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大戏是偶像剧,染红了大江南北。
虽然剧情血淋淋,演技夸张,但人们似乎喜欢吃帅哥美女。
那时的台剧无不收视爆棚,被竞相追捧。
但是如今,台剧的老一套已经被观众们所诟病。
就在人们开始质疑,台剧是否就要从此没落的时候。
一部台剧就以黑马姿态迅速用口碑获得观众们的口口相传,火爆了朋友圈,豆瓣评分也高达9.3分——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与台剧以往的肤浅无脑不同,本剧却是难得的复杂深刻。
它根据一个真实案件改编,而这个案件就是16年引起台湾上下一片哗然的“小灯泡事件”。
一个3岁女童“小灯泡”骑着脚踏车跟随着母亲去接祖父时,被一名恶徒从后面跟上,拿起菜刀直接砍向她的脖颈。
顿时身首异处,当场死亡。
而在警方后期的调查中发现,罪犯是一名精神病患者。
民众们愤然,如此的恶徒简直死不足惜。
但是让人惊奇的是,案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小灯泡”的母亲却反对死刑。
“如果我们这么轻易就判处死刑,而不是弄清楚这样的精神病患者是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么这样的惨案只会不断发生”。
母亲的态度引发出我们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两方在不自知中角色的转变,互相的拉扯又会牵扯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同样一件“无差别杀人”案件。
一名男子走进电影院,朝着众人连续叩响了扳机。
剧集没有简单地炒热点,描述事件的始末。
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两年后事件相关人们,身处于不同的立场,不断交织碰撞的生活。
一边是律师王赦。
一个在外人眼中靠热点案件造势,帮助杀人犯逃脱罪名的恶人,被键盘侠在网络上辱骂,甚至被人当面泼粪。
但是他的心里却有着自己的正义评判标准,他认为政府迅速地判决死刑,只是为了平息民愤而做的一件最简单最无用的事情。
留下罪犯探寻事件发生背后的社会原因,才是根本解决“无差别杀人”事件的正确道路。
一边是受害人家属。
母亲宋乔安作为一个新闻人,在孩子死亡后性情大变,埋头于工作,成为女魔头上司。
生活中只能靠酗酒来度过那些难受的日子。
这里说一下,宋乔安这个角色是由知名演员贾静雯饰演,当年的赵敏如今风采依旧,岁月在她身上除了沉淀演技之外,竟然没有带走她一丝光彩。
演技打动人的同时,颜值还是那样能打,举手投足之间的魅力无人可挡。出演这样一个失去孩子的可怜母亲,着实我见犹怜。
女主父亲刘绍国同样作为一个新闻人,虽然对于罪犯的仇恨无法消解,但是依然同意了律师的建议,同意进行“无差别杀人”事件的报道并且揭露政府的司法漏洞,他要弄明白事件的真相。
故事的第三边是杀人者的家属。
事件发生后巨大的报复压力只能让他们隐姓埋名躲藏起来,一辈子抬不起头。
其中妹妹换名为李大芝,因为聪明机灵,被宋乔安留在身边跟随学习。
了解到自己的上司就是哥哥案件的受害者,她的内心无不忍受着煎熬。
把被害者母亲与杀人者的妹妹联系起来,被害者的父亲与辩护律师联系起来,这其中的戏剧冲突不言而喻。
其中体现的社会问题之尖锐也不得不让人乍舌:
新闻人如何自省?死刑需不需要废除?杀人者的家属是否需要受到惩罚?
人们永远觉得自己在做着最正确的事情,殊不知,在某些行为下,我们可能就是恶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