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纠结。”
回顾了这两天讲述中年男子的电影。
对,就是我们印象中,那种最不酷、最无聊、最容易让人生厌的男人的电影——《男人四十》。
前段时间,《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人到中年,职场半坡》等等文章火了。继“保温杯泡枸杞”后,中年男子又多了一个罪名:“油腻”。
几篇文章看下来,都可以想象出场景来了:两天没洗头油腻腻的中年男子抱着一个保温杯泡着枸杞茶,盘着串儿,腆着大肚子,讲了几个黄段子后,感慨:“房贷没还清,别人休假我加班,还没有加班费。孩子补习费又涨了,老婆到更年期,天天跟我吵。公司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老板看我不顺眼,职位能不能保得住呢?你说我是该创业呢,还是该去跑马拉松呢?”
纵观这些年,从熊孩子、穷屌丝,到文艺青年、再到到广场舞大妈,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被群嘲过那么几次。但嘲讽过后,一地鸡毛,没人关心过真正的生活。
就像《男人四十》里的张学友饰演的中学语文老师林耀国。事业家庭一切皆成定数,仿佛一个隐形人一样在生活。
尽管外表静如湖水,他们的内心却常是激流奔涌。
因为在许鞍华的电影里,生活是不会给男人以喘息的。家庭、事业、身体、感情……他们有太多需要经营的东西,所以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如果这时候恰有一颗青春少女的甜美果实,摆在他们面前,你猜他们吃还是不吃?
而家里还有旧时的初恋,现在年华已逝的妻子。
所以啊,不得不激流奔涌啊。
可看完电影,你又很难用那份“油腻中年猥琐男”的定义去评价林耀国。
他给人的感觉是蒸了好久的鲫鱼萝卜汤,带油腥味但不腻,看起来像清汤却带有脂肪的香味。
所以,到底什么是油腻?
林国耀(张学友饰)人到四十,是香港某中学国文教师。天天负责给学生讲鲁迅胡适,学生则视他为鲁迅胡适——过时得仿佛从历史里走出来。
他的妻子是家庭主妇,两个儿子一个在读中学一个读大学。一家人相安无事,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也是别人眼中的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
但很少有人知道,林国耀念书时是学校里赫赫有名的才子,如今面对飞黄腾达的昔日同窗,想起自己微博的薪水,他不禁感到失落。
可是在“坏学生” 胡彩兰(林嘉欣饰)眼中:他是她见过最有魅力的男人。
胡彩兰的大胆示爱使得林国耀心惊肉跳,她身上无敌的青春又让他蠢蠢欲动。但每次看到她,林国耀总会想起自己的初恋,也是他现在的妻子(梅艳芳饰)年轻时的样子。不仅仅是因为家庭责任,更因为心底一段难堪的陈年往事。
所有的冲突和矛盾一个接一个地浮出水面,四十岁的男人再次走到了迷茫和苦闷的十字路口。
……
看完这段剧情介绍,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叹:
“做人真纠结啊。”
但这恰恰是产生油腻的根本,一种进退维谷带来的自我粉饰和保护——
想要稳定的家庭,渴求一切都在轨道的秩序感;但又对冒险与刺激跃跃欲试,仿佛这就是对青春的缅怀,是对自己性功能的一个褒扬。
如果不能真诚、自知地看待这个问题,油腻自然应运而生。
不真诚,所以装有钱、装有人脉、装才华横溢幽默有趣;
不自知,所以对别人越界、横加干涉,对漂亮妹子色眯眯盯着看。
所有这些,都在粉饰自己的虚弱,吹嘘自己的强大。
这个定义,与年龄毫无关系。比如电影里的林国耀,虽然也有些小人物的俗气,但他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怯弱和虚伪,做出了选择,真诚地对待了胡彩兰,也对待了自己的妻子。
那为什么油腻又总被和中年关系在一起呢?
因为无论是熊孩子、广场舞大妈,还是现在的中年男人,他们在现实中总与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但真要起了冲突,年轻人们也不见得占得优势。因此社交网络,成了年轻人报复他们最好的战场。
就像美国打伊拉克,熊孩子、大妈、中年男人……都成了窘迫的萨达姆。
靠着懂点他们不太会操作的微博、微信,年轻人终于可以把“萨达姆们”好好审判,然后送上绞刑架并庆贺一番。
当然,他们还得先在朋友圈屏蔽一下领导、父母、长辈等等,避免被“秋后算账”。
虚伪又放肆,这难道不也挺油腻的?
想起初中的几个男生,整天喜欢穿着“韩版”西装,打着五彩领带,一边走一边大声喧哗,顺便把口香糖黏在栏杆上,成群结队地聊“哪个女生胸最大”。
油腻从来就不是中年人的特产。
只能说很多人就是很享受这种油腻感,到了什么年纪都油腻。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道:“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所谓人到中年症,有几个特征:
不再愤怒,看到别人的唾骂、奚落,只会默默加点调侃转发朋友圈,接着忙去了——房贷没还清;
不再相信鸡汤,那些屌丝逆袭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传奇故事听听就得了——孩子的学费该交了;
还真别说,用保温杯泡一杯枸杞茶或者用一盆热水加点枸杞泡脚还真是管用,睡觉都踏实了一些——人到中年难免失眠。
似乎一瞬间大家的心态都中年了。朋友圈里自己给自己打鸡血谈创业的少了,谈学区房的多了;晒周游列国诗和远方的少了,晒孩子的多了;分享读书心得的少了,跑马拉松的多了。最早的80后,今年37岁,最小的80后,今年也28岁了。都是结婚生子甚至孩子读幼儿园的年纪了。
曾经的年少轻狂,最终还是归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曾经改变世界的梦想,最终还是败给了日常工作的战战兢兢。
“那个人像条狗啊。”《大话西游》里最后的这句台词,用来形容这样的生活状态再贴切不过了。
我们似乎是工作的一条狗,生活的一条狗,家庭的一条狗。所以,才会有了加班狗、单身狗、贷款狗......
而这些狗们还要经常被各种自媒体拿出来狠狠吊打一番,斥责“油腻的中年。”是啊,很油腻,头发油脂分泌过旺,发际线越来越高,有的都快谢顶了。
如今很多没到中年的年轻人已经未老先衰,恰似那头“蛋蛋被取出来当面锤掉了”的公牛。
那么,应该怎么办?思前想后,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小建议送给自己,也送给你们。
1、凡事要想开点,现在很难,但未来会更难,只要活着,总有不断出现的难事,习惯就好;
2、现在没钱,未来也可能还是没钱,从收入支出的角度来说,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紧巴巴的,不要奢望一夜暴富,要学会把穷日子过好;
3、没事多学一门手艺,不是指望这手艺能赚点外快,而是让你有点成就感;
4、多跑步多运动,因为相比较摄影、烘焙等等爱好,跑步已经是最省钱的了;
5、好好生活,认真老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