居票房第一的《哪吒》,和《上海堡垒》两个电影放在一起,难免会有对比的。
特别是只不过是一个传统IP创新,和一个顶级配置的明星队伍一起出现在观众眼前,当传统IP一举成名,明星队伍只会高开低走。
《哪吒》里面都很明显让人懂得一个道理,每个人心中的成见,都是一座大山,要打破这个成见也很难。
所以大家下意识就觉得没有任何流量的加入都能做得这么精,这么受欢迎,那《上海堡垒》底子就这么厚,花费3亿,消耗3年,都没有那么精彩,明显一点诚意都没有。
最后一下子群嘲四起,骂这部电影的观众实在太多。
不过话说《上海堡垒》没拍好,这一点就必须得承认。
它真的彻彻底底是一烂到底吗?
说实话,《上海堡垒》的成片确实和预想的效果存在差距。
整个剧本故事线都乱,似乎经常有不太符合逻辑的情况。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文明,地球被德尔塔的外形高阶文明入侵。幸好,地球在另一个太空文明的帮助下,在几个大都会上建立了一层泡防御系统,其中一个大都会就是上海。
这部戏的男主角江洋由鹿晗饰演,女主角林澜由舒淇饰演,男主角是一名新手指挥官,他对担心的不只是德尔塔文明的攻击,还有他心里喜欢的人——林澜。
在原著里面有很多他们情感部分的记叙,细致描写了一个关于“少年初成长”的暗恋故事。
但是导演给这部剧的定义是科幻片,所以为了避免感情戏太突出抢了科幻片的风头,就减少了很多感情的戏份。
可能就是因为如此,很多观众就没看懂江洋为什么喜欢林澜了!
两人缺乏感情基本,没一起相处多久,就直接出现了结果,引发观众不解,甚至到了“好好睡,晚安”这句有泪点的话,都让人觉得好奇怪。
其实原著里有一个情节,林澜在这之前给江洋一条短信:“江洋,我不打给你了。明天下午13:45,坐最后一班穿梭机走,机票在我储物箱里,密码是我的生日。我已经被安排任务,下午16:45,上海沉没。”
林澜想尽办法给江洋拿到了逃生机票,给了江洋就一位他会走,他也以为林澜还活着。
有了这短信,有些情节就能理顺了。
其实导演删去了这部分,可能也算是用心良苦吧!希望减少感情戏份,强化军人的形象,没有更多的情绪表达,让情绪含蓄一些,才是军人的模样。
但是这样做,不是一般的观影者发现、理解到这个关系线的,才导致当中的失败。
如果硬是要找出他们的值得赞扬的一点,那就是电影中的特效吧!
《上海堡垒》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六年的时间,有两年时间是花在后期制作。它和《流浪星球》对比足足多了三年,光是特效团队也找过5个国家,一共有1600个视效镜头,占镜头总数的九成。
这个上海大炮还记得不?光是它就足足做了一年了。
特效场面还挺壮观的,特别是四场大战,空中对决,上海陆沉,大炮轰天......
建筑还原、坍塌演示都做得很到位,那种震撼程度是连细节精致的颗粒感都能感受到!
正因为这是可圈可点的部分,也是暴露问题的部分,暴露了这部电影重特效,轻剧本。
当中的原因除了有《流浪地球》的比较,也有流量的罪过吧。评论越演越烈,评分就越来越低。
很多事情的发展,和最开始的想象,是不同的。当初鹿晗从EXO单飞那时候是第一流量王,但是公布与关晓彤的恋情之后就大量脱粉,不得不改变人设往硬汉靠拢。
当初导演找到了鹿晗,鹿晗没有犹豫就接了这部戏,可以说他不只是想为中国科幻片贡献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想转型,摆脱流量明星这个标签。
他也是很努力,力求每一个镜头都是完美的,实现自己。
导演滕华涛也是。
他更擅长于都市、情感的现实题材的电影,例如《失恋33天》、《双面胶》、《等风来》就是他的经典代表作。
而《上海堡垒》对他来说却是一个新的挑战,绝对不是自己擅长、熟悉的领域,所以他也只是尝试。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过程,需要一定尝试和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他们都没有,所以并没有成功。
不过即使《上海堡垒》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我们也不能过分苛刻。
毕竟这是中国科幻走向辉煌的道路,必须要做更多的尝试,必须要对本土化进行探索,必须要经历更多的成功与失败,为后者提供经验借鉴,才能为后者更多的成功点下基础。
哪怕失败,我们也要尝试;哪怕失败;我们也要致敬;哪怕失败,我们也要包容。
我们要相信中国科幻电影一定会一部比一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