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播放有两部《创业》题材的都市剧。一个是林心如女制作和出演的大戏《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在宇爱腾的三大平台上播出差不多一半左右。一个是李武主演的《青春创业手册》,已经一次性释放了爱奇艺的全集。
有意思的是,两部剧刚好在气质上形成了对比。前者是“三姐妹”相爱相杀携手并进的故事,后者是“三兄弟”组成的“失败者联盟”组团逆袭的故事,一个聚焦到更为普遍的餐具业,一个是跟紧时代的VR(虚拟现实技术)行业,各有各的创业之道与情感输出。
影视剧中的创业元素从不缺位。一方面,每一次经济转型升级,都会吸引着无数创业者投身新的商业浪潮,一夜暴富的创业故事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在“人人只想给自己当打工人”的时代,创业话题永不落伍。
此外,宫斗、权谋剧受限,创业就成了最好的“爽剧”模板,例如收官不久的《赘婿》。
但创业剧较少被拿来归类,它常常以“主题”或“线索”的形式存在于历史传奇剧、行业剧、都市言情剧等类型剧中。如今连职场剧都能“独立行走”了,而创业剧却要被冠以“青春励志剧”“都市商业剧”等头衔,才觉得对得上观众的口味。
提起创业剧,总是编剧苦心孤诣,观众叫苦不迭,难以“相爱”。
当然,“有颜值有里子”的创业剧不是没有,它们能架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书写先驱者的筚路蓝缕,亦能借着日常的真实桥段堆积出普通人的滚烫情感。这样的剧不易得,要么历经数年的素材积累,要么依托编剧自身的真实履历。
创业剧难做,有招可循吗?
“重创业”与“微创业”
我们先来给创业剧进行一个粗浅的分类。
首先是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一般属于“重大题材”的创业剧。
它往往站在历史的视角来呈现某一领域的兴起、变革以及发展历程,常以一/几个家族的兴衰,或者某一人物的传记作为叙事主体,来呈现“创业史”。这类“创业史”的主角往往由多重原型人物集纳而成,且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
例如2002年由山影出品的《大染坊》,便综合了山东实业家的故事,刻画了陈六子(侯勇 饰)等人拥抱新技术,运用工业印染技术,在风云激荡的年代纵横商界的故事,也是较为经典的“逆袭”故事。其中蕴含的生意经给现代商人看也大有裨益。
《大染坊》孔笙导演与高满堂编剧合作的“工农商”三部曲《闯关东》《钢铁年代》和《温州一家人》,一部描绘了山东人家背井离乡闯关东的故事,一部还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建设发展的历史,还有一部浓缩了温州人的创业奋斗历程。三部作品既有史诗级叙事,又包含个体的命运抗争。
《温州一家人》另外还有2009年以中华老字号“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为原型创作的《一代大商孟洛川》,2006年由阎建钢执导,二月河、薛家柱联合编剧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等剧。近几年的此中代表当属2017年播出的《鸡毛飞上天》。这部作品由张译和殷桃主演,以一对命运坎坷的夫妻为主角,以三代人的创业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义乌改革发展30多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另外还有2018年蒋雯丽主演的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剧,《大江大河》也能算在里面。
其次是反映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处于行业转折点上的创业者故事,它在时间跨度上小于“创业史”。此类创业剧大多将故事背景落于互联网时代,创业机会看似随处可见却又转瞬即逝,创业者是站在时代浪尖上左右摇曳的人,要么创造商业神话,要么陷入绝境。因此,常常借主角故事来塑造创业者群像,商战博弈、人性挖掘是主体内容。不过,此类创业剧的主线最易偏移,一不小心“创业”就成了情感的客体。例如2016年朱亚文等人主演的《合伙人》,讲述了三个大学生抓住互联网全面扩张的机会,成为网络游戏、服务网站、智能手机等领域的领军人物的故事;2018年安建执导的《创业时代》,讲述了软件工程师郭鑫年想到了以语音的形式发送手机短信的创意,于是研发手机软件魔晶走上创业之路的故事。剧中偏于狗血的情感戏实际上是帮了倒忙。
正在播出的《青春创业手册》则以正在到来的5G时代为故事背景,反映了中国光谷创新创业热潮,讲述了三位合伙人放弃安稳职场生活艰苦创业,屡经背叛、算计后,最终打败了昔日搭档的创业复仇故事。最后一类创业剧最为常见,它以“创业”为叙事元素,情感、成长才是叙事重心,可暂且称之为“微创业”。此类剧作大多为漫画、小说等IP改编剧,所聚焦的行业较为普遍,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改编自柴门文漫画《女强人俱乐部》,“创业”仅是将三位女性聚集在一起的引子,她们各自的爱情故事,以及彼此的磨合成长占据了大部分篇幅。
2007年田海蓉、邓超主演的《女人不哭》是一部都市情感剧。讲述了女主遭遇家变,带着弟弟妹妹通过开饭馆奋斗成酒店集团老总的故事,算是早期的“大女主剧”;2012年同样由邓超主演的《相爱十年》,改编自慕容雪村所著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讲述了普通白领在创业中改变命运,经历得失考验的爱情故事。
