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中,李光智是康熙近臣中的核心人物,在混迹于明州和苏伊玛多的党争之间无法自拔,最终犯罪,在康熙帝亲正价勒团过程中,李光智被释放官复职,但最终因打倒陈珠和苏伊玛多两党、以及皇室娘家而被康熙降级。
历史上的李光地和电视剧中的反差很大,李光地其人在康熙一朝尤为获宠,他不仅获得了“三赐御匾”的殊荣,还被康熙帝视为“朋友”,引为“知己”,成为最受信任的汉臣。
李光地是康熙九年(1670年)二甲第二名进士,随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三年后,李光地省亲回到故里福建安溪,适逢三藩之乱爆发,靖南王耿精忠闻听李光地素有才能,便想将其招纳,但是李光地以父亲病重为由,拒绝了耿精忠后藏匿了起来。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李光地身在福建很快掌握了前线的军情,他与好友陈梦蕾一起上书康熙帝,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并建议朝廷主力进入福建。此举深受康熙赞赏,并下令参照李光地的提议部署破敌方略。李光地也因此被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在后来的收复台湾的大业中,李光地再次立功,得到康熙帝的认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李光地以母亲生病为由乞归,次年回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三十三年(1694年)任顺天学政,时母亲病逝,李光地奏请回乡奔丧,康熙帝却以“学政关系紧要”为由不准,后来李光地几次乞假为母守孝,康熙都舍不得放行。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光地被任命为直隶巡抚,在任上,李光地专注于治河,仅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子牙河工程。一定后,李光地又接手永定河治理工程,他日夜操劳,每天亲自巡察工地,敦促工匠们赶工,原本预计一年的工期,李光地用了40天就完成了,康熙得知后,特赐李光地一块匾额“夙志澄清”。
在直隶巡抚任上,李光地的确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曾上奏朝廷赦免百姓“偷垦之罪”,从一定程度上革除了清初圈地的弊端,保证了百姓耕种田地的权利。同时他还设立了常平仓,在灾荒之年赈济百姓,上书减免赋税,废除了“十家连坐法”、“凌迟”、“灭族”等酷刑峻法。
由于李光地治理地方政绩卓著,后累迁至吏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赐御匾,上书“夹辅高风”,两年后,康熙帝第三次赐李光地“谟明弼谐”的御匾。
康熙帝与李光地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可谓“情虽君臣,义同朋友”。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康熙帝都习惯征求李光地的意见,而且多采纳之。甚至在废立太子这样敏感的大事上,康熙帝也参考了李光地的意见,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复立废太子胤礽。
尽管李光地深受信任,为官为学都有突出的成绩,但是他身上同样也有污点,在他为官的大半生中,参奏弹劾之声不断于耳。早在三藩之乱时,他出卖挚友陈梦蕾,将两人共谋的平定大计据为己有;后来母亲去世时,李光地不回籍奔丧,违背孝道,贪念官职等等。
可是,这些非议并没有动摇康熙帝对他的信任,而且康熙帝还时常为李光地澄清,向群臣解释说:“光地并非不孝或贪念官职,他曾多次请辞官,只是朕不允罢了。”
李光地晚年多病,曾患有恶疮、疥毒,几乎不能行动,他多次乞归故里都被康熙帝拒绝,康熙帝对李光地关怀备至,时常赐药,甚至还亲自指导治疗方法。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病逝,康熙帝闻讯深为悲痛地说:“朕知之(李光地)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亦无有过于光地者”,意思就是说最了解他的人就是李光地。李光地的一生有功也有骂名,但客观地讲,他的功大于过,其正面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