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了很多大IP小牛肉电视剧,但这是最爆炸性的电视剧,所有人都暴跌了。就是《娘道》。
相信关于这部剧,很多人早已有所耳闻。
一边热度爆表,大比分领跑第二名,拿下了两个黄金档卫视的收视冠军,连平时从不关心家庭剧的年轻人都在讨论它。
图片来自卫视那些事儿
一边口碑奇烂,豆瓣只有2.6分,86.1%的人给了最低分,堪称教科书级的“腐朽女德班教学现场”,《中国妇女报》直接批它是把“把毒瘤扮成了鲜花”。
《娘道》豆瓣评分截图
中国妇女网官微截图
名场面:一言不合就下跪。
名台词:我要给你生儿子!
面对大家的疯狂吐槽,导演郭靖宇发了一篇微博长文讲述这部剧曾经的遭遇,称在开播之前被某卫视要求找“大神”买收视,价格高达每集90万,不买就不会获得成功,比如《天盛长歌》因为不买收视而遭到了腰斩。
截图来自郭靖宇导演微博长文
导演认为是自己拒绝了这个行业“潜规则”,所以《娘道》也遭到了报复,得到大量差评是“有组织的黑”,大家批评的那些封建落后思想,他也在批判的。
截图来自郭靖宇导演微博长文
炮轰收视率造假,指出行业乱象固然勇气可嘉,但怎么看都觉得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些避重就轻。
毕竟《娘道》的导演郭靖宇,以前也拍过不少年代剧,比如《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等等,口碑都没有这么惨,甚至还有8分多的佳作。
为什么这次的《娘道》掀起如此的轩然大波?造成如此两极的口碑分化?
这其中不只有电视剧的本身问题,也是审美分级的现实现状。
首先毋庸置疑,《娘道》是个集各种奇葩剧槽点于一身的大奇葩。
里面的女主角柳瑛娘,竟然难得的攒齐了“封建苦情”“圣母白莲”“开挂玛丽苏”等等所有年轻观众最讨厌的俗套光环。
她苦逼,天天三从四德重男轻女,却还是受到各种封建思想花式迫害,从小被祭河、嫁人被宅斗、丈夫挂了、孩子丢了,自己还被土匪抓了……从头哭到尾,坚持逆来顺受不反抗。
她抢手,剧中所有的男人都爱他,丈夫的亲弟弟爱,丈夫的结拜兄弟也爱,土匪头子对她一见钟情,军队将领也要娶她……可惜她的心里只有一个男人,她儿子。
最神奇的是,她还是体质满格的天选锦鲤,什么投河、难产、摔悬崖都是小case,胸口中枪都能满血复活……背着老人小孩走山路,连精壮土匪都追不上。
除了价值观、剧情逻辑时刻掉线外,女主角分不清是哭是笑的僵硬演技,和一秒把人变没的尴尬特效也相当赶客。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导演郭靖宇曾经提到的一句话——“这剧根本就不是拍给年轻人看的”。
“我是个年轻的老导演,从事艺术工作28年了,从第一天起讲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包括很多坐在电视机前的中老年观众,他们不会上网、不会付费买视频网站会员,如果都去为年轻观众拍戏,他们在电视上看什么呢?我不反对为收视率服务,但我觉得为人民服务更高级。”
在网上疯狂批评的你们,根本不是人家的目标群体啊!
《娘道》就是一部专为思想传统、观念固执的老年观众量身定制的逆袭爽剧啊!
故事年代和主题价值观,契合了老一辈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观念。慢到仿佛自动开了0.5倍速的台词节奏,也照顾了老年人的看剧习惯。
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看来太过狗血的桥段,在老年人眼里却是必不可少的“精彩”,什么婆媳对峙啊、捉奸偷人啊、手撕鬼子啊…《娘道》里面全!都!有!
前面虐得有多惨,后面笑得就有多欢,一步步逢凶化吉喜提大团圆的瑛娘,在爷爷奶奶眼里就是个大女主好嘛!
