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结束的《心灵法医》大家看到了吗?
虽然是情节牛,但远处的直男法医还是很搞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的刑侦剧都越来越偏爱法医题材了。
黄宗泽那部《我知道你的秘密》刚完结,就又来了一部《心灵法医》,对于悬疑刑侦爱好者本豆来说,法医看多了也想换换口味。
所以...不甘心的豆子找到了一部15年前的讲犯罪心理的国产刑侦剧——
《沉默的证人》,也叫《死亡日记》。
豆瓣评分8.9,看完之后豆子真觉得自己看晚了。
(一定是当时太小了...原来十几年前的国产剧讲起犯罪心理来这么带感!
今天豆子就带大家see see这部最该是经典的刑侦剧。
---讲犯罪心理学,这部剧真的很专业---
这部剧围绕一件连环杀人案展开,一上来就很高能!
一个女生在车里被害死。
转眼一年后,又一具女性尸体被发现遗弃在荒山上。(没有马赛克!
警察一调查,一搜山,结果又发现五具尸体。
被害时间断断续续间隔好几年,都是年轻女孩,这谁不慌?
所以警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两个男主可以说代表两个方向——
传统刑侦和犯罪心理分析。
董永饰演的男主一袁可为从刑侦的角度抽丝剥茧寻找线索,调查作案车辆,反复调查凶手的作案行车路线。
寻找目击证人,走访询问。
林熙越饰演的男主二周马则从研究罪犯心理的角度下手。
找犯罪动机,给罪犯做心理侧写。
调查每一个受害者背后的故事,从而找出她们的共同特点。
这种两个人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人设是不是很带感?
But这部剧更带感的地方是通过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案件,找出罪犯。
第一集的一个小案件就先让豆子开了眼,通过一封敲诈信就分析出来了这么多东西。
先是分析信的文字和语气——
看出嫌疑人的目的和企图是“世俗目的”(就是为了钱。
根据信的遣词造句——
能分析出敲诈者的文化程度,大致年龄段。
还通过信的行文“跟音关系”、句式——
分析出敲诈者的性格特点,严谨不张扬。
一封信就能解读出来这么多东西,不愧叫“沉默”的证人!
---谁说国产剧讲不好犯罪心理学!---
说到有关犯罪心理的刑侦剧,豆子最先想到的就是美剧《犯罪心理》。
这部美剧的第一季是2005年开播的,这一播就是十几季。
但其实这部讲犯罪心理的国产剧早在2004年就播出了。
好像不管国内外,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小时候一定有童年阴影。
“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但要看你怎么去治愈,凶手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杀人。
剧里凶手陈俊威小时侯母亲的离世、父亲的背叛形成了他扭曲的价值观
后来和他相依为命的妹妹的堕落去世就像打开了他心里一把犯罪的锁。
他仇视受过高等教育却又堕落的女性,但隐藏的很好,在人前是给别人治愈心理问题的教授。
其实自己的心理问题要靠杀人来满足。
剧里对凶手的形象描画特别丰富,没暴露时是斯文儒雅的教授,还帮警察分析凶手的心理,早期经历。
(王志飞在这里真真演出了斯文败类!
误导他们做出错的心理画像,谈笑风生间就解除了自己的嫌疑。
后面被怀疑时和警察周旋,仍然从容不迫,有种“你来抓我呀”的欠揍感。
最后撕破伪装,被周马说出心理问题。
一步步,每个阶段的凶手心理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很多剧里凶手都是因为童年的阴影,最后走上杀人的路。
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里江亚因为母亲的自杀、从小遭受的歧视和流言蜚语、父亲的厌恶和仇视,还有对方木的崇拜走上杀人的路。
妄图用私刑代替法律,成为“城市之光”。
但这部讲明明是讲“心理罪”的电影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如何犯罪。
各种花式的作案手法,却忽视了讲心理。
凶手的心理刻画和犯罪人格的形成的交代仓促又敷衍。
只能靠一小段的回忆和复述,最后换来了这部电影的不及格,邓超也救不回来。
还有一部叫《读心神探》的港剧,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
林保怡饰演的男主角用犯罪心理学破案,讲真,当时觉得会“读心术”好帅啊!
用心理学的微表情来查案。
根据罪犯的肢体动作、脸上的表情来判断是不是真凶。
这部剧当初给豆子带来的惊喜还挺大的。
不过,《读心神探》的侧重点是在“读心”,用细致的观察+心理分析在嫌疑人中找出真凶,和《沉证》抓住凶手前的预测、心理画像不一样。
刑侦题材里,犯罪心理分析和刑侦抓捕就像一文一武,是两种犯罪心理剧的类型。
这几年这类走犯罪心理路线的刑侦剧越来越少。
少有的几部像《心理罪》故事可以,剧情够烧脑,但演员演技撑不住。
要不就是像《他来了,请闭眼》、《如果蜗牛有爱情》这种言情为主,刑侦为辅。
《沉默的证人》确实是一部被值得一看的经典。
如果以后有人说国内拍不出好的犯罪心理剧,赶紧推荐他去看《沉默的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