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电报
1949年2月1日,毛主席在河北西柏坡接见了秘密访问的手工中央代表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两人连谈了3天,当时全国还有一半领土没有解放,但解放军气势如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在两人会谈中,毛主席罕见地提到了台湾问题,他对米高扬说了一番话:
“中国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相反,恐怕利用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总之,要看形势的发展再作最后决定。”
毛主席这些话收录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4版《毛泽东传(1893—1949)》中,目前已经被官方认定是毛主席首次谈到台湾问题。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主席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一定要解放台湾》
毛主席明确指出,经过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消灭。3月15日,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新华社刊发了社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在这篇著名社论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将绝对不能容忍美国帝国主义对台湾或任何其他中国领土的非法侵犯,同样地亦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寸土地为止。由于中国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胜利一定要在不久的时间内全部实现。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定要解放全中国。
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公开提出要“解放台湾”,并且将其作为解放军接下来的重要行动任务。当中央讨论即将成立的华东局管辖范围时,毛主席特别提出:还要加上台湾。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有资材,很有生意做。
自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时,蒋介石逐渐把目光投向了台湾,他准备将这里作为自己最后的退守之地,并以此作为“反攻大陆”的大本营。
毛主席也积极开始运筹帷幄,关于解放台湾这场重大战役谁来挂帅问题,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人,在解放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将领,粟裕。毛主席对粟裕的欣赏向来已久,多次公开称赞粟裕特别会打仗。
毛主席和周总理、粟裕
纵观解放战场,粟裕绝对是战神级别的存在,连林彪对他也是刮目相看。据官方统计,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有38次战役歼敌超过3万人,粟裕则指挥了其中12次;有23次战役歼敌超过5万人,粟裕则指挥了其中8次。
粟裕与其他将领很不同,从不照抄照搬上级的命令,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粟裕生前接受采访时,这样总结自己的军事思想:
“古时候就有这样的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只照抄照转上面的命令,这样下去非打败仗不可,高级指挥员不仅是熟练于在战役方面进行指挥,而且应该懂得一些战略问题,要研究战略问题,有三个方面,就是敌情、我情、民情。”
粟裕第一次被毛主席格外关注是在1940年10月,粟裕以7000人的兵力,战胜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装备精良的3万之众,消灭敌人1.1万人,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
激动之余,毛主席极富远见地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以后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马。”毛主席没有看错人,粟裕成为解放战争中战功最为显赫的将领。粟裕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苏中战役(七战七捷)、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无一不体现了粟裕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
渡江战役总前委,左一粟裕
毛主席屡次让粟裕率部过江南下,粟裕再三“斗胆直陈”。毛主席刚开始有意见,还说:“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我们这个大戏难唱喽!”但是,毛主席最后还是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暂时不过长江。
结果呢?粟裕在中原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尤其是淮海战役,堪称是粟裕的巅峰之作。苏联斯大林得知后,在日记中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美国参谋学院战斗研究所认为,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一次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最具决定性的一战。
至于毛主席的赞美,早已众所周知,他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的吃下去了。粟裕就是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的大厨师和美食家的代表者。”
1961年9月,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第二次访华。当谈到解放战争的诸多战役时,毛主席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是我们湖南人。”
正因此,当筹划解放台湾战役时,粟裕成为毛主席心目中的最佳人选。粟裕后来也说:“解放上海以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进军福建是肃清残敌的问题。”但是,毛主席高瞻远瞩,他深知解放台湾要注意美国方面的态度。
毛主席和蒙哥马利
南京解放后,二野、三野向上海发起总攻。解放上海意义重大,但美国方面对此没有任何反应,他们的大使甚至一度在南京观望。鉴于此,毛主席改变了原来的进军策略:
各部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用一野进军西北,四野直捣两广,二野进军四川,在西南全歼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主力;只把三野放在东南,一方面严守对外的门户,一方面准备进攻台湾。
1949年5月下旬,中央军委正式指示华东野战军进行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于是,华东野战军抽出一部分兵力,进行渡海作战的训练。毛主席还要求三野尽快派出第十兵团进军福建,他在电报中明确作出要求:“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
面对毛主席的命令,三野十兵团高级指战员比较意外,因为原本是一年后才进军福建。兵团司令员叶飞思虑再三给粟裕等人报告,称兵团伤亡比较大,希望能休整一个月再进兵福建。粟裕据此报告,毛主席于6月14日回电同意暂时推迟入闽,但电报中再次让粟裕要注意台湾问题:
“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将初步意见电告。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
粟裕
6月21日,中共中央又一次致电华东局、粟裕等人,电报中提到华东局目前几个月摆在他们目前有四件大事需要做:
第一、认真经营以上海这座城市为中心的苏、浙、皖、赣新占城乡广大地区;第二件事、解放福建和厦门;第三件事、帮助二野西进;第四件事、准备解放台湾。
