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融合了越来越多谍报要素的抗日剧出现在银幕上,观众逐渐有了敏感和审查的态度,包括抗战神剧、雷剧和一些上帝谍报电视剧,眼光变得更加恶毒,欣赏标准和审美品味也在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谍战剧、抗战剧普遍以男性视角、强情节推进为主打,重点打造恢弘的战争场面、凸显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的当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却能够独辟蹊径,剑走偏锋,以独特的普通女性视角和人文情怀,探索带有喜感色彩的谍战抗战剧风格,难能可贵。抗战题材电视剧最突出的审美价值是历史绝境下的悲壮与崇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一场血腥悲惨的民族劫难,用喜感的形式来表现这场艰苦卓绝、惨烈悲壮的抗战史,本身就风险很大、难度极高,弄不好很容易陷入对历史的自我美化和虚幻想象中,走入游戏战争、过于理想,热衷于对传奇性、情感戏、奇观化的渲染误区。在人物的内心开掘、人性书写、行为气节等表现上,找不到动机的逻辑性、合理性和必然性,相反,却在偶然性、随意性、巧合性上大做文章。曾有一部抗战题材喜剧,将日本机关长的名字取名叫饭冢(谐音饭桶),将其作为赚取笑料的手段之一;不仅如此,更对残暴、凶狠的日本机关长宣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道理,是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付出惨痛代价的抗日战争的亵渎。但是,《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一剧是在谍战剧的骨架下,用充满喜感效果的叙事风格,讲述了王大花从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变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成长轨迹。而这些喜感的得来,不是依靠以往一些剧中惯用的低级的耍贫嘴、夸张变形的举止,或是自我作践等来获得,而是根植于角色的性格之中。情节过渡和喜感效果都十分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跳出了谍战剧的固有模式,在表达过程中更加灵活,更有喜感的效果。
以王大花为例,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身上还有一些世俗气和江湖气,但是,她恨鬼子、脑子灵、心眼活。在她胆大生猛、泼辣直率、大大咧咧、要强坚韧,甚至还有几分缺心眼的“二”中,不乏精明机智、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其饱含生活智慧、人情练达的性格,使她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如第8集中,为了带电台过关卡,夏家河一行人设计了送亲的一幕,王大花扮演媒婆,虽然表演、化妆都有些过于夸张,但不失真实,符合王大花的性格;第9集中,王大花在青泥洼街市场入伙别人家的铺子卖鱼锅饼子,说好五五分成;可生意火了以后,她立即改为四六分成,体现了她的精明、市侩;而王大花跟夏家河说想加入组织、要见组织当家的。夏家河说,当家的是毛主席,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王大花说“这回算你有福,你跟着我咱俩一块见一见”。这令人哭笑不得的语言,既凸显了人物性格,也与王大花的人物形象定位相契合。这些办法 “土气”十足,剧中这样的情节设定,使抗战题材剧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又表达出小人物的“生活智慧”。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对于题材的突破,为拓展融入谍战元素的抗战剧新的表达方式,提供了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 J187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