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招聘,很多人不熟悉。也许印象最多的是影视剧、创党伟业中刘德华饰演的银幕形象。那个英俊,胆识过人。
但建党伟业中因内容较多,其所围绕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对于蔡锷个人的描述并不多。今天笔者便从蔡锷的生平出发,围绕蔡锷早年生平、求学经历以及一生中的两件大事,向大家讲述民国国葬第一人、护国将军蔡锷的传奇人生。刘德华饰演的蔡锷
一、蔡锷早年生平
蔡锷生于1882年,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3岁考中秀才,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 ,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复去日本,就读陆军士官学院,直到1904年正式回国。
从蔡锷的早年经历中可以看到,蔡锷从小就是一个比较聪慧的孩子,求学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而且在很早便接触了梁启超、谭嗣同等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并在日后与梁启超产生了深厚的师生友谊。笔者认为蔡锷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接触对蔡锷后期的东渡求学与坚定地民主革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锷将军
二、东渡日本与蔡锷思想演变
1899年,蔡锷第一次到达日本,此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积累,在社会体制、文化、工业、教育、军事等方面都已达到强国的标准,而此时的清政府在经历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后,国力孱弱、民生凋敝、哀鸿遍野、一片凄凉。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倾吐了满腔的爱国抱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北京
1900年繁荣的日本街头
1902年,蔡锷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了“军国民主义”的政治理论,我们且不论所谓该理论是否适合当时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出的是此时的蔡锷面对国内的一片狼藉是有想法的,虽然还是从理论层面,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心怀抱负,志向远大。
军国民篇
同年,蔡锷参加了自立军起义,这是一次推翻慈禧专政、拥立光绪复辟,恢复变法新政的一次尝试,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蔡锷思想还是比较摇摆的,虽然愤恨于清政府的羸弱,但是他并没有形成武力推翻清政府的决心,而是心存幻想,希望光绪掌权后清政府能够一改往日弊病,重新带领中国强大起来。在1904年回国后,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担任指导员训练新军,到达云南后虽然军方和民间都有很多对清政府的不满言论,但是蔡锷在各种场合也是只谈军事不谈政治,这可以充分说明蔡锷是一个非常谨言慎行的人,或许是自立军起义失败,或许是踏入陆军士官学院后的经历,或许是对于清政府的进一步失望,具体的时间节点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蔡锷的思想在随后慢慢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三、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新军起义
蔡锷生命中有两个贵人,一个是资助其东渡留学的袁世凯,另一个便是云贵总督李经羲,在李经羲的盛情邀请下,蔡校长来到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地云南。当时的云南和全国一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许多同盟会员和革命党都分布在云南新军19镇和云南讲武堂里,积极策划和组织反清革命斗争。蔡锷虽然不是同盟会员,却受到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的影响,暗中与同盟会保持联系。他还向革命者保证,一旦发生革命,一定给予“绝对同情支持。”
李经羲
1911年,在李经羲的帮助下,蔡锷终于掌握兵权,出任新军第19镇(师)第37协协统(旅长)。同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他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响应武昌首义,领导新军起义,史称“重九起义”。起义军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打下了昆明。面对自己的老上司,又是曾经多次有恩于自己的李经羲总督,蔡锷给予了极高礼遇,执弟子礼待之,礼送出境,这一幕,让很多人对蔡锷刮目相看。11月1日,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都督。几天后,云南各地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至此,云南新军起义胜利结束。
蔡锷在出任云南都督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受军民爱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后来,云南能成为护国护法的根据地,与蔡锷治理期间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新军上课
四、人生中的第二件大事——护国战争
袁世凯掌权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蔡锷在云南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惊动了袁世凯,1913年,袁世凯将蔡锷调进京城,进行笼络与监视。蔡锷虽然知道袁世凯的目的,但此时的蔡锷对袁世凯是非常尊敬的,在蔡锷眼中,袁世凯是自己东渡求学的恩人,是能真正救国的人,因此,蔡锷一开始并无反对袁世凯的想法,而是希望借袁世凯之手建立起中国的现代国防,但袁大总统显然让蔡锷失望了。
袁世凯
其实袁世凯明白恢复帝制是存在风险的,但是他的儿子袁克定为了当太子,着实把亲爹给坑惨了。首先袁克定嘱咐老家看祖坟的人谎称袁世凯生父袁宝中的坟墓旁边,晚上会经常出现红光,犹如火把,照彻夜空,一里之内明亮异常。他并且说,袁家祖坟上还长出一根紫藤,长约一丈,酷似盘龙,简直天降祥瑞,把袁世凯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接着在报纸刊登《共和与君主论》、《君主宪救国论》等文章,宣扬只有君主制才能救中国,这下袁世凯开始有些动摇了,最过分的是当时有一份日本人办的报纸叫做《顺天时报》,这份报纸实际上并不支持帝制,甚至还反对帝制。袁世凯是非常重视日本人的态度,所以把《顺天时报》作为重要的消息来源和执政参考,袁克定为了忽悠老爹,居然伪造《顺天时报》,在报纸上印上支持帝制的文章和消息。袁世凯天天看假报纸,天天受支持帝制文章的诱导,终于下定了决心。
顺天时报
袁世凯之子-袁克定
我们回过头来,来看此时的蔡锷正在干什么。风流成性的蔡锷每天八大胡同流连忘返,与小凤仙琴瑟和鸣,仿佛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我想这时的蔡锷是有过深入思考并有清醒的认知的。民主共和的观念早已深入蔡锷内心,在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后,蔡锷便已知道袁世凯称帝无法阻止,但是袁世凯是一定不会放自己回云南的,于是蔡锷通过每天去八大胡同厮混营造一种醉生梦死,不问世事的形象,以此来迷惑袁世凯,这与蔡锷谨言慎行,不形于色的性格不谋而合。
签订二十一条中日合影
最终蔡锷以东渡日本看病为由,从北京逃到日本,从日本逃到台湾,从台湾逃到香港,从香港又逃到越南,最后由越南入境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同年6月,病逝,纵观袁世凯半生戎马,最后落得名声扫地,不免唏嘘。蔡锷在护国战争中起了很大的号召作用,在众寡悬殊的条件下,蔡锷带病坚持,大败袁军,最终取得讨袁战争的胜利。
影视剧中蔡锷与小凤仙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这时蔡锷的病情已恶化,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弥留之际写到“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但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了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百度百科中对于蔡锷的评价说到他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他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二是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岳麓山蔡锷墓
纵观蔡锷一生,虽短暂但却充满传奇色彩,短短三十四年达成了常人一生无法企及的历史成就,究其原因,蔡锷早年生平,后期经历等均对其行为产生了影响,但真正主导蔡锷作出决断的我想仍是他内心深处无法动摇的民主共和观念,护国将军,精神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