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玄奘》的缘起
2012年夏天,河南省文化厅计划制作具有河南地区色彩的文化名片和包含当代人文精神的话剧,并选定“河南人”制作艺术。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选谁?既是毫无争议的河南人,又毫无争议能代表中原人文精神的制高点。
很多的名字,逐一的排除。
河南省文化厅康洁副厅长提了一个名字:玄奘。
这次,相关决策人员沉思了。之后,毫无争议一致通过。
接下来,河南戏剧界领军人物李利宏先生迅速成为总导演不二人选,接过这个命题。曾创作越调《老子》的著名编剧孟华先生、李导的老搭档,老将出山,继续合作。
编剧孟华和导演李利宏
……
2015年5月14日,郑州,铁路局文化宫剧场,豫剧《玄奘》正在排练中,剧组人员已在此封闭半月有余,戏已初具雏形。
同一天,5月14日下午,郑州往西六百多公里的西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正式会见后,两国领导人在西安参观,共话中印友好历史。
习近平在大慈恩寺内迎接莫迪,两国领导人先后参观了大雄宝殿、大雁塔、玄奘三藏院。习近平表示,“去年你专程陪同我访问你的家乡古吉拉特邦,介绍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古吉拉特邦研习佛经的情况。玄奘法师回国后,就在这座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大慈恩寺是中印悠久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今天,我们共同参观大慈恩寺,回顾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就是要推动两国友好交流,为中印关系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莫迪表示,“玄奘法师是印中文化交流的象征,他的印度之行将印中两国人民很早就联系在一起。”
那一刻,郑州铁路局文化宫剧场里,导演和演员们正在共同探讨玄奘在印度的生活起居修行,一点一滴,一丝不苟,整个剧组人员都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
一台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总导演的带领下,为月底的汇报演出做着扎实的准备。
导演在给主演说戏
豫剧《玄奘》剧情及主创名单
豫剧《玄奘》剧情简介:
《玄奘》一剧演绎的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被印度的佛史奉为“大乘天”“解脱天”;被中国的佛史奉为“大遍觉法师”和“法相宗祖师”,誉摩东土一佛。
玄奘,唐初人。生于河南洛阳缑氏县仙游乡凤凰谷陈河村。十一岁落发剃度,二十一岁已是享誉三坛的高僧。二十七岁志补佛经阙疑,深究佛理完备,渴罗佛祖真本,遂违新朝靖边封疆律令,潜行西游取经。
一路历经千难万险:封疆血律、烽台毒箭、黄沙白骨、追捕文告、弟子叛变、绝食坐化、匪徒祭杀、辩经赌头、以及五印度当时版图最大的羯若鞠闍国王主持的十万人无遮舍命辩经大会……履尽天下险情,蹈遍旷世巨艰,终臻佛乡圣境,完满实现西行取经宏大法愿。玄奘从释祖故廷取得浩瀚善本真经,归国之后的十九年间,翻译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开启了东方佛教的盛大渊源。
豫剧《玄奘》演职员表:
编 剧:孟华
总导演:李利宏
导 演:齐 宁 李享达
戏曲音乐、唱腔设计:耿玉卿
配器指挥:谭建春 阎 岩 陈强胜
舞美设计:张 武
灯光设计:金长烈
服装设计:彭丁煌
化妆造型设计:许秋仙
舞蹈设计:宋晓东 袁 时 陈婷婷
道具设计:张 武
演员表:
玄 奘——孟祥礼
丹 阳——刘晓燕
蔻 儿——徐俊霞
戒 贤——李多伟
高昌王——吕军帅
石盘陀——郭晓鹏
慧 静——孙 洋
戒日王——关效宇
李世民、太监——杨历明
外 道——苏东伟
侍 官——王二震
酋 领——史冀威
维 那——孙敬朋
牙 将——许国艳
其他角色均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演员饰演
首演掠影
2015年5月30日,19:30,郑州铁路局文化宫,带观众彩排。
大幕拉开,整个舞台的背景是长安城的庄严寺。
幕后合唱响起:
一部西游天下传
糊涂唐僧愚又顽
谁知真正唐玄奘
功高如塔镇佛坛
……
虽然是彩排,但开演前导演有交代:完全像正式演出一样,接受观众的检验。
戏曲界、媒体界以及提前闻讯而来的热爱豫剧的各界人士,剧场基本上座无虚席。因为《西游记》的广泛传播,玄奘(唐僧)在中国毫无争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人生?他为后世留下了哪些宝贵的财富?
