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背影-大宇的故事
夏朝成立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其创始人是夏雨,也就是前面三黄五帝故事中提到的被吴淳派去治水的吴雨宇。
禹是黄帝的玄孙,是帝喾的孙子,鲧的儿子,夏启的父亲。前面故事中提到,在唐尧为天下共主(天子)的时候,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洪水爆发,让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尧帝命令鲧去治理洪水,鲧采取了建堤堵水的方式,结果不但洪灾没治好,反而更加严重了,尧帝一气之下把鲧杀掉了。后来尧帝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虞舜,舜帝继位后,洪灾依然没有平息。
虞舜
舜帝任命禹为司空,继续禹的父亲鲧没有完成的治水任务,同时让伯益和后稷去协助禹的工作。伯益是黄帝的五世孙,姓赢,是后来秦朝王室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玄孙,帝喾的大儿子,是后来周朝王室的祖先。
禹接到命令后,与伯益、后稷一起,带领灾区的老百姓,共同治理洪水。禹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放弃了建堤堵水的方法,改用疏导的方式。他们走遍千山万水,每到一处,都仔细视察河道,测量高山平地的走向,利用山川河道的走势,开山挖土,疏通河道,由高到低,将洪水最终导入大海。禹为了治水,苦思冥想,不辞劳苦,也不敢休息,风餐露宿,据说禹接到治水命令的时候,刚刚与涂山氏女娇结为夫妻。为了治好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的时候,听到儿子启刚出生时发出的哇哇哭声,第三次经过家门的时候,启已经能挥动小手叫爸爸了。但为了治好洪水,禹忍住了回家的念头,继续赶奔治水的行程。经过13年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洪水泛滥带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夏禹
禹在13年治水的过程中,走遍天下,熟悉了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禹继位为天子后,将天下重新规划为九个州,根据各地风物特产,并制定了各州的贡品类别,还规定:以天子管治的都城为中心,每五百里为范围内划分为一个管理区域,分别叫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贡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役。要服,既不进贡也不服劳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尊重当地人的习俗,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的法令。
由于大禹在治水中建立了丰功伟业,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于是帝舜在自己即位三十三年后将天子位禅让给了大禹,过了十七年,舜帝在南方巡视时去世。大禹在帝舜三年治丧期结束后,将天子位让给了舜的儿子商均,可是四方诸候都不拥护商均,而是去朝见大禹。在四方诸侯们的拥戴下,禹正式登上天子位,都城选在阳城,国号称夏,改历法为夏历,也就是今天阴历的前身。
涂山大会
夏建立后,大禹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夏禹对诸侯们说:“我夏禹品行浅薄能力平平,不足以让大家信服,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和劝喻,能让我知道过错和改正错误。我虽然治理洪水有小小功劳,但生平最担心的是自己会骄傲。舜帝也经常告诫我说:‘你只有不骄傲,天下就没人与你争夺帝位;你只有不无端攻伐四方,天下就不会跟你争抢功劳’,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诉我,否则就是让我不仁不义!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大家都明白禹成为天子是上天的旨意,原来对大禹有些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
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四方诸侯常来阳城敬献青铜。后来,九州贡献的青铜年年增多,大禹将四方诸侯进献的青铜,铸造成九个大鼎,分别是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天下,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表示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夏禹在位10年后,东巡至会稽途中去世,他将天子位禅让给伯益。可是夏禹的儿子夏启把伯益给杀掉,自己做了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