《相爱十年》时间稍近的比如2018年赵宝刚执导的青春剧《青春斗》,其中涉及的几位女主大多在毕业后经历了备受考验的创业过程;同年播出的改编自小狐濡尾同名小说的《南方有乔木》,是一部以无人机行业为背景的都市情感剧;去年播出的由李易峰、江疏影主演的《我在北京等你》,是一部辗转于异乡与故土的爱情创业剧。《赘婿》也可算在其中。创业元素贯穿在赘婿宁哥振兴苏氏布行的全过程中,“拼刀刀”活动、大数据卖衣,男主借现代商业思维玩转古代商业,依此制造了大量爽感。
三对辩证关系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这句话用来形容编剧合适,用来形容写创业剧的编剧更合适。
隔行如隔山,更何况创业作为一个“从0到1”的过程,本身就自带传奇性,“近了”不现实,“远了”观众不相信,创作过程必定几番进退维谷,须得将大量素材反复甄选。
第一类创业剧有追溯历史的难度,第二类有商业博弈的取舍和创新的考量,第三类有类型糅杂的难题。
回看以往创业剧的面貌,最值得纠结的大概是三点。
一、传奇与落地。
当一个崭新的行业、陌生的背景展现在观众面前时,“太假了”是最容易出现的评价。观众往往善于在以往的思维模式里寻找现实主义。职场剧尚有容易自我代入的人情世故可摸索,日常的工作经验可观望,而创业剧就没那么幸运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除了创业者本身,他人很难下定论。创业故事是具有传奇性的,创业者本身或许是要比普通人更“疯狂”,更理想主义的。另外,创业者的“社交圈子”是范围最广的,但主要角色又不能太多。因此便需要在一个角色身上赋予多重戏剧任务,形成戏剧巧合。这就使编剧在了解真实案例之上,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假定空间”。例如《创业时代》。为了使这部剧能够在大环境下得以成立,主创将时代背景做了架空处理,试图以戏剧真实传递创业者的理想主义、热血精神,这一点备受争议;《在远方》中三位主角始终不稳定的“三角”关系是观众讨论的焦点,这也是编剧为了构建群像所做的冒险尝试。
二、专业性与趣味性。
没有人会在一部创业剧中专心学习创业理论和指导,研究某行业内的技术变革或未来畅想,即便全民想创业,但创业剧中的经验或许换一个环境就会失效,观众要的不是科普,而是共情。创业剧最能够传递给观众的是创业精神和创业原则,前者是“流水争先”的勇气,后者是“滔滔不绝”的能力。《鸡毛飞上天》是此中翘楚。该剧既有义乌改革从鸡毛换糖到货物交换,从百货商摊、品牌商品到互联网电商的真实案例,又向观众传达了不言放弃的创业者精神,以及维护爱情与家庭的朴实信仰。陈江河和骆玉珠的坎坷爱情线也融合了创业步调,增加了趣味性与虐心看点。
三、商业竞争与人性温情。合伙人之间在并肩作战中兼具利益冲突,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充满了试探与博弈,创业者与时代背景下的众多创业者之间也处处是提防与竞争。主角团相约在咖啡馆聊创意、拉投资的情节大多数创业剧都要上演一番,商业上的勾心斗角与成王败寇,也是强情节的最佳选择。巧妙地在商业竞争中体现人性温度以及中国人的社交哲学,也是创业剧可以突破的方向。
《天道》
2006年由王志文、左小青主演的《天道》,便以洞察人性的方式,赋予了超脱“创业”概念的人生之道,打开了窥探生活真相的窗户;《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虽创业部分不够有说服力,但也通过女性友谊的展现,传达了不能因工作失去生活这一新鲜观念。
待播创业剧“轻装上阵”
从目前看来,史诗级的创业剧依旧依赖头部公司和顶级编剧,而中小影视公司或年轻团队则大多尝试“微创业”,或涉足踩在行业转折点上的新兴领域。不过在待播剧当中,倒也有新的创作团队加入。
小糖人以青春剧起家,去年一部竞技题材的《棋魂》口碑不俗,都市创业题材的《我们的时代》是其待播作品。该剧现已杀青,讲述了九十年代初,在燕京大学读书的两位穷学生电脑天才,努力创业成为了国内第一批互联网创业人的故事。
由烈火影业、长江文化出品,胡一天、钟楚曦领衔主演的创业题材青春剧《青春须早为》也早早加入了待播剧的行列,预计今年与观众见面。
由曹盾、赵兴执导,贾乃亮、乔欣主演的现代都市剧《创想季》以“互联网+”的思维和全新的商业模式为看点,讲述了初出社会的青年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故事。该剧在2019年底杀青。
优酷出品的《走起!我的天才街坊》由韩东君、彭小苒领衔主演,讲述了科技怪才陈潇与金牌猎头沈诺因AI相遇,二人相伴共同创业、相互治愈的故事。
3月9日,由九夏星光(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导演梁佳豪执导,演员王润泽、叶思浵、姜杉、金贤正等主演的青春创业剧《加油吧,程序员》开拍,是一部天才程序员带着研发程序在资本市场碰壁创业的故事。由新丽传媒、贤君影视联合出品的《纵有疾风起》,是由靳东、宋佳、田雨、杨玏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也是腾讯2021年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剧讲述了遭遇女友背叛经历破产的唐尘,重新振作实现二次成功创业的故事。腾讯的另外一部古装女性传奇剧《汴京梦华图》,同样是一个创业故事,目前还未官宣主演阵容。
可见,创业故事向青春化严重偏移,“微创业”成创业剧主流,而偏向重大叙事题材的“创业史”,尤其是历史传奇剧则令大多数影视制作团队望而却步。这其中有创作难度的考量,也有古装剧市场处于冷静期的缘由,不如青春题材的“微创业”轻装上阵,以小博大。当然,还有一批“革命历史”“古代传记”等重大题材的剧作在陆续筹备、制作中,目前无法判断其“创业元素”的占比,期待更多影视公司拥抱创业题材,通过创业者的故事为每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立传。【文/申兑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