豫剧《玄奘》历经近三年的筹备、创排,在5月30日晚以135分钟的舞台呈现宣告问世。没有孙悟空,没有白骨精,没有火焰山,该剧截取了玄奘一生中为了理想、为了信仰而受苦受难的19年间的主要经历串起这台剧目。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感,是谓“大型原创历史豫剧”。
因为彩排场地郑州铁路局文化宫旁正在修路,进出剧场相当“行路难”。演出结束后,有网友调侃,欲知玄奘取经之难,必在寻找剧场的路上先行感受。
编剧孟华老师回复:要看玄奘的戏,先走玄奘的路。玄奘还能独自摸到那烂陀寺,看戏者若无人带路,能摸到铁路文化宫吗?
总导演李利宏说:这都是缘分,之前找了好几处剧场,种种原因都不合适。郑州铁路局文化宫的领导得知后,表示剧场可以免费使用,还提供剧组人员排演期间的一日三餐。所以这台戏跟这个剧场有缘。
当晚演出结束后,总导演李利宏、编剧孟华、作曲耿玉卿等到台上,和领衔主演的省曲剧团团长孟祥礼等演员交流彩排得失,为第二天的正式演出做好准备。
2015年5月31日,19:30,郑州铁路局文化宫,首演。
首演邀请了国内戏剧界、评论界、史学界以及其他各界专家来观赏,还特意邀请了河南省宗教局领导以及少林寺、白马寺的法师来观看,也有部分热爱豫剧的戏迷四处找票,到开演前半天,已经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首演圆满成功。当观众席掌声雷动,主创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是我国戏曲舞台上第一部反映唐代高僧玄奘的剧目,不同于《西游记》,豫剧《玄奘》演绎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故事。
看完演出后,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说,剧本、导演、演员,包括音乐、服饰、唱腔、舞蹈设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河南省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说,历时两年多打造,交出这份答卷,很不容易。
研讨会纪要
2015年6月1日,上午,省委北院,豫剧《玄奘》研讨会紧急召开。康式昭、毛时安、薛若琳、仲呈祥、季国平、黄在敏、陈涌泉、刘景亮等来自省内外戏剧界、媒体界的10多位名家对该剧进行研讨。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原巡视员董文建、副厅长李霞、艺术处处长闫敬彩,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党委书记汪荃珍等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杨丽萍称河南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大的国际外交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之际,在最近印度总理莫迪参访玄奘故迹并对他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也盛赞“玄奘精神”之际,出台这部创作历时两年多的戏,显得尤为重要。她还称初现舞台的豫剧《玄奘》“像毛坯房一样”呈现在专家学者们面前亟待提升,加之此剧近日应台湾星云大师之邀将赴台演出,使修改此剧的工作更加紧迫。
杨丽萍说:“玄奘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将永远昭示着我们中华民族前行。作为玄奘故里的河南,把玄奘的形象用豫剧的艺术形式呈现在舞台上,是我们多年的一个梦想。”
薛若琳称赞河南之前有了著名的“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三大精神,现在又有了第四种精神:玄奘精神。
毛时安说:“玄奘身上有一种今天我们非常需要的精神,这个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的完整性,追求真理的严肃性,这种东西是今天我们这个民族最最需要的东西。”
康式昭说,“这部戏有了具‘玄奘精神’的‘思想精神支撑’和具独创性、表现力的‘情节结构支撑’、具佛教文化特色语言对白的‘语言支撑’这三个‘支撑’,我认为它已经取得了基本的成功。”
