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江区的“三江松”雕像。
根据新华社消息,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26日揭晓,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她是香港首位女性特首人选,父亲是浙江舟山人,母亲则来自宁波。
只要一提到香港,就会想到包玉刚、王宽诚、安子介、董浩云、邵逸夫等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祖籍宁波。不过,这里的“宁波”要加个引号,因为当他们去香港时,宁波、舟山还未“分家”,所以这里的“宁波”也包括舟山。
在香港,宁波人、舟山人为啥影响力这么大,且听政已阅细细道来。
一个雕像,背后藏故事
三江口,是宁波最热闹的地方,附近的广场上有一组雕像:几名男子背着行囊,向家人告别,准备离家上路。这组雕像名叫“三江送别”。
人们把旧时宁波府所属的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6县(区)在外埠经营的商人称为“宁波帮”,也就是所谓的“鄞慈奉定象镇”。这组雕像其实是个“宁波帮”的缩影,最近一百多年间,成千上万的宁波人背井离乡,改写了中国的经济版图,尤其是上海和香港两大城市。
晚清时,宁波府所在的地方土瘠人多,有句俗语“宁波熟,一碗粥”,意思是靠田地的收成,仅能每天喝一碗粥,宁波人因此形成了外出经商的氛围。1840年后,随着上海开埠,大批宁波人到上海谋生。
这段时间,宁波帮投资航运业、金融业、工业等新兴领域,创造了100个左右的“全国第一”:1862年,镇海叶澄衷开设五金洋杂货店,被称为“五金大王”;鄞县的鲍咸昌与其兄咸恩、妹夫夏瑞芳等创办商务印书馆;1897年,慈溪严信厚、镇海叶澄衷、定海的朱葆三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这是第一家华人银行;1912年,镇海方液仙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等。像当时上海的“煤炭大王”、“出租车大王”、“火柴大王”,均为宁波人。
上海是“宁波帮”首个创业地。
因为有了“宁波帮”,才使上海远超东京、香港,号称“东亚第一大都市”。很多如今香港商界巨子的履历中,祖籍宁波之外,往往还会有一点:出生地上海。
转迁香港,再度创辉煌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步步紧逼。一部分在上海的宁波籍商人开始思考另寻新址,进行“二次创业”,其中在上海开办影业公司的邵逸夫兄弟属于最早的一批。1932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目光敏锐的邵氏兄弟决定迁往香港发展,后在香港成为影业巨头。
邵氏兄弟是较早去香港创业的“宁波帮”商人。
几年后,抗战爆发,大批上海的商行公司集体迁往香港避难,为香港带来了资本和各类人才。尽管得到内地“输血”,1947年香港的工厂数量还不到1000家,雇佣的员工不到5万人。
抗战之后,内地社会依旧动荡,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迁往香港。1959年,香港工厂数有4500多家,员工则超过17万人。后来被称为“船王”的董浩云和包玉刚,都在此时发家。
这种迁徙,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到了60年代,香港等地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开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抗战之后陆续迁入香港的宁波籍商人,因为大部分人经过上海滩的商战搏杀,又得到这种发展良机,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扩充。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众多的宁波人就在香港各个领域显山露水:1990年评出的香港十大富豪,就有三人籍贯宁波: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周星驰、洪金宝、苗侨伟、林忆莲等电影明星的籍贯也是宁波;作家中则有倪匡。
直到如今,香港和早年在上海滩活跃的宁波人的关系,还可以从一些细节中窥见:香港泰昌祥集团名字由来,源于该集团奠基人顾宗瑞在上海创办的泰昌祥报关行。
改革开放,又抓住机遇
就在香港宁波籍商人声势日壮时,劳动力成本也日渐提升,另一机会又来了:内地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之前,在香港的宁波籍商人曹光彪率先走出了第一步:以私人资金在广东省珠海市投资开了“香洲毛纺厂”,首开“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的先河;1985年,他再联合其他几位香港企业家创办港龙航空公司。
1984年,邓小平就注意到了“宁波帮”的实力,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
宁波大学由香港“宁波帮”商人捐资建成。
在宁波,更是如此,当地所吸引外资的“半壁江山”都来自“宁波帮”。同时,到2008年时,宁波市就获得“宁波帮”的捐赠金额高达12亿元,占了全国捐赠总额的六分之一,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遍及全国各大学府的“邵逸夫楼”。在浙江,则有赫赫有名的邵逸夫医院和宁波大学。
位于杭州的邵逸夫医院。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到2008年,在改革开放初期,港澳资曾一度占到内地吸收外资总额的80%以上;到当年9月底,内地实际使用港资3415.9亿美元。
有统计称,内地工人的劳动力报酬相对低廉,到回归前时,一般只达到香港劳动力的十分之一,每年可省下两千多亿港元劳动力成本。
20世纪80年代,内地的改革开放,和其他港资一起,使“宁波帮”获得了更大的布局和发展空间,并一直保持影响力到现在。
(原载“政已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