只不过,引发舆论崩盘的是个巧合——国庆假期。
给这剧差评的时间点大多集中在10月上半旬,而这里面又有很多是国庆回家,被迫和长辈一起看了这剧才惊讶的发现,都8012了电视上竟然还有这种一鼻子尘土味儿的存在。
这种因“三观不合”造成的代际割裂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比如今年年初的票房黑马《前任3》,以豆瓣5.5分的评价砍下近20亿票房,口碑两极化程度简直不输《娘道》,有人喊着“俗”“尬”“烂”,也有人为它流泪N刷。
《前任3》豆瓣评分截图
在过去几年的大银幕上,像这样“票房很高但口碑分化”的案例大把大把,《情圣》、《小时代》、《西虹市首富》……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因为真正光怪陆离的不是奇葩影视剧,而是现实本身,《娘道》们大行其道的背后,是审美分级已经到来。
审美分级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01
平台受众的急剧变化
在一家老小围着一台电视机的年代,电视节目少,有啥看啥,啥都一起看。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平板、手机和院线逐渐取代了单一的电视荧屏,留下来在家乖乖看电视的只有年长的那一辈人。
从而形成了“我们抱着手机刷网剧、美剧、日韩剧,他们守着电视看抗战、宅斗、年代剧”这样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因此,很多电视台已经放弃年轻观众,开始迎合中老年人的胃口。
02
学历造成的审美差异
不管你承不承认,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少数。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1982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仅为443万,1990年增加到1576万,2000年增至4402万,2010年进一步增至1.18亿。到2015年,高等教育人口达到1.7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4%,每年提高不足一个点。
虽然人无三六九等,但学历带来的差异包括并不局限于三观、认知、审美、眼界、需求……
你以为大家都喜欢听周杰伦,但大街小巷广场上放的更多的音乐其实是凤凰传奇。你以为大家喜欢到知乎上看精英的故事,但更多人每天刷的其实是快手上的土味老铁。
那些你以为“很low”的通俗文化,其实就像拼多多一样沉淀在最基础的受众群体里。
03
小镇青年的飞速崛起
小镇青年一般指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年轻观影者们。能抓住他们的胃口,就有极大概率变成爆款。
比如之前提到的票房黑马《前任》系列,根据电子售票平台的数据显示,《前任3》的票房收入,确实都是来自于二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在看,一线的票房占比只有12.3%。
截图来自猫眼专业版
电影里那些“女人的黄金期只有几年”,“给女人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她,但不花钱的男人一定不爱她”等等感情金句,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敢苟同,但这确实是大部分小镇青年的感情观。
那些看似狗血抓马的剧情,恰恰满足了他们在平淡生活中对感情浓度的期望和需求,一如快手上情感小剧场的存在一样。
另外, 2018年前三季度城市电影票房数据显示,虽然北上广深的市场广阔,但增速已经被二三四线反超。
图片来自电影票房吧
可见相较于忙碌的大城市青年,小镇青年可支配收入与工资收入的相对比例高且闲暇时间多,文化产业竞争环境也相对比较宽松,娱乐消费市场潜在发展空间较大。
04
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带来的生活文化差异,在影视剧作品上的影响是不可避免,这一点在喜剧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北方观众,一般难以get无厘头、粤语语境带来的笑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春娇救志明》,当时广东的票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38.7%,而辽宁的票房占比仅为1.5%。
而南方观众,也不习惯相声包袱、东北话语境下的笑点,像《煎饼侠》、《祖宗十九代》这类喜剧片明显在北方更吃得开。
05
互联网造成的信息茧房
人们总是习惯性被自己的兴趣引导,从而对“顺眼”的事物格外关注,而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算法技术则加剧了这个状态的变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头条新闻,还是购物看剧,现在系统都特别人性化,会为每个人的兴趣定制专属的内容推荐。
事实上,信息时代的每个人都活在大数据“猜你喜欢”“为你选择”的世界里。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世界?其实你只看到了自己以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