黄在敏称赞河南省文化厅眼光独具,两年多前就已开始了抓这部戏了。“玄奘是河南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全剧宣扬的‘信仰’和‘精神’,正是我们现时代最需要的。”
在充分肯定该剧的基础上,专家们诚恳地指出了《玄奘》在人物设置、人物关系、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故事节奏、演员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主创人员再接再厉,进一步挖掘人物内涵,提高内在质量,把豫剧《玄奘》打磨成一部震撼人心的好戏。
会后,主创们迅速消化研讨会上专家们的意见。对于比较中肯的,当即采纳。比如开场曲四句,既然是历史剧,就不要和小说《西游记》联在一起,有分别,有褒贬。
孟华老师和李导交换意见,连夜将开场曲改为:
一段佳话天下传
净土禅寺出大贤
洛阳陈河唐玄奘
功高如塔耀佛坛
还有几处时间允许的能实现的改动,迅速做了调整。
然后剧组一行按计划开赴台湾。
赴台湾交流演出备忘
2015年6月3日-6月12日,《玄奘》剧组赴台湾交流演出。
6月6日下午3时,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大觉堂,台湾首演大型原创历史豫剧《玄奘》。
据人间社记者陈昭良报道:
“不论是演员身段、服装、灯光、音乐等,皆呈现西域大漠风情和中原文化韵味,精湛演出玄奘排除万难、西行求法的精神,深深打动现场1500位观众。”
“为将戏曲美学、佛教义理及世间法则三者结合而伤透脑筋的导演李利宏先生,因恰巧与佛光山接触,透过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念,将高深玄奥的佛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佛法深入人心、无处不在的观点,也与戏剧不谋而合。因此,他将戏曲中的艺术形式,透过人物性格及历史背景去呈现,增加剧情的可看性。李利宏指出,该剧不能受于行当的限制,应当充分利用中国戏曲的行当和程式,把行当和程式化到角色身上,但不能受行当和程式的限制,全部元素都应为角色塑造形象、性格、造型来服务,而有不同的表演风格。”
首场演出之后,在佛光山僧众及前去看戏的各界信众、游客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原本因健康原因不便出席的星云大师欣然同意,在第二天第二场演出之前,与赴台的61位《玄奘》剧组人员见面,并做了简短的开示,之后星云大师将他亲笔题写剧名“玄奘”的墨宝赠送给剧组,上台与剧组人员合影。
星云大师用略带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台湾称国语)说:我明年90岁了,出生在江苏扬州,在宜兴出家,祖庭是大觉寺,在我,比佛光山重要,我多次回到大觉寺礼佛,表示不忘本。
星云大师说:“有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中国人要感谢河南人。中华民族的祖先炎黄二帝,起源于河南,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不能忘本。”
令剧组人员感动的是,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的星云大师,非常尊重来自中原的戏曲艺术和艺术家们,坚持自己走上台去,站立着赠送了书法作品,及与大家合影。剧组人员纷纷行礼,祝福他健康长寿。
左起:导演李利宏,星云法师,编剧孟华
第二场演出结束后,据人间社记者高惠萍报道:
“豫剧演员在《心经》的唱诵声中完美谢幕,2000位观众响起热烈掌声,大型原创历史豫剧《玄奘》,再度唤起观众对玄奘大师西行取经的历史记忆。”
“全剧在大漠般的大型油画布幕前流转,演绎西行求法的玄奘,在千里荒漠中历经艰辛,让人体会如今所看到的经典,却是僧人费尽磨难、携回中土,投入心血翻译的成果,观赏此剧如同实地走访,彻悟佛法得之不易。”
“曾随同佛光山法师实地走访丝路的‘佛光敦煌舞团’成员,特别前来观赏,指导老师郑秀真表示,她的教学方向始终依循星云大师的脚步,希望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此剧,把握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
在佛光山两场演出顺利、圆满、欢喜,观众及媒体好评如潮。编剧孟华先生回复大家时说:多谢诸友关注!台人友善,尤尚古风。借玄奘话题交流极易沟通。佛光山星云法师发愿人间佛教,僧众净语素行慧意热肠是《玄奘》演出成功的根本原因。阿弥陀佛!
