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泗洪县泰兴乡万寿社区的元坝,陈红豆正忙着和家乡人排练海剧《留守儿童成长记》。
这个月,社区的“山里红”文体队受邀外出演出,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演出,“新人”陈红豆一有空便抓紧时间练习。2016年8月,在拉萨打工多年的陈红豆在网上看到母亲张仕芳演出的《留守儿童成长记》后,决定回到家乡陪伴7岁的儿子。返乡后的陈红豆不仅成了一名尽职的母亲,还加入文体队并饰演《留守儿童成长记》里的“母亲”一角。
2014年,万寿社区书记张仕芳发起成立了太兴乡文明帮扶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山里红”文体队。3年来,文体队作为太兴乡的文化阵地,将孝德、廉政、敬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以歌舞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如今,这支由太兴乡农民组成的文体队早已走出山沟,受邀到成都、绵阳、南充、眉山等地演出。
农民写剧农民演
杀猪匠也能当“影帝”
耸肩、挑眉、斜眼……只要走上舞台,陈友茂的表情总能将人很快带入剧情。在《留守儿童成长记》中,陈友茂饰演坑蒙拐骗的“仇大”。作为一名杀猪匠,陈友茂得知自己要演这个角色后,经常在家对着镜子练习。陈友茂说:“练到最后,我父亲说我不是坏人胜似坏人,可以当‘影帝’了。”
“演职人员都是农民,我们不仅自己写剧本自己演,还要自己做灯光和音乐。”张仕芳告诉记者,文体队从刚成立时的14个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4个人了。
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自主创作,文体队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转型之路。作为乡里的志愿者,张仕芳常常去帮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张仕芳想到了将真人真事搬上舞台。在队员们的精心编排下,《谁来供我》《三个媳妇争婆婆》《我爱你,中国》《开车不喝酒》等以村里真人真事为素材的小品登上了舞台。
2016年,以太兴乡留守儿童文坤为原型的《留守儿童成长记》被搬上了舞台。这部讲述“问题”留守儿童“金不换”成长经历的故事由邓小平的扮演者陈家甫改编。
“陈老师当初并不放心把剧本交给我们,认为我们可能演不好,没想到出来的效果却让他惊讶。”拿到剧本仅半个月,张仕芳便带着她的农民剧团排了一出让人看后落泪的海剧。
乡土剧唤回“候鸟”
文体队化身爱心队
中午11点,何海莲开始忙着给两个女儿做午饭了。今年春节回来后,何海莲便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看了文体队的演出很有感触。自己忙着在外挣钱却忽略了女儿的成长,最后得不偿失。”何海莲告诉记者,12年来她跟随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女儿多次被狗咬伤,自己却无法回家照顾,这让她十分内疚。自从她回家后,两个女儿不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还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
太兴乡一直是射洪县劳务输出大乡。乡党委书记杨伟告诉记者,受《留守儿童成长记》影响,许多村民今年返乡后就不再外出。目前,已经有116个家庭的父母返乡照顾孩子。
6月8日,文体队受邀到成都彭州演出。第一次在会展中心的大舞台演出,队员们既紧张又兴奋。“害怕他们看惯了大剧团的演出,不爱看我们农民剧团的演出。”然而,演出效果却让大家惊讶,原本只打算演一场,最后在观众的要求下增加到了7场。
随着文体队的名气越来越大,各地发来的演出邀请也越来越多。去年,文体队挣了12700元,所有队员却只领了一个12元的红包。文体队的音响师许刚告诉记者,很多演出都是义务的,有时商家和单位会发些辛苦费,这些钱最后都进入了帮扶队的爱心基金。
今年春节,队员们将这笔爱心基金捐给了有需要的村民。记者在爱心账本上看到,17位困难群众得到了帮扶,总金额远远超过12700元。许刚说:“超出的钱都是大家募捐来的。”为了给患癌的村民张海容募捐,队员们走上街头,筹得捐款2万元。
除了演出,文体队还组织了40多名志愿者义务打扫街道,帮助村、社区调解邻里矛盾,接送留守孩子,照顾留守老人。
(全媒体记者 颜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