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理解后给西摩喂饭的。
卢红桃摄早上5时,当许多人还沉浸在熟睡中时,平山县交通运输局桥西家属院一户人家已经亮起了灯。这里是李海霞家。她的婆婆患病22年,近五六年来更是卧床不起,李海霞每天天还不亮便起床照顾婆婆一天的生活。她和丈夫结婚三十多年,始终待婆婆如亲娘,受到了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的广泛好评。
李海霞今年55岁,是平山县交通运输局一名退休职工。她出生在一个家风纯正,传统文化颇深的家庭,自小就养成了富有爱心、孝老行善的品格。三十多年前结婚时,她对婆母说,今天起您和我的亲娘一样,以后无论什么情况,我会孝敬您一辈子。
李海霞的婆婆叫董建青,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每天工作早出晚归,为了让婆母安心教学,她天不亮就起床,买菜做饭洗衣服。那时还没有洗衣机,洗衣服都是用手搓,到了冬天手冻得通红,有时婆婆来帮她,她总是对婆婆说,工作累了一天,让她多休息。家里来了客人,她从不让婆婆动手,沏茶做饭自己承担,只让老人陪客聊天。一次下班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她见老人还没有回来,连忙拿起雨伞跑了出去,当接到婆婆时,两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婆婆感动得逢人便夸自己有一个好儿媳。
常说“孝子不如顺子”,让老人高兴也是孝心。李海霞每次和老人见面,不叫妈不说话,打电话也是如此。逢年过节给老人买衣物、鞋总是买档次高、实用的,老人觉着自己有工资,不愿让她破费,她就说,“你买和我买大不相同,你买是你的,我买是对你的一份孝心。”在日常生活中,对事情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有分歧,她从不正面说起,而是侧面和婆婆交流,在沟通中达成共识。三十多年来,她和婆婆从没吵过嘴、红过脸,街坊邻居都羡慕她们比母女俩还亲。
2000年,李海霞的婆婆突患脑血栓,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她和家人四处奔走,为老人积极治疗。她婆婆是个爱说好动的活泼性格,生病后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整日以泪洗面,见人就哭。她鼓励老人配合治疗,加强锻炼,搀扶老人练习走路,一练就是半天,汗水湿透了衣服,胳膊累得发酸,却从没有过怨言。
2012年,婆婆再次犯病瘫痪在床,她每天喂水喂饭,伺候在床前。饮食上更是注重营养,早晨蒸鸡蛋热牛奶,外加蛋白粉。婆婆牙口不好,她就把肉剁成泥,变着花样给婆婆增加营养。老人在床上躺着闷得发慌,她便购买了轮椅,推老人出去遛弯儿。家附近的公园、街道都留下了她和婆婆的身影。为了给婆婆解闷,她还经常请婆婆的朋友同事家里来,陪婆婆吃饭聊天。有一天,她刚给老人剪完指甲,老人拉住她愧疚地说,是我拖累了你,她连忙安慰婆婆,“你是我的母亲,我不管谁管。”一句话让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19年,在病床上躺了7年之久的婆婆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失去知觉,住进医院后,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医生当时告诉海霞和家人,老人年岁大了,这次恐怕是躲不过去了。无奈只好把老人又拉回家里,望着像植物人一样的婆婆,海霞心如刀割,每天给她按摩,跟她聊天,谈过去说现在,希望能够婆婆唤醒。但她深知,这不是一天半天的功夫,必须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做到。她暗下决心,只要老人有一口气,就决不放弃。坚持按摩,每天床前和婆婆说话,在海霞日复一日的坚持下,81天后老人再次恢复了说话的能力。为了帮助老人恢复记忆,海霞买了“小度”智能机,让它和婆婆聊天,唱歌。几年来,她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婆婆上,学会了按摩、打针、测血压血糖等各种护理技术。当亲戚们来探望她婆婆时,都夸她把老人伺候得细致周到,也都深深被她的孝心感动。
记者│郭莉萍 通讯员│刘书兵
来源: 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