按计划,下一站是位于台南嘉义县的南华大学。
因为南华大学的剧场尚未完工,暂不具备室内演出条件,所以,演出定在南华大学一个小广场,户外临时搭台。6月10日演出当天,当地最高气温已超过摄氏40度,潮蒸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阳光直射下的草坪上湿热难耐,对来自河南的演职人员着实是个严峻的考验。
南华大学成立于1996年,是星云大师所创办的高等教育学府,以宗教兴学,强调生命力与人文精神,依山而建,校园幽静古朴,有“森林大学”之美名,在校学生5000余人。
下午五点,演出如期举行。在酷暑中,依然有上千观众来观看。被誉为台湾豫剧皇后的王海玲女士特意组团十人,从高雄赶到现场观赏学习。她说:河南豫剧院的演出好精彩,这么热的天气,唱念做打不走样,功夫非常了得,专业精神和高水平的演出,值得我们台湾豫剧团学习。
据随团采访的河南日报记者周岩森报道,关于这场特殊的演出,导演李利宏先生说,豫剧,本来就发源于民间,过去都是在乡间野外演出,被称为高台演出,后来在城市逐渐走向剧场,成为剧场艺术的一种。但是豫剧生存的更广大空间不能忘,不能丢,这次在南华大学,不经意间回到了高台时期,可谓豫剧的回归,也是对豫剧发展的一种考验:如何保持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和激情。
空中时有飞机的轰鸣,不远处传来汽车驶过的声音,台下除了观众,也有狗儿在不远处好奇观望,观众们坐在阳光下,认真地观赏,随着舞台上的剧情进展而适时互动。这样的演出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据了解,唐王那身行头大约十几公斤重,玄奘的衣服也有五公斤,演员们个个汗流浃背。一身饰演三个脚色的朱旭光说:“好多人的靴子都湿透了。”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团长关效宇说:“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虽然艰难,但无论是乐队还是上台的演员,都一丝不苟,表演到位,可以说经受住了考验。”
两地三场演出之后,稍事休息,6月12日下午,剧组一行圆满完成了赴台交流演出使命,凯旋而归。
三主创谈《玄奘》
编剧孟华:写《玄奘》难点多
孟华简介:
孟华,郑州艺术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编剧。75龄而笔耕不辍。作品计有50余部之多。代表作品有:《姜小白》《情断状元楼》《劳资科长》《新版白蛇传》《生儿子大奖赛》《榆树古宅》《医圣传奇》《老子》等。获多种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劳资科长》获第一届全国剧本奖(曹禺奖),《老子》获中国文华大奖、国家十大精品工程入库奖。《榆树古宅》于2002年巡演于美国五州。
写了《老子》之后,或者说《老子》被广泛认可、屡获大奖之后,当又一位出自中原的、能够代表中原文化精神的历史人物要被搬上舞台,有关方面向孟华老师明确传递了“舍你其谁”的态度。
玄奘,河南人,盛唐时期一代高僧大德,在他有生之年整个东亚“最威风”的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而以“人”之生,达到了“神”之荣。
在他取经前后,主宰大唐命运的皇帝唐太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有史料记载;太宗的宿敌、建立了史无前例帝国的西突厥叶护可汗,也曾给玄奘西行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方便;印度历史上少有的把印度统一起来的明君戒日王,对他抬爱甚高,甚至因此激怒了婆罗门几乎丧命。这三个君王主宰着公元7世纪波斯以东的几乎整个世界,他们对玄奘却都同样尊重,或者说是崇拜。
要把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搬上舞台,如何截取他一生的精华,浓缩在一台戏里?
