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E】是今日头条合同作者。这篇文章是高能E字原创的。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但是请朋友圈传达。
最近刚追完两部警匪剧、两部反黑卧底剧、一部商战剧,小仙女们是不是又要剧荒啦?
不要急,在你还没来得及为无剧可看哀悼的时候,E姐早就为你们探好新路了。
今天给你们推荐的依旧是一部职业剧,讲得是急诊科的故事。紧张度不输《Code Blue》,专业程度赶超《心术》,人文关怀更和《妙手仁心》异曲同工。
嗯,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10月30号将要播出的医疗题材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
01.没有鲜肉鲜花但很吸引人啊喂
说起医疗题材的电视剧,跟TVB十二级学者E姐一样,你们是不是想起了经典的《妙手仁心》?
还有E姐心目中最好的医疗题材美剧《实习医生格蕾》。
相爱相杀的姐妹发~
还有看起来不太像好人却总能妙手回春的《豪斯医生》。
以及看起来不太像医学大神却真的功夫了得的《Docter异乡人》。
而《急诊科医生》的切入角度和日剧《Code Blue》蛮像,都是急诊室的故事。
给大家介绍一下,跑来的这位是我的老婆Gakki
急诊科的医生,都是医院里的“快枪手”。
他们每天的日常就仨字:稳!准!狠!
比如这位燕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何建一,急诊科老司机,又稳又准。
一看这张X冷淡的脸,就知道帅气大叔急诊科大拿手法了得。
对于病患,他向来秉承“生命至上”的原则。而对于自己的手下or徒弟,又有“狠”的一面。
“医生居然能把纱布落到病人肚子里”这个梗是不是非常熟悉?嗯哼,乃们一定都看过这样的新闻——
何医生的手下犯了这样的错误怎么办呢?答案是:绝不姑息!
直面自己犯下的错误~才能跟病患及家属化解矛盾。
当然啦,一个科室不可能只有一位大拿级人物。燕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还有另一位,副主任刘慧敏。
她也是急诊科有权威、有地位的资深医生,和老同学何建一同甘共苦多年,俩人还在竞争急诊科主任的职位。
场面一度十分平衡。
直到出现了一枚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女子——哈佛大学急救医学博士江晓琪。
于是急诊科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了。三角本来是最稳定的结构,但放在人与人的关系里,往往就不那么靠谱了。
这位海归博士显然还不是很适应国内的医疗体系和规则,经常跟以何建一为代表的医生们起观念上的冲突。
江晓琪空降急诊科,又带着不太合时宜的抢救观念,刘慧敏对她也是各种不满。
可这边呢,江晓琪因为大大咧咧的亲民性格和不俗的医术,迅速在科室里建立了自己的地位,赢得一群迷妹迷弟。
但竞争归竞争,不满归不满。同在急诊室,没有尔虞我诈,病人大过天。
三足鼎立带着急诊科成员与死神赛跑的场面,也是真的燃。
《急诊科医生》当然不是只给你们看大神在救人关卡的神操作,还会涉及到其他辅助内容。
比如所有电视剧里必不可少的感情戏。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建一有位动不动就跑来撩骚的前妻。
江晓琪有个关系不算和谐还会坑队友的养母。
养母扯出了江晓琪的身世之谜。
饰演何建一前妻梅律师的柯蓝,办案时一本专业。
而苏小明更是演技在线,演的这位养母狠上加狠。
苏姐姐原来是个歌手,她最有名的歌你们都会唱,你知道是什么吗?
何建一、江晓琪俩人各自的私生活都比较毛线团,碰到一起还没事就互怼。不过一旦涉及到病患问题,又能毫不犹豫地统一战线。
俩人观念不断碰撞,但在一次次救治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默契。在互怼中渐渐受对方影响,互相改变,并且……
拉拉手,好朋友~
甚至……
艾玛,何大夫你要不要这么肉麻
咳咳,严肃点!它才不是打着医疗剧大旗,穿着白大褂谈恋爱的电视剧!
虽然江晓琪壁咚傲娇大叔的场面还蛮记忆犹新的嗯……
据说这是为数不多的感情镜头之一。
不过这样看来,急诊科医生的课余生活也是hin五彩斑斓的啊~
02.“医疗情结”导演抠细节抠到丧心病狂
看完这样式儿的卡司阵容,是不是就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了?然鹅你不知道的是,这些戏骨级演员,在拍摄过程中也被虐得晕头转向。
话说这不是陈年大叔张嘉译第一次饰演医生。
还记得《心术》中吴秀波的师兄,神经外科医生刘晨曦嘛?
