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杀人魔是19禁韩剧中常见的路数。
比如《窥探》里的韩瑞俊。
《voice》里的毛泰九。
《恶之花》里的白熙成。
共同点是,帅。
既让人不寒而栗,又让人欲罢不能。
不过,这样的变态杀人魔是为了强化戏剧性,并不真实。
最新一部19禁韩剧,同样将目光放在这些极恶犯罪者身上。
开篇就是十几名女性被奸杀的连环杀人案。
尺度之大,剧情之限制,让人不敢直视,但又忍不住往下追。
但这部剧的角度却不同以往。
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倾听、挖掘那些极恶杀人犯的内心想法。
试图还原出他们最真实的行为特征。
而且良心制作,口碑不俗,绝对是开年最值得追的一部韩剧。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它——
《解读恶之心的人们》
악의 마음을 읽는 자들
本剧主演金南佶,演技不用多说。
当年在《善德女王》里,凭借「毗昙」一角,不知虐得多少女孩撕心裂肺。
本剧刚播两集,口碑、热度都在上升期。
实时收视率,已经反超至第一位。
这部剧的题材,更是公然叫板网飞。
它瞄准的对象,是现实中存在的特殊职业——「犯罪侧写师」。
所以本剧其对标的正是网飞在2017年,联合名导大卫·芬奇制作的热门剧集《心灵猎人》。
犯罪侧写,是最近几十年才建立的现代刑侦技术,指的是:
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
从而分析出其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
犯罪加心理,一听就是绝佳的高能烧脑题材。
《解读恶之心的人们》讲述的,正是一名普通警察如何成长为韩国第一代「犯罪侧写师」的故事。
本剧改编自纪实类小说——《追逐怪物的人》。
书的主人公,则是韩国史上第一位犯罪侧写师暨犯罪学博士,权日勇。
有如此详实的文本打底,故事性自然有了保障。
另外,相比美剧冷峻写实的风格,本剧保留了韩剧的最大特色——细腻丰富的情感描写。
让人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增强了代入感。
该剧的背景,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这一时期,韩国涌现了很多连环杀人犯。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华城连环杀人案。
14名女性先后被抢劫、强奸和谋杀,凶残程度令人发指。
2003年的经典电影《杀人回忆》,正是以此案为原型。
《解读恶之心的人们》中,也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乱象。
而且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案件发生在首都首尔。
1998年,主人公宋河英(金南佶 饰演)还是一名普通警察。
此时,首尔连续发生了十几起入室抢劫案,受害者均为女性,而且都被残忍奸杀。
凶手被媒体称之为「红帽子」。
因为有目击者称,嫌疑犯是戴着一顶显眼的「红帽子」。
彼时,许多模仿者不断涌现,甚至还出现了「未成年连环杀人犯」。
这种乱象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韩国在经历前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后,经济开始放缓,贫富差距拉大,离婚率也居高不下。
各种社会问题随之浮现。
「红帽子」之所以心理扭曲,成为变态恶魔。
根源来自于他不负责任的父亲。
他父亲从小就打骂他,甚至还亲手将他送进孤儿院。
未成年的模仿者也一样。
他父亲整日酗酒,喝醉后就家暴母亲。
还每次将其剥个精光,进行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侮辱。
后来,母亲不堪忍受逃跑了,父亲也消失不见。
他从此和奶奶相依为命,种下了暴力的种子。
「红帽子案」发生后,媒体的大肆报道,无意间让这个未成年人萌生了犯罪动机。
他模仿「红帽子」,并附带上父亲的家暴方式,在别人身上发泄自己被抛弃的愤懑。
这二人无疑是一组对照。
社会的恶,涂抹到白纸样的孩童身上。
激发出人性的最阴暗面,生长出更多的恶。
更可怕的是,他们对杀人行为毫无愧疚之意。
时代的变化,急需对犯罪心理进行深入研究。
可那些位居高位的警司们,却故步自封。
宁愿用烂方法,也不愿用新方法。
「红帽子案」久久没破,上头居然决定「钓鱼执法」。
寒冷冬夜,警察们每晚都要浓妆艳抹,扮成女人在街头小巷流连,试图引杀人犯上钩。
这种方式简直是侮辱罪犯智商,能破案就怪了。
一线警员们也知道这方法没用。
可迫于上级要求,不得不敷衍了事。
除此之外,警察们的刑事司法理念也严重落后。