正式领命后,主创人员首先去了一趟台湾佛光山体验生活。后来多个媒体访问,孟老师都表示:这个戏最初的灵感就来自佛光山。他说,那真是一个“琉璃世界”,僧众们都很单纯,虔心向佛。除了洁净、清静,很多细节无不令人自在、舒心。这不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吗?而玄奘当年历尽千辛万苦,就是为了到佛教发源地,寻觅正宗的佛教经典,以免东土僧众念了歪经。剥去历史的重重迷雾,回到玄奘西天取经的根本问题上,孟华老师感觉豁然开朗。
他和李利宏导演多次沟通,达成共识,只选取玄奘一生中围绕取经这19年间的大事,继而变成戏曲语言。至于剧中的两位公主,那是遵照戏剧法则,虚构的,为了人物关系的平衡,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合理渲染。
孟华老师介绍,尚未动笔前,透过法师讲解佛法、参观说明、介绍玄奘大师的经历,再从其经历中,挑选较为矛盾、冲突的情节,也与导演走了一趟位于甘肃与新疆一带的西域路线,深深体会如没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仰及佛祖的庇佑,黄沙埋白骨的先例,从公元三世纪起一直就有发生。玄奘是一个执着的男人,也是一个幸运的僧人,坚定的信仰,以及各种因缘成全了他,所以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一切。
孟华先生对于玄奘大师取经19年后的思乡之情,感触格外深刻,他认为玄奘大师取经的目的,是要把真正的经典带回给东方的父老乡亲、广大信众,这才是取经最终目的。所以,这台戏的核心唱段就是那段“十七年”。
而玄奘的一段独唱“信仰歌”,也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千多年过去了,信仰依然是生命的明灯。
引用这段唱词,与读者共享:
信仰如同生命灯,
何来何去照得清。
迷雾漫天识路径,
荒海无边有船撑。
信仰如同生命灯,
人格品行偕提升。
生来今世知使命,
灭去往世累德功。
人无信仰堪可痛,
昏昏死来浑浑生。
富贵床头多噩梦,
显达椅上常冷惊。
菲薄施舍犹嫌重,
千吨外财还嫌轻。
欲豁难填无底洞,
不善始来不善终。
玄奘西行遵佛命,
信仰高照点明灯!
对宗教的把握尺度,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处理,雅和俗的分寸,等等等等,孟华老师说,写这个戏,难点多。
以目前演出效果和观众反馈来看,他觉得也很欣慰。下一步还要综合各方意见,细细打磨。
总导演李利宏:难在取舍,创作者和观众都要有文化准备
李利宏简介:
李利宏,著名导演。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剧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多次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和导演双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
代表作品有:豫剧《香魂女》《红菊》《珠帘秀》《常香玉》《齐桓公传奇》(台湾)《伤逝》(小剧场)《斗笠县令》;越调《老子》;甬剧《宁波大哥》;河北梆子《女人九香》;扬剧《丹凤湖畔》;淮海剧《秋月》;越剧《凤姐》;昆剧《上川吟》。话剧《俄狄浦斯王》(希腊)《水上吉普赛》《福兮祸兮》(小剧场)《习惯势力》(奥地利)《宣和画院》《红旗渠》《二月兰》等。
导演要对一部戏通盘考虑,她的思想内涵、唱腔、音乐、舞美、服装等等各个方面的总体驾驭。已经导演过多个剧种、数十部剧目的李利宏导演说,豫剧《玄奘》创作中最大的难题,是佛法、世间法和戏剧法的平衡,如何拿捏得当?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了解,三年前当确定“玄奘”这个题目后,主创人员就开始了文化准备。去佛光山体验生活,去偃师玄奘故里追思,去西安大慈恩寺深入感受当年玄奘译经、修行的历史,查阅相关典籍,都是为了更靠谱地完成这一光荣任务——梳理河南历史上的精神巨擘,让他们的光芒照耀当下,惠及时代,惠及乡里,惠及文明的薪火。
和孟华老师一样,李导在佛光山的体验同样是震撼心灵的。那里观众的安静、秩序感和自制力,对艺术的尊重和欣赏,都令人感动。每一场演出期间,观众席静到完全无声,大幕拉上的时候,掌声排山倒海般响起来,早已习惯了观众随意互动的戏曲演员们恍然大悟:他们把我们的豫剧当成歌剧来欣赏了。
前面已有的交代,在此不再重复。我们关心的是,首演之后,研讨会上各路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导演将如何应对?
