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姐姐,看到邻座腰大的贤韩时,刷的时候也能像200斤的小孩子一样哭。我开始明白了。
为什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的票房能在台湾一扫而光。
它在内地也相当能打,公映后就抢占票房的C位。
上映四天拿下3.3亿,轻松秒掉《惊奇队长》。
影片票房的飘红,暴露了当下主流观影群体的审美趣味。
《悲伤》的目标很明确,用一对俊男靓女的生命攻击人类泪腺。
如今,距离上一次让观众泪流成河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虽说这次《悲伤》也能让人泣不成声,但同样是催泪弹,两者却不太一样。
《妈妈再爱我一次》肯定母爱,单亲妈妈含辛茹苦抚养小强不离不弃。
《悲伤》否定了母爱,男主天生癌症体质,遭妈妈抛弃孤身一人自生自灭。
《妈妈再爱我一次》告诉我们世上只有妈妈好,而《悲伤》在说世上只有恋人好。
隔着三十年的创作环境来看,同样让人悲伤的,还有台湾类型片日趋下降的创作力。
《妈妈再爱我一次》虽然取材于民间传说《疯女十八年》,好歹是原创作品。
《悲伤》却是同名韩版翻拍。
可见当下的台湾小妞电影,是多么缺少好故事。
凄凉的是,《悲伤》的韩版本身就非常俗套,情节设定方面也是韩剧常见的三板斧,车祸、癌症、医不好。
这些现在韩剧都嫌弃的套路,《悲伤》依旧用得津津有味。
于是,我们看到了命运坎坷到反人类的男女主角:
男主少年时丧父,自带癌症体质,被母亲抛弃。
女主家人出车祸,成为不折不扣的孤儿。
然后命运相似的两个人彼此温暖,成为彼此的不可或缺,直到有一天,男主发现自己的病真的治不好……
那些年,《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天国的阶梯》、《悲伤恋歌》就是这样让我们哭得像嗷嗷待哺的孩子。
不成想,现在依旧能够对这种悲情设定老泪纵横。
现在我才发现,《悲伤》的故事纯爱到不现实。
这种主打纯爱悲情的故事设定,像一道充满少女心的爱情糕点,吃第一次会喜欢,吃多了会腻,隔了一二十年再吃,就变馊了。
事实上,《悲伤》一边在影院大赚眼泪,另一边在却豆瓣收获低分。
票房好,是因为影片的爱情细节做得很催泪。
比如,女主昵称Cream,一定要叫男主K,因为两个名字都有“K”的发音,所以他们听起来像一家人。
再比如,男女主对于“永远”的探讨。
一开始,女主不认为一世就是永远。
后来,她改变了想法,认为一世也是永远。
女主与男主同居14年。
而14的发音类似一世,一世就是永远。
于是,拼音专八的女主为爱殉情,成全了自己与男主相爱一世的夙愿。
同样是为爱殉情,我们见过太多《梁祝》、《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
然而,《悲伤》理所当然地在豆瓣收获低分的俗套狗血片,而不可能成为《牡丹亭》这样的传世经典。
为啥这么说?
因为男女主干的事儿太矫情造作了,《悲伤》并没有让叙事逻辑和情感逻辑实现高度自恰。
举例讲,男主为了走得安心,就策划女主爱上高富帅。
然而,爱情不是商场,有钱就是赢家。
相伴同甘共苦这么多年,男主真以为女主是爱钱会嫁入豪门的饮料妹么?
让我最不能忍的是,作为烘托主角深情厚谊的高富帅男二,角色也单薄到不可思议。
在片中,高富帅简直就是地主家傻儿子一样的存在,像舔狗一样,配合着主角的演出。
他的智商始终不在线。
在和女主勾搭之前,他充当未婚妻的提款机,未婚妻私下偷腥,送他一片大草原。
偷腥事件被男主告密后,高富帅就和未婚妻闹僵了,女主顺利上位。
陷入恋爱第二春的高富帅,像个绝世大暖男一样追求女主。
找女主示爱时,发现女主正在看男主照片,他依旧笑脸相迎。
知道男女主同居多年,高富帅一点不吃醋,竟然主动提出让男主陪伴女主一起试婚纱。
结婚后,女主跑到男主身边殉情,高富帅 还要给他们送花缅怀。
最终被人玩弄感情被骗婚,真正点题的角色,其实应该是高富帅男二。
当然了,高富帅心甘情愿当舔狗,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种只求风险不图回报的感情,女主的表现更生猛。
男主活不成,女主死了都要爱。
影片中就有个桥段表现两人的不同寻常——
同居十四年,竟然从来没有发生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这是值得称赞的纯爱?
才不是。
它只是在告诉你,如果有个男人跟你同居多年,但始终没有碰你:
那他一定是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