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春秋史上第一个霸主,没有见到母亲,而是忍辱负重,遇到了刀兵,毁灭了自己唯一的兄弟,最后和母亲在黄泉相遇。
接下来,看看《春秋》如何评价这样一位霸主。1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八世纪的一个晚上,郑国的首都宫殿中,一个新生儿诞生了。但他的诞生对于他母亲来言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他出生的过程,是在母亲的梦中。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出生,往往母亲会梦到龙,梦到凤,最不济也要梦到一朵祥云什么的。可他的母亲却不是这样的,梦中很恐怖,醒来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汗淋淋的他就这么尴尬的出生了。
这件不寻常的诞生,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在《左传》用了四个字记载:“庄公寤生”。如果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寤生”,或许可以理解为逆产,就是出生时,脚先出来的意思。但在古代的说法,也指梦中出生的意思。这点和他母亲的感受是一致的。总而言之,这样来到世间的方式,实实在在是吓着了他的母亲,以至于往后的日子经常做恶梦。自然,这位未来的郑庄公,就得不到母亲的待见了。
2
这位新生儿的父亲,也不是寻常之辈,他是郑国的第二任国君郑武公。父亲和母亲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看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国事后继有人,心情那是十分的乐呵。这可是长子,国君的继承人,太子啊,起个什么名字呢?郑武公,正在思考的时候,他的母亲轻轻的说话了:“叫寤生吧。”看着依然是后怕中的妻子,郑武公心疼了,想想这孩子确实折磨人,就依了妻子。
于是,我们的郑庄公就有了一个与人不一样的名字:“寤生”,就这样载入了历史。要说哪个时代,起名字没有现在讲究,但也不是全然没有讲究的。譬如说他的母亲娘家姓“姜”,嫁给了郑武公后,按当时的习惯以丈夫“武”加上娘家的“姜”,称呼“武姜”。但母亲不待见,也没办法,名字就这么定了。
3
没几年的时候,寤生就有了弟弟,对于弟弟的出生,母亲是高兴的,因为顺产,十分的顺溜,武姜没有着罪。寤生出生时,母亲武姜一眼都没看,但弟弟却是越看越喜欢。郑武公也高兴,给弟弟取名为“段”,并把“共”这个地方,给段作为封地。因此,历史上也叫“共叔段”。
一母所生,但段大小就被母亲武姜所喜欢,寤生还是得不到母亲武姜的待见。时间长了,这不待见,满朝皆知。要说弟弟段,长大后,也确实长得比哥哥寤生要英俊潇洒,而且能言善语,连郑武公也是这样认为的。老百姓眼里,也一样,段的确比寤生要好看,而且勇武。
4
《诗经-郑风》中记录了段的一次狩猎的辉煌,不仅武艺高强,还如武松一样打死过老虎,并且送给父亲郑武公做礼物。而郑庄公寤生,却没有这样的勇武,也不太说话,经常显得很木讷。后来母亲武姜就想把寤生的继承权,让给弟弟段。可是,长子享有继承权是祖上的规矩,郑武公并没有因为段勇武,就答应了夫人武姜。
父亲的坚持,使寤生逃过了一劫,郑武公死后,寤生就顺利地继承了父亲的君位,也就是历史上的郑庄公。母亲武姜也是没有办法,就缠着郑庄公将当时的一座大城京城,封给了弟弟段。当时,满朝文武大臣,都反对郑庄公这么做,说武姜这是给段在争取机会。可郑庄公笑笑,没有说什么,还是依了母亲武姜。
5
哥哥做了国君,弟弟段也就断了继位做国君的念想,于是清点人马,就准备去京城了。武姜还是不肯善罢甘休,就把段找进宫里,告诉段到了京城,要操练兵马,时机成熟时,再打回来,废了寤生,到时母亲做内应。这下段心里就更有底了,到京城后积极备战,没多久就让附近的两个边城的地方长官听命于他。
段的举动传到郑国国都,大臣们十分担心,极力建议寤生要小心,最好是段羽翼未丰满时灭了他。甚至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天下人都不知道到底谁是国君了。”寤生也不着急,并不搭理这事。没过多久,段那边见哥哥没动静,心想这哥哥果然窝囊。就派兵又侵占了两个城池。郑国的大臣们更加忍不住了,纷纷要宣战,但寤生还是不搭理,只说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6