同一天,毛主席再一次致电粟裕:“不占领台湾,则国民党海、空军基地不拔除,时时威胁上海及沿海各地;不占领台湾,则数十万吨船只不能通行,沿海沿江贸易受制于外商航业界。”
党中央、毛主席一再来电报,粟裕立即把解放台湾当作最大的一件事来准备。粟裕密切关注敌我态势和国际形势发展,还重点研究陆海空三军配合渡海作战问题。粟裕准备工作的细致程度令人肃然起敬,他甚至让人搜罗东南沿海近1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尤其是潮汐、气候对渡海作战的影响等。
粟裕很清楚,渡海作战解放台湾跟之前所有战役完全不同,解放军海军、空军刚起步,运输的轮船都寥寥无几。毛主席自然知道这一点,但空军、海军显然无法很快建立起来,所以粟裕给中央电文中提出解放台湾的主要策略,“要贯彻陆海空联合作战中以陆军为主的协同思想,不要依赖海空军。”
毛主席和周总理、朱老总
毛主席和朱德等同志多次讨论台湾问题,如果苏联能援助几十架飞机和一些轮船,解放军就可以发起解放台湾的战役。鉴于此,1949年7月中共中央派出以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希望苏联方面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
但是,毛主席、周恩来等人也清楚,经过多年跟苏联方面打交道的经历,他们并没有抱有多大的希望。果然,当刘少奇提出解放军准备在1950年解放台湾,还期望苏联方面提供约200架飞机和海军的支持时,斯大林犹豫了。
对于解放军解放台湾时间,斯大林没有意见,可一听到要派出空军和海军,他拒绝了。斯大林担心这样做会引起美国的直接介入,进而导致苏美之间爆发战争。无独有偶,当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时,再一次表达了希望苏联给予支持。
毛主席在跟斯大林第一次见面时,就对他说:“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斯大林还是老一套说辞,直接派出空军和海军暂时不可能,不能给美国借口,可以适当派出一些军事教员或指挥人员。就在毛主席在苏联访问期间,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尤其美国对台湾的态度改变了斯大林的想法。
毛主席和斯大林
早在国民党刚退守台湾时,美国政府和军方就一致认为台湾失守已不可避免。1950年1月初,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接连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对台湾没有兴趣,“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
艾奇逊则在国务院称之为“美国基本立场”的讲话中公开表示,美国国家安全线不包括台湾。美国的态度让斯大林放下心来,他同意派出空军、海军援助解放军渡海作战。1950年2月,苏联中将巴基斯基率领混成航空兵集团来到中国,这支空军负责上海、杭州、徐州等地的防空。
不久,苏联陆续11个歼击航空兵师抵达中国。与此同时,党中央、毛主席、华东局和粟裕等把解放台湾当作1950年最重要的事情。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所有人都知道解放军下一个目标就是解放台湾。
美国方面认为解放军会在9月底台风季节来临前发起渡海作战,美国驻台湾官员则向杜鲁门报告:“我和使馆的人员都认为,台湾的命运已经注定,共产党可能在6月15日至7月底之间发动进攻。”
当年5月17日,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下发《保证攻台作战胜利的几点意见》,随即成立了以粟裕为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根据粟裕的建议,三野以3个兵团12个军,加上第四野战军调来4个军担任预备队,总兵力为16个主力军,人数规模达到了65万人,以此发起解放台湾战役。
粟裕
6月初,粟裕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粟裕当时身体并不好,经常头疼,视力大受影响,他在会上建议由林彪或刘伯承来担任台湾战役总指挥,自己则全力协助。
毛主席直接否决,仍然宣布解放台湾战役仍由粟裕来指挥,并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连美国远东情报部门的特工们也哀叹:“台湾将于7月15日以前遭受中共全面攻击,由于政府军队涣散,民心浮动,中共将于发动攻击后数周之内顺利夺占台湾。”
就在此时,毛主席不愿看到一件事发生了,朝鲜战争爆发了,阻止了65万大军解放台湾。对于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毛主席有过预计,但没有想到来的如此之快。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建立了南北两个政权,双方随着苏联、美国先后撤离驻军剑拔弩张,尤其李承晚集团不断秘密增兵三八线附近,多次蓄意制造摩擦事件。
1949年3月,金日成收到情报,显示李承晚集团很可能在当年6月对北朝鲜发起大规模进攻。金日成坐不住了,他着手应对策略。金日成先是秘密访问苏联,请求斯大林给予军事援助,后者同意提供一些武器装备。
紧接着,金日成向毛主席表示,希望中共方面将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移交给他指挥,毛主席也同意了。当时第四野战军中朝鲜族官兵有5万多人,他们历经抗战、解放战争的洗礼,身经百战,战斗力远超南韩军。
金日成和士兵们在一起
1950年5月,金日成来到北京,他通报李承晚在三八线附近的各种行动,表示南韩很快将发动入侵北朝鲜的作战计划。出人意料,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6月27日,杜鲁门下令驻守菲律宾的美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此来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杜鲁门在决定美国出兵朝鲜时,还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随着美军介入朝鲜战争,中国东北、东南国防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很快更糟糕的局面出现了,8月4日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毛主席意识到暂时无法发起解放台湾战役。
对于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毛主席立即做出应对。朝鲜战争爆发第三天,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毛主席还说:“杜鲁门在今年一月五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看他那是假的,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
与此同时,毛主席指示组成东边边防军,以应对朝鲜战场最糟糕情况的出现。对于可能挂帅出征朝鲜的总司令人选,毛主席依旧想到了粟裕。1950年7月6日,毛主席致电粟裕:“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七月十六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七月十八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随带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
晚年粟裕和夫人楚青
7月13日,毛主席批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抽调第13兵团(注:兵团部、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注:炮兵司令部、第1炮兵师、第2炮兵师、第8炮兵师、高射炮兵4个团)、骑兵1个团、工兵第6团、汽车兵3个团,总兵力25.5万余人,组成东边边防军,整训备战。
根据毛主席提议,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很遗憾,粟裕因身体健康问题,未能到任。作为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粟裕没能挂帅出征朝鲜,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但是,粟裕最遗憾的一件事还是没有解放台湾。建国后,粟裕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亲人们都知道原因,全国没有解放。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逝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