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特辑《扫毒2》确实值得称为“天地对决”。
从开篇到结束,枪战、拳战、心战到最后中环的地铁大战。100分钟毁天灭地,敌我两伤,竟然重新有了些香港电影最繁荣时候的味道。最近几年,稍微令人满意一点的香港电影,我们都说“有港味”。《追龙》有港味;《杀破狼》有港味;《拆弹专家》有港味;现在《扫毒2》也有了点港味。品评香港电影,似乎人人都变成了“鸡有鸡味,鱼有鱼味”的广东人,港片必须有港味。
到底什么是港味呢?我不是浸淫着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长大的人。只是现在再回看那些曾经为人称道的港片时,总觉得只担得了还好二字。后来香港导演纷纷北上,和留守弹丸小城的一波显得泾渭分明。开始有人感叹,港味不再。
突然领悟到港味二字,其实是到了《寒战》出现的时候。所谓港味,其实就是一座城市的导演们,对这座城市的信心所在。黄金年代的香港电影,无论多么快销,永远相信能卖埠,永远相信能在周五午夜场的时候票房爆满夺得次日头条。
最近几年,就是这种状态慢慢回勇的时刻。无论是王晶、邱礼涛、还是梁乐民、陆剑青,重新回到香港,重新拾起对这座城市的信心,让电影中的港味回到品评电影的舌尖上来。
不过比起来,香港电影永远有一种属于市民的趣味。是消费时代里,满足人们没心没肺的娱乐与谈资的商品。就像商场里的快时装,一季之后,缩水起球,不会再穿。
北上的王晶大概就是那些欧美品牌,迅速摘取当季流行,最快的速度送到人们手中。邱礼涛倒更像优衣库,也是快手,但输出稳定,不功不过。
《扫毒2》就是这样打着邱氏烙印的作品。剧情真的重要吗?也许并不。只要看得开心,看得爽,人人买票进戏院就好。所以《扫毒2》存在着不少难以忽视的剧情瑕疵;但中环地铁大战的一场戏,又足以让人看得血脉偾张。用现在电影公司喜欢的话来说,“下沉了”。
陈木胜拍《扫毒》的时候,还像是工坊匠人的作品。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三人的兄弟情,有着丝丝复古的热血。三雄对手,两个只能活一个,带着宿命感。
到了《扫毒2》,邱礼涛俨然变成了拍电影的人工智能。从电影元素到输出成片,不带感情的一条龙。枪声猛烈,血色鲜红,一切都只要最直白的感官刺激就好。虽然在人物关系上,力图再次与《扫毒》中的三兄弟建立起呼应。
但你我都知道,邱礼涛的本事不在此。动作快,让他根本无暇去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连他自己都说,文戏比武戏难拍,拍片中一场葬礼戏的时候,压力大到不行。这话姑且听之。可能这是港人对媒体说话时惯有的口吻。看到成片,确实能够说明一点,邱礼涛的文戏与武戏之间的差距,可能比快手和抖音间的差异还要大。
好在邱礼涛的电影是稳定的——永远不会太难看,而且卖得也不错。这实在像极了优衣库。快时尚们都有一颗想要变成高级品牌的心,偶尔去和设计师们玩一些风格上的交叉。但快时尚们存在的意义,是为这个庞大的市场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邱礼涛大概也是如此。可能他真的没办法拍出“天地对决”一般的电影。但是他一年三五部的产量,让吃电影这口饭的人有工开,让看电影的人在影院里有片看。没有这样的基础,所谓电影工业,大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