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浴结束后,接近晚上10:00。温暖地拿着我的手机说。妈妈想唱歌。想呼唤看不见的翅膀。
我说该睡觉了,有点晚,不能影响大家,她说没事的,我自己唱,我小声唱,然后就在我的手机里,从全民K歌找到了隐形的翅膀,居然开启用的免流量,然后兴致勃勃的开始唱,开始的时候很小声,后面越唱越兴奋,我居然在她的歌声中睡着了。
我是被一阵咳嗽声惊醒的,原来是她自己唱得过于投入,嗓子发干了。 我说演唱会结束啦,暖暖兴奋着,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件事情,如果在我没有学习之前,我会冷暴力的处理,不行,不允许,要睡觉了,那么孩子就会在愤懑中焦灼的在床上烙饼,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我哪里还可能得到这么一个拥抱呢?其实也就是唱了20多分钟。她自己唱累了,也尽兴了。
想起来早晨,姥姥让我们吃早饭,我和暖暖都不想吃早饭,因为我是想吃老家的刮凉粉,暖暖只是想不吃早饭。她想试试自己不吃早饭饿不饿。结果是早上我逃离了,暖暖被姥爷追着喂早餐,然后撒了一裙子稀饭。
暖暖给我描述的时候是说姥姥姥爷把她按到椅子上。姥爷端着稀饭,卡着她的脖子往嘴里灌,她闭嘴拒绝,所以稀饭才淌在裙子上的。
我送她去画画班的时候,她愤恨的说,将来我要是生了孩子,我就使劲儿灌他吃饭,我要好好报复我的孩子。
我听的毛骨悚然。
对于妈妈来说,有了孩子之后,一下子就会跌回自己的童年体验。
这也让我懂得,所有的妈妈都是带着两个孩子负重前行:
一个孩子是眼前的娃;
一个孩子是过去的自己。
心理学里有一个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说的就是我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重复某一类型的经历。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这种重复,也称作原生家庭轮回的链条。而很多时候,我们居然悲哀的以为它是命运,认命了。
形成强迫性重复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从小被植入的信念和规条,在我们长大之后,依旧在无意识的运作着,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前几年,我姐姐带我父母去了台湾,两位老人一路上特别的克制,只吃旅游团带他们去吃的套餐。我姐姐说,晚上吃一些台湾的小吃吧,两位老人就是不舍得,结果,还控制我姐姐去吃,所以一路上闹的,很不愉快。
暑假我说邀请他们两个人出去玩儿,天太热了去外面山上躲一躲暑假,我妈就会对我说:去干什么?家里头有吃有喝的,想去旅游的地方还得排队。你嫌弃热开空调就行了!出门就是花钱买罪受,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里的风景,还清楚一些。
其实就是到山上凉快几天又能怎么样呢?但是老人们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难道真的是他们喜欢重复日年复一年的日子吗?大约就是不喜欢改变环境,不喜欢花钱罢了。
几十年了,于是慢慢的我也就接受了这个解释,但我没想到我并不是只接受了这个解释,而是把这个观念直接内化了。
现在想想,我父母去过这里那里,什么也不舍得,表面上这是在节省,但其实是对路费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啊。
暖暖这次期末考试之前,我们娘俩接到的一个通知去拍学而思的广告,本来暖暖只是拍广告的孩子,我只是负责送她过去,但是由于跟他一块配戏的那个女演员,拍了三四个小时了,一直进入不了状态,暖暖对导演说,我妈妈不是这么温柔的,也不是这么辅导的,这个阿姨没有我妈妈演的好。后来导演说,暖暖的亲妈可不可以试一试?化妆师给我涂了二斤粉,我一看是辅导孩子作文的,太驾轻就熟了。
我完全不需要准备时间,不需要排练,也不需要想台词,就可以非常流利的对着暖暖说出一连串的否定,还完全不带重样的,40分钟就拍完了,基本上都是一条过。而且我说的词儿,比那些脚本上的还要精彩。
表演结束后大家纷纷说我演得特别真实,甚至直接采用了我拍的那条广告。
但其实他们不知道我那就是本色出演。在我们家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个语文教师。在时间和学习上是属于高焦虑症。
我妈妈的口头禅是快快快,她是坚决不允许迟到的,而且特别鄙视那些迟到的人。比如我的爸爸,稍微慢一点就会被她责骂,肉,一辈子也做不了什么事情。
我这一次从武汉学习青少年精英培训营毕业回来,从黄陂到火车站,时间太久了,没赶上火车。我接受不了自己迟到的这个事实,然后就和家人大吵了一架。其实并不是一件改签火车票的事,而是我不能够面对自己迟到这一件事时,跟我同行的心理学老师们就劝我,既然来不及了,就好好享受武汉的小龙虾吧,晚上一起去吃饭,但是我根本就没有心思,我觉得我的肠胃堵得满满的,心里塞得很,装不下更多的东西,我赌气不吃饭,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惩罚。对自己迟到没有赶上火车的一个惩罚。
一个迟到的人这辈子没什么出息,你这样做究竟对得起谁?你哥哥姐姐都考上大学了,你要是考不上,我们一辈子抬不起头。你看看人家王老师的女儿,今年又考上了北外,你看看你,你光长得好看有什么用?不许去外面玩耍,你没资格玩儿。
听到的这样的话语实在是太多了,就像有一个存储量巨大的数据库一样,我根本不需要思考,随便就可以信手拈来,还不限量下载。
我甚至很羡慕我们班那些长得丑的女孩子,因为他们学习好,所以他们不用被关注,因为外貌跟学习有反差。
我甚至还羡慕那些农村的孩子,因为我妈妈说如果我考不上大学,连地都没得种,所以我很羡慕那些农村的女孩子,他们有退路,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去种地呀,而我们家没有,没有后退之路。
能够有孝顺能力的孩子还是做到了陪伴。否则那些荣耀都是给别人看的。
我和闺蜜张杰会在午休时候她十岁的儿子小狮子给我们俩老母亲倒水,暖暖会给我们按摩,从头到脚。
(暖男小狮子哥哥很小的时候,买米买面都是他用平衡车拉回家)
孩子真的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你给他一点爱,他就回报给你巨大的爱。
曾经有一个提问:“什么可以促使一个人改变?”
