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明津海边的越剧大戏《山河恋》将“越剧十姐妹”提升到最高峰。
“十姐妹”中,“领头羊”袁雪芬虽然只有25岁,但最有气场也最有想法。袁雪芬11岁入“四季春”越剧科班,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后,她便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的“新越剧运动”。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重视人物性格刻画,被称为“袁派”。
改革越剧功不可没
袁雪芬“新越剧运动”的首部作品是1942年在上海大来剧场(旧址位于贵州路263号,近北京路路口)公演的《古庙冤魂》,该剧采用了新设计的服装和立体布景,演出场场爆满。
194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10周年,越剧编剧南薇把鲁迅的小说《祝福》带进了袁雪芬的化妆间。为了演好祥林嫂这个角色,袁雪芬专门去书店买了《鲁迅全集》阅读,还和南薇专程拜访了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在征得许广平的同意后,袁雪芬所在的雪声剧团开始创作《祥林嫂》。
1946年5月6日晚,上海青岛路和黄河路交叉口的明星大戏院,新排的越剧《祥林嫂》上演。开演前,观众看了签名簿大吃一惊——上面有鲁迅夫人许广平,剧作家田汉、洪深,著名导演黄佐临、费穆、欧阳山尊,电影艺术家张骏祥、白杨,艺术理论家胡风、李健吾,还有画家丁聪、张光宇等人。此前,鲁迅作品还从来没有被搬上过戏曲舞台,越剧《祥林嫂》引发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
不愿多花国家的钱
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