“对于能确实令我们如醍醐灌顶般的高见,一定高度重视。在佛法、世间法和戏剧法的范畴里,消化、吸收,然后找出解决之道。”李导这样说。
比如开场曲,主创们迅速做了调整,如前所述。比如印度公主寇儿对玄奘的爱慕之心,因为时间关系,来不及做出调整,直接去掉那场公主表白心意的戏。另外,对很多专家提出的对“外道”这一形象的塑造,辩经唱段的唱词,李导说,大家提出这些意见,大都基于我们今天对于佛教的理解,超脱、不争,绝无污言秽语。但事实上,在当时印度的宗教界、思想界,确实存在这种形象的外道,那么我们在创作时,就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历史。最终剧中采用的玄奘和外道“斗法”的这段词,则来自由玄奘口授、弟子辨机撰写的《大唐西域记》。
玄奘:餔多外道、离系外道、髏鬘外道,四种行服不同,所本尽谬;数论外道、胜论外道,二家立义有别,自冲自否;餔多之辈,以灰涂体,遍身艾白,犹如阴洞之猫狸;离系之徒,露质标奇,拔发为德,皮裂足皴,好似临河之朽木;髏鬘之类,释以骷髅,装头挂颈,状若坟冢之药叉;徵伽之流,披服粪衣,尿饮便饭,腥臊臭恶,活似溷中之狂豕。尔等以此为道,岂不愚哉,蠢哉,哀哉!……
这就是《大唐西域记》里对“外道”的描述。直接引用,既是对史实的尊重,也是对玄奘当时面临的严峻考验的真实再现。
况汝四十辩题,矫揉造作,浅薄无知,拉杂重复。四十辩题,仅为一意,一言以蔽之:一为一切。既然一为一切,就该一一万能:耳可饮水,鼻可吃饭,口可走路,眼可小便?既然一为一切,何来汝辈所言“自性”“神我”“我执”之别?既然一为一切,汝辈所言“三法”“五大”“五唯量”“六句义”“十一根”“二十五谛”从何而来?万众从何而来?天地从何而来?汝辈从何而来?!