有人回答是爱,有人回答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在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有一个选项一直高居前列,那就是:孩子。
曾经有人问我:“你童年的经历,怎么会让你做到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呢?你给不了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啊。”
是的,我也曾经一度很迷惑,我没有得到过的爱与尊重,要如何给予孩子呢?但后来我忽然明白了,我是得到了“无条件的爱”的,这个爱就是孩子给我的。
很多妈妈都会发现,自从有了孩子以后,自己似乎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
这正是因为,孩子给了我们无条件的爱,融解了我们内心的坚冰,唤醒了我们的灵魂,重新赋予了我们爱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一直都在陪伴我们,帮助我们,照见自己。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曾有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中的光。
你现在为他心灵所搭建的每一砖一瓦,都是将来他抵御生活挫折的城墙和堡垒。
有一篇文章叫做给孩子的4个底线,主要是讲述给女孩子的。也奇怪了,很多啊,女大学生甚至女研究生都被没有一点儿文化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骗了,骗到深山老林里卖掉。在所有的人生教条里,孩子需要的是经验。
你没有办法,固化的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什么样的人说真朋友什么样的人是骗子,只有他在不断的经历中在和同伴的试探中,他才能够去辨明是非,才能够完整的在头脑里形成条件反射,而不至于,只听我爸爸说的怎么怎么样,我妈妈说的不能跟你玩儿。
这次武汉的8天学习,在青少年团体活动中,能够看到很多东西,其实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作为观摩团的成员,在8天的时间里闭上嘴用眼睛观看,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人生的淬炼,如果没有在经过每天晚上持续的答疑,我感觉自己就会像青少年一样的崩溃,我在第2天就开始肠胃不适呕吐。正常的青少年的成长是流畅的,而不是互相憋闷着,大家要在阳光下说实话,而不是在密闭的空间中互相的质疑探索,我感觉主办方给予这么样一个特殊的环节其实是想试一试孩子在密闭环境中的压力。是孩子在挫折中拨开云雾见天日,还是被这些东西所压垮。是勇敢面对这一切,还是被这些外界压力投降,让自己变得更加低沉消沉抑郁。
儿童时期的孩子,不管他做什么样的错事,大人们都是认可的,比如吃饭摔了碗,走路摔了跤,我们都可以去笑一笑,扶着他继续前行,但是等到他青少年期的时候,他写错了一个字,做错了一道题,都会让父母勃然大怒。这不是在指责孩子做错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成年人输不起,我们把孩子当做自己,我们不允许自己犯错,所以也就不允许孩子犯错。如果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带着他一起去做,他就会从经历中学习,带着他做的次数足够多之后,就自然形成了习惯。
同时要允许孩子有时候做不到,在做不到的时候,他更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不是斥责和挑剔。更不是绝望的下定论,说你这孩子完蛋了,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那么不像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可没有你这么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这样的孩子,在将来很有可能遇到一点小事情就会全面崩溃,因为他的抗压抗挫能力已经过载了,他只会看到自己又做错了,又没做好,将会遭到严厉惩罚。
这些孩子,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避免犯错,却不曾被温柔相待,不曾有人告诉他:“没关系,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会和你一起去面对。”
内心被这样的信任注满的孩子,才有力量在遇到困难时不被压倒,不会陷于恐慌之中,而是会开始思考:“我遇到了一个困难,那我们来一起想办法吧。”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点一滴,都是在告诉孩子,遇到事情可以怎样思考。
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
心理学家告诉我,如果一个家庭里面,爸爸或者妈妈是教师或者父母都是教师,很容易引起高焦虑。
武汉,正在上王琳丽老师给我上课,下午三四点钟,我86岁的爸爸打了个电话,给我说了一句话。“武汉天热,你要记得喝水。”
(我爸年轻的时候秒杀小鲜肉吧。)
我逃的了我妈,也逃不了我爸。
因为他们俩互相影响了六十年。
我的暖暖!你是幸运的!!因为你老妈一路在学习的路上, 伴随你从童年走到青少年。
躁动的青春期,躁动的更年期!你来吧!!我们娘俩不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