「未成年杀人犯」第一次杀害女孩后,敏锐地擦去了所有指纹。
使得当晚曾经到过女孩家的男友,被误认为是凶手。
男友很快被抓捕归案,当然死不承认。
于是,宋河英的上司便一顿棍棒伺候,搞「私刑逼供」。
河英上前制止,上司却搬出一套自己的逻辑。
人们对于连环杀人魔咬牙切齿,是能理解的。
但作为警察,科学破案本是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
可惜,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河英成了「不知变通」的异类,还因此受到了警局所有人的排挤。
此时的韩国警察界,不论是方法还是观念,都停留在粗放的旧石器时代。
急需一个先行者来引领。
这个人,就是首尔鉴证科科长。
鉴证科的成立,是司法科学化的重要一步。
它打破了传统的证人证言和主观断案。
将犯罪证据提到了至高地位。
这一次,他依然走在司法科学化的前列。
科长系统学习了美国FBI「犯罪侧写师」理论。
同时敏锐地观察到韩国社会的变化。
他不断奔走,一心想要筹建韩国自己的「犯罪行为分析组」。
但上头的老顽固们,没一个把这事放在眼里。
科长没有就此放弃,他早已相中了建组的最佳人员——河英。
在他看来,河英具备着「犯罪侧写师」应有的全部能力。
首先,是强烈的同理心。
这种同理心,在河英幼年时就已经展现。
童年河英和母亲去公园玩,不小心失足落水。
居然在水里看见一个女尸。
但奇怪的是,他没有害怕,甚至向她伸出了手。
在他和女尸被打捞上来后。
众人都在围观看热闹,嫌弃尸臭难闻刺鼻。
只有他跑上前去,为一个生命的消逝悲伤不已。
然后轻轻帮她盖好露出双脚的裹尸布。
在日后的很多年里,他一如既往。
警察冬夜蹲点时,其他人都想着赶紧回家。
只有他,在执勤结束后还主动巡逻。
因为「想想受害者的话,这点苦就不算什么了」。
其次,他对罪犯心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一次,他偶然抓到了一个「红帽子」的模仿者。
上司说:
「我对这些人渣的内心不感兴趣。
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出生的。」
这代表了当时人们对待罪犯的典型心态。
认为他们都是天生的恶魔,一出生便十恶不赦。
而警察们的天职,就是捉拿罪犯,别无其他。
但河英却不自觉地开始琢磨这个罪犯的动机。
其实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感性。
准确点说,是对他人的感性。
一般警察探案,最需要的就是严密的逻辑推理。
但犯罪侧写师除此之外,还需要拥有强烈的情感。
因为他要做的,是探心。
只有找到打开罪恶心灵的密钥,才能抓住凶手。
而在河英没有入组前,他就已用自己的直觉,采用许多「犯罪侧写师」的方法,成功破解了连环杀人案。
女孩男友在被屈打成招时,正好遇到了刚被抓获的「红帽子」。
「红帽子」一眼就断定,这男孩不是杀人凶手。
河英对此十分好奇,于是主动找「红帽子」交谈。
没想到,这次谈话让他受益匪浅。
他开始了解凶手在犯案时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也找到了侦查的突破口。
甚至悟出了一个真理:罪犯的心理,罪犯最清楚。
他不知道的是 ,这种跟罪犯交谈的方式,正是美国FBI「犯罪侧写师」已经采用的。
另外,在与「未成年杀人犯」一对一审讯时。
他先是故作轻松,让对方放松警惕。
然后不断挑衅,磨掉他的耐心。
等审问到达高潮时,他趁机拿出重要物证:
少年在门牌上做的记号,以及受害者照片。
一举击破了少年的心理防线,令其不得不认罪。
所有这些,无师自通,全基于他对人心的时刻关注和深切洞察。
不得不说,是个「犯罪侧写师」天才。
然而,一切不会这么简单。
真凶抓捕归案后,警察屈打成招的事件上了头条新闻。
群众们纷纷在警局门口游行示威,强烈抗议。
这无疑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司法公正的渴望。
而当民众得知,河英在抓捕罪犯时,曾经向万恶的「红帽子」征求建议。
他们又无法接受,认为这是警察无能的表现。
旧思想已经瓦解,新思想还未建立。
这就是当时韩国面临的社会现实。
刑侦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它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是观念上的。
不仅是警察界的,也是全民众的。
而这背后,是无数先驱者的探索和努力。
他们敢于瞄准更高的目标。
打破屏障,触碰星辰,让未知变成已知。
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整个长夜。
从目前看来,这个故事后面的潜能还非常巨大。
希望后面可以继续保持质量。
做一部从头至尾的良心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