这段虽为文言文,但基本上很容易理解,索性直接引用。他既体现了玄奘的思辨智慧,也从一个更高的层次阐释了佛法与世间法的真谛。出家人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修行也是在当世,不争不是不思不为,而是开启心智后对世界、对众生的悲悯和关怀。
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温良恭俭让是最大的法。那么对蒙昧的蛮族,还是皮鞭大棒最有效,皮鞭大棒也就是最大的法。“法”不是固执、偏私,恰恰基于对宇宙苍生人性物性的深刻理解。
而这些正是总导演思考的问题,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努力,把对于这几种“法”的认知贯彻在了这台戏里。
豫剧原本就是大众的艺术,是给老百姓看的。《玄奘》让老百姓要“能看懂”,又要不违佛理。在佛光山演出后,宗教界人士看过评价“很入法”。这让主创人员心里有了底。
通过整个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李导很欣慰地说:“从专家和观众的反应来看,我们融合的方向是对的。接下来就是要给我们时间,再精雕细琢。”
德国著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说过:“戏剧必须使观众惊异,而这就要依靠对熟悉的东西加以陌生化的技巧。”玄奘(唐僧)在国人的心目中,熟悉程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历史人物,但人们的熟悉更多源于《西游记》。如何对这个“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呢?请走进剧场,欣赏豫剧《玄奘》。
主演孟祥礼:文白相间的唱词是一难关
孟祥礼简介:
孟祥礼,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剧团团长。系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2012河南十大慈善人物、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有:豫剧《黑娃还妻》《谢延信》《朝阳沟》《穆桂英下山》《红灯记》等。
孟祥礼先生扮演过杨子荣,扮演过李玉和,扮演过谢延信,但是扮演玄奘,无论从哪方面,对他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和其他主创一起深入生活去做创作准备,是必经之路。尤其对于扮演玄奘的唯一人选(没有B角),要独力承担十四个唱段,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孟祥礼说,自从去年十月确定角色,他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去白马寺和玄奘故里请教法师,加深对佛教的了解,细细揣摩出家人的心理,寻找那种精神状态。
“背词,背唱是一难关。”据孟先生说,每天四五点钟起来,背词、背唱,白天还有正常的演出、排练或其他事务性工作,这样持续了近半年,体重减了十二斤。
在铁路文化宫汇报演出之后,专家们在研讨会上对舞台上玄奘的状态提出了些异议,有人认为唱腔上太过于慷慨激昂了,好像距离修行人应有的精神面貌还有距离。孟祥礼在虚心听取了各方反应后,一直在琢磨。
直到到了佛光山。
佛光山特为远道而来的《玄奘》剧组举行了祈福法会,那真是一片人间净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友善的微笑,到处都是祥和宁静的氛围,与世无争,真诚利他……尤其到了演出时,所有观众都提前入场,不分座号随缘就座,提前十分钟就非常安静等待开演。演出过程中,台下只是静,演员完全投入到艺术创作中,那真是难得的享受!每一幕结束切光时,掌声雷鸣般爆发,那是由衷的喝彩。在与这样高修养的观众的互动中,演员们也获得了更美的艺术享受。在这由演员和观众共同营造的气氛中,孟先生自然而然心也沉静了下来,于是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高僧玄奘的状态,他自己感觉,比在铁文的演出,“收了很多,是很自然的状态”。
各界僧众、学生、游客以及戏剧同行发自内心的赞誉,纷至沓来。
孟祥礼说:“在南华大学户外那场演出下来,我身上的水衣真的成了水衣,能直接拧出水来。”但他又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得到的更多。
他说,很感恩这个扮演玄奘的机会,从接触“玄奘”到今,自觉“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最后他表示“接下来可能还有调整,好的作品要经历时间。”
在此,和读者分享豫剧《玄奘》核心唱段,“十七年”。
唐僧取经游西天——
访遍了:五印崇岭、恒河百川、千刹万寺、名地伽蓝、梵音浩荡胸臆间!
瞿波洞谒圣迹佛影重现,
胁尊寺瞻圣果佛光灿烂。
菩提树吻圣座佛愿宏满,
哶伽河聆圣音佛歌经坛。
曲女城展圣德止恶扬善,
三宝阶千古孝大慈大贤……
佛乡山佛乡水佛乡读遍,
不觉间时光去一十七年!
十七年两万里飞鸿翅断,
十七年远祖国乡音失传。
十七年嚐不到家乡茶饭,
十七年生疏了华夏语言。
十七年好想念中州寺院,
十七年好惦记七友八贤。
十七年忆故土热梦成串,
十七年思亲人归心高悬。
取经人入经海鲸吞鳄敛,
十七年集经书叠夹成山。
取经来负经归乃是本愿,
西天游为的是佛法东传。
数日来别师友行装打点,
意如火,心似箭,情如涛,愿如闪,恨不能足踏风轮、胁生双翅、一步跨进玉门关——两步到长安!