可在《急诊科医生》里,他的医疗专业术语的台词功力升了级。不仅要背准确,还得揣测急诊医生的心理状态。
第一次演医生的王珞丹的鸭梨就更大了。
“第一次”倒不怵,但因为是海归医生嘛,很多术语要用英语说。于是背台词的同时还得带着感情练习英语发音,也是很心塞。
王珞丹还在协和医院做了一阵“实习医生”
而且包括江珊和其他演员在内,只要涉及到医学常识和专业,稍有疏忽就会有人跳出来喊“CUT”,被“虐得”死去活来。
跳出来喊CUT的这个人,可能是全程跟组指导拍摄的协和医院的医生护士,更有可能是——
导演郑晓龙。
小仙女们对郑导的名字一定不陌生。你萌爱看的《甄嬛传》啦、《芈月传》啦,还有一代医疗剧经典《永不放弃》,都是这位电视剧行业领军人物的作品。
不用多说,看过“后宫教科书”《甄嬛传》乃们就能发现,郑导有多么“细节控”。
从布景到演员妆容,从剧本构造到每句台词,感受到来自郑导的执念了嘛?
《急诊科医生》郑晓龙导演继续着他的风格——
先说布景。
你看片花啊剧照啊,是不是感觉这部剧是借了个医院来拍的?
其实不然。它的外面是酱婶的——
剧组在医院取景之外,在摄影棚里面按同比例搭建了一个急诊室的环境。
分诊台、护士站、病床区……这分明就是医院本院嘛!
再说道具。
有一场戏是孕妇把婴儿生在厕所。负责抢救婴儿的王珞丹,怀里抱着的婴儿虽然是假的,但婴儿的脐带是用真鸭肠做的,那手感……
演完之后心里还是毛毛的。
王珞丹表示“短时间内不会想要吃鸭肠”
还有演员的表演和台词。
用张嘉译和王珞丹的话来说,导演的“苛刻”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急诊室里的一招一式都是医生护士工作多年养成的习惯,拍摄时演员难免会出现误差。为了不让吃瓜的我们在看剧的时候吐槽,他们一个动作就会拍好多遍。
导演:按病痛处的位置偏离一点就要重新来过哦何医生~
有次王珞丹朋友拍心肺复苏的戏,拍了9个小时,直接拍吐了——颈椎病发作,是真的吐了。
嗯,戏里戏外都是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主。
甚至王珞丹朋友的台词中多说一个语气词,都会被导演说“有种北京孩子的味道”,然后重拍。
说起来,郑晓龙对《急诊科医生》的拍摄过程点满了抠细节的技能,还有个原因,就是导演的“医疗剧情结”。
“以前人家问我最喜欢哪部作品?我说《永不放弃》。拍完《芈月传》还有人问我喜欢哪部剧?我的答案还是《永不放弃》。”
郑晓龙导演2002年执导的《永不放弃》,故事也发生在急诊室,也是江珊主演。
这部剧不但包揽了当年多项电视剧大奖,还被北京市卫生局列为首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
之前的医疗剧,关注的问题大概就是医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常常浮于表面。
但郑导的《永不放弃》已经开始关注到“安乐死”这种高一层次的人文话题。
因为绝症忍受病痛的老年病人,请求安乐死
它带出来的医者精神,更让当时很多青年有了医学情结。
拍完《永不放弃》之后,郑晓龙一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于是15年后,郑晓龙带着他的医疗剧情结,和刘雪松联手,有了这部《急诊科医生》。
江珊在医院里升了职,台词还是那么6,但沉稳了很多
不仅有急诊科随时可见的抢救大场面,
也有协和医生亲自督导的医疗特写镜头。
《急诊科医生》有着急诊科的快节奏日常、医生们用理念和专业互怼,也有医生与患者的温情时刻和探讨深及“人性”的问题。
这样的好故事、主创班底加上制作团队,《急诊科医生》想要不好看,也是挺难的。
03.最可贵是它的人文关怀
看完《急诊科医生》全部片花,E姐被它的快节奏和专业度燃了好几次。
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点点加上擅长写细腻情感的娟子,两位编剧把《急诊科医生》的剧本改了N遍……嗯,案例严谨性get√,人物性格的立体感点赞~
之前写邓特希的那篇推送里曾提到过,现在的职场剧,尤其是医疗题材的剧中,最被诟病的是基本专业知识的欠缺。
TVB职场剧图鉴:没有“邓特希式”人文关怀的精英感,不过是虚假的优越感
优秀的创作者总是那么的相似,死抠细节、剧情严谨。
《妙手仁心》里没有开挂的医术超人。
《急诊科医生》中忙到飞起的“超人”们也各有各的软肋。
对作品里人文观的渗透,郑晓龙和邓特希像是高山流水了一番。
生命的尊严