这事,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没了。而且,段就那么多占了二十二年,寤生也不再去管这事。用了二十多年的积蓄,段终于觉得力量够了,就给派人给母亲送了一封信,告诉母亲我要打回来了,到时准备打开城门。为了保险起见,段还派自己的儿子送信给附近的卫国,告诉卫国协作作战,事成以后许诺厚报。
一切安排妥当后,段就带兵从京城出发,奔向了郑国的国都。但出乎段意料的是,给母亲的信,并没有送到母亲武姜手上,而到了郑庄公寤生的案头。段刚出京城没多久,郑庄公寤生的部队就攻下了京城。得到京城丢失的段,一下子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家回不去了,国都一定是早有伏兵。
7
仓皇中,段只得逃回了旧的封地“共城”,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就这样被郑庄公寤生,轻描淡写的给整没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段后来的结局,也没有记载寤生是否早就知道弟弟要谋反,是否早知道母亲要加害于自己。但段这么的轻而易举的就失败了,不由让人质疑。这个过程,一切是否早在郑庄公寤生的预案之中?
史官,总是那么的明察秋毫,《春秋》评价这段历史,也就仅仅用了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六个字。段,是直呼其名,暗喻段的行为是以下犯上、违背君臣之义。也不按惯例称呼郑庄公,而称为郑伯,可见自己兄弟残杀,也不被历史认可。一个“克”字,更是精妙,两国交战才叫“克”,这兄弟之间,也是没得说了。
8
积蓄了二十多年的恶气终于出了,寤生对母亲的生气,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派人把母亲武姜,发配到了城颖这个地方。并发下誓言,“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精明一生的武姜,也无话可说,自己做的,只有自己承担,用现在的话来说,或许一下子就抑郁了吧。
取得胜利的寤生,再无烦恼之事,慢慢也就忘了母亲。时间长了,举国之下就有了绯言绯语,说我们这国君也是一个没娘心的人。自己快活,把母亲孤零零的一个人丢在外地。国人如此,邻邦渐渐也有了微言,郑国的外交也不那么通畅了。
9
老话说:“儿不嫌母丑”,时间一长寤生有些想念母亲了。也或许是寤生顶不住国内外的压力了,总之,郑庄公寤生开始后悔了。一日,郑庄公宴请来朝拜的颖谷的地方官颍考叔,见颍考叔每吃一道菜前,都要先打包一部分再吃。就非常奇怪,问他:“哪有你这样的啊,还没吃就打包。”
颍考叔也不觉得尴尬,回答说:“我母亲没出过远门,于是我出门有个习惯,外地有我母亲没吃过的东西,我都会打包带一份给我母亲尝尝。”听到颍考叔这样说,郑庄公寤生忽然就更想母亲了。于是叹了一口气说:“你有这福气,我没这福气啊”。
10
见颍考叔诧异,于是,寤生就把和母亲的恩怨和颍考叔说了,也说了自己的后悔。顾虑的是,当时自己说过一句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作为一国之君,不好出言反而,失了威严。颍考叔听完,说这事也没那复杂,您交给我吧。
后来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掘地见母”的故事。在颍考叔的安排下,派人在武姜的住地,挖了个见到泉水的地方。让寤生在这个地方,与母亲武姜见面,并接回了母亲。据说寤生此情此景,还作了一首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也回诗:“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11
母亲相见,恩怨了然。郑庄公寤生的心愿了了,举国上下一片赞誉,外交也正常化了。颍考叔也得到了历史很高的评价,《左传》记载说:“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大伙瞧瞧,这里倒是称呼上庄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