链接:
玄奘小传
玄奘(600~664),名陈炜,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贞观三年(629),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唐太宗、唐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等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著有《会宗论》《制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
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长篇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
玄奘法师圆寂于渭北玉华寺,葬于白鹿原。
历代玄奘传记检索
@《华文传记·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
作者:[唐] 慧立法师 著;赵晓莺 译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1
《华文传记·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是一本记述千古一人的圣哲传记。
@《三藏法师》
作者:(日)中野美代子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2-6
作者简介
中野美代子,1933年3月4日出生,北海道大学文学部毕业。历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讲师,北海道大学副教授等。现任北海道大学语言文化部教授,著有《埋没于沙漠中的文学》,《孙悟空的诞生》,《西游记的秘密》,《中国的妖怪》等。
译者简介
韩昇,1957年10月生,江苏省如皋县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曾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讲师,博士研究生。发表过《均田制的研究》(合译),《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等。
翁君聪,1964年10月生,福建省福清人。厦门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发表过《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研究》、《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澎》等论文多篇。
@《玄奘传》
作者: 慧立 / 彦悰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0
内容简介:
玄奘是中国佛学界第一人,也是著名的旅行家、学者和翻译家。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13岁出家,20岁在城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后不畏艰辛,西行印度求法。贞观十九年,玄奘返抵长安。“开译场于长安之弘福寺,诏征天下晓德能文之僧襄焉”。他的一生对中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的宗教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具大影响。本书是一部记述玄奘生平最早也是最为详实的后记。
@《玄奘传三种》
作者: 王其兴 主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上海云翔寺文化书系
出版年: 2008-03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海云翔寺文化书系”之一种。汇集二十世纪著名学者孙毓修、宋云彬、苏渊雷所著的三种玄奘传记,三位作者都是知识渊博、中西贯通的大家,因此写得文浅意深、潇洒自如,颇适应当时的社会大众和大中学生;今日梳理重印,对于今天的读者,了解那位靠《西游记》家喻户晓的一代高僧真实的西游经历,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读本。
@《世界文化名人传记:大唐玄奘》
作者:心海法师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日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内容介绍:
1300多年前,玄奘大师为了西行求法,孤征沙漠,跋涉雪山,他曾在异国和国王结拜兄弟,曾和外道学者斗智斗勇,曾经遍访古印度的名寺古刹,也曾在历时十八天的辩经大会上所向披靡。最后,他携带着六百余部佛经回归大唐。物换星移,1300多年后的今天,又一位佛门弟子心海法师,为了追寻玄奘的足迹,再次孤征塔克拉玛干、越葱岭、过雪山、渡恒河,历时五载,写下了这本充满感动和崇高的读本。让我们静静地来品读智者的故事,领略西域的风情,感悟佛学的博大和睿智,寻找心灵的解脱,回归那熟悉而陌生的信仰。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作者:明一居士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7-1
内容简介: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
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
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19年后,偷渡客玄奘取经归来,唐太宗李世民不仅走下龙椅迎接,更屡次逼他还俗为官。玄奘夜以继日地翻译完成1335卷佛经,使佛教在中国全面复兴,并最终传延至你我手中。
翻开本书,了解玄奘一步一步走成全印度第一高僧的传奇人生。
@《玄奘大传》
作者:陈景富
出版社:未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5-1
内容简介:
《玄奘大传》以“传记小说”的形式对玄奘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描写,并介绍了他对我国佛教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该书大量翔实史料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鲜活的玄奘,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与理论价值的作品。
该书作者、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景富长期从事长安佛教史的研究,历时10年完成了长篇传记小说《玄奘大传》。该书由未来出版社出版,共分三部110多万字,第一部《入道篇》写玄奘出生入道及决定西行求法的过程;第二部《西游记》写玄奘自长安启程到达印度摩羯陀国,历时17年请得真经;第三部《升华录》,主要写玄奘求法回至长安后译经弘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