这部剧将注意力转向医疗行业中耐人寻味的人文关怀。比如张嘉译饰演的医生,会在手术前安抚病人的情绪。
还有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比如面对需要靠药物维生的病患,留洋派王珞丹和本土医生张嘉译产生的分歧。
一个认为人命大于一切,
而另一个认为应该为病患保留尊严,
一个救心,一个救人。
看似行业内经常面对的选择,其实就牵扯到关于“生命质量论”与“生命神圣论”之间的讨论。
这样的人文关怀,跟港剧《妙手仁心》、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等经典医疗剧有异曲同工之处。
《妙手仁心3》里也有一个关于安乐死的故事,一名因交通意外引致全身瘫痪的康仔,发电邮到报馆,要求让自己安乐死。
对于安乐死这个问题,即使是资深的医生也很矛盾。
后来了解到,康仔是不想妈妈为医药费每天疲于奔命才放弃,医生们于是发起了慈善捐款活动;人生导师属性的黎国柱也去和康仔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能放弃轻生念头。
救人扶志,这是《妙手仁心》里常见的人文关怀之一。
《实习医生格蕾》里的探讨更为深入。一位女病人在昏迷前早早决定了,不靠呼吸机度日,医生们决定要尊重患者的选择。
死亡的痛苦永远是活着的人承受的,女病人的丈夫无法接受,指责医生拔下她的呼吸器,就等同于谋杀。
丈夫观点
就像剧集里说的:只有垂死的人才能明白,有时候死亡才是恐惧的终点,而希望却是恐惧之源。
不知道《急诊科医生》又会怎么面对这个生命议题呢?
片花里只看到一句“感情用事,是医生的大忌。”
医生和患者间的爱恨情仇
另一方面,《急诊科医生》还直视了严峻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爱恨情仇的问题,关注点仍立足于人文关怀上。
被野蛮的患者家属打晕的王珞丹,仍然秉持着医生的职业精神,坚持“打人也得救”,因为“就凭我们是医护人员”,一点都不带拖泥带水。
这样的职业精神,可不是港剧和美剧中的套路,这其实是国内急诊科医生的日常。
类似的新闻不是隔三岔五就看到么?
例如不久前的新闻,一名护士给小孩扎针没扎准,家长不由分说就给护士抽一大耳光。
但护士本能反应居然不是闪躲,而是继续拿棉签止住孩子的出血点。
医院里的暴力事件频发,几乎让医生职业成为高危行业,甚至让许多年轻人放弃了当医生的梦想,一些在职医生也感到心灰意冷,辞职离开。
我们强烈谴责伤医行为,但更为医务人员的本能反应动容。
《急诊科医生》里也发生了一些暴力事件,对医护人员造成很大打击。
不过,借剧里小护士之口,导演说出了那些仍在岗位坚持的白衣天使们的心声:
医生群体的情感
《急诊科医生》不止聚焦在医院里发生、医生与病患之间的故事,还不忘把镜头放在医生群体的家庭生活和情感上。
片花中有一句台词E姐印象很深刻:
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来找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也就是我们一天的几十分之一,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他们的全部。
那么当医生自己的血亲躺在医院的时候呢?
刘慧敏说:“即使面对最亲的人,治疗的时候也要保持冷静。”
可当何建一坐在急救室外面时,心情复杂到语塞:“现在才知道在外面等的家属是什么心情……”
还有一位女医生痛苦哭诉:“作为医生,连亲人得病了,也没办法……”
医生也是人。
当自己的至亲躺上冰冷的手术台,医生难为人知的脆弱一面也会暴露无遗。
医生在抢救时发现病患是自己的至亲,这种痛苦无以言表
E姐结语
现在再问郑晓龙导演最喜欢的作品,大概不再是《永不放弃》了。
《急诊科医生》可以说是升级版《永不放弃》,因为它开始“在人的精神层面上解构故事、想象人物”。
不仅仅是逼真的抢救场景还原,还是医护人员与病患之间的情感刻画,《急诊科医生》都为国产医疗剧做出了表率。
剧作毫无避讳地直面探讨,并且一直在尝试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去接纳、化解问题。
之所以说它是医疗剧的良心之作,大概就是因为它不仅在传递正能量,更是在教会观众,以自己之则,承担社会的责任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