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进入梨花道公社会议室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赫赫有名的狼籍。
家乡人把“咬”字叫zhai,汉语字典里我没有查到这个读音,但是在乡亲们口中,zhai是一个极其生动的字眼。
因为辈分和年龄都大,所以乡亲们都称他为狼zhai爷。他倒也不介意,因为事实就是如此。狼zhai的故事在家乡可谓妇孺皆知。
清末明初年间,除去堡子里的住户外,梨花岛上人家主要集中在梨花堡周围。梨花堡南侧,有一四五百年大槐树,魏氏二房家谱中有《槐树记》记载:蓊郁阴森;枝干撑天,饶有古趣;浓阴匝地,全无俗尘。
古槐树南侧则全是梨园。梨花岛与外界没有桥梁相通,经济落后,大多数人家都是土墙小院,有些人家甚至连小院都没有。
有一天下午,梨花半岛阳光普照,人们有的坐在梨园里乘凉,有的坐在街头巷尾拉着家常。女人带着孩子在槐树下玩耍,世界似乎一片祥和。
没有想到的是,一只饿狼大白天窜入村中,如入无人之境。
有人看见狼来了,大声喊打。谁知那狼不慌不忙,穿街走巷而去。这时,在梨花堡西北侧有个叫洞洞的地方,一个年幼的孩子正在街头玩耍,正好碰见饿狼。也许是这狼早饿急了,也不顾街头不远处还有大人在照看,一个猛扑将孩子撞倒,张开血盆大口将孩子从头上叼起,扭头就跑。
路边孩子母亲和邻居正在聊天,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惊得目瞪口呆。大天白日,这狼胆子也太大了!见狼叼起孩子跑了,她情急之下,大声呼喊着:“我的娃呀!我的娃!”抄起木凳就追。有路人看见一起大喊:“打狼了,打狼了!狼把娃娃叼走了……”
此时正好有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村民,见狼口中叼着一个孩子在跑,娃娃哭得撕心裂肺。那村民看见,也是一惊,骇然之余,挥舞着铁锨大吼一声直奔饿狼冲去。
满街打狼声此起彼伏,狼见众人群起追之,也是胆颤心惊,叼娃娃的嘴早已酥困无力,只得扔下孩子,夺路而逃。
众人赶紧抱起大哭的孩子,只见他满头是血,气息奄奄。大家用衣服包了孩子头部,急急去找那郎中救治。
打狼的人追了一阵,那里追得上这货。眼睁睁看它跑进一块包谷地没有踪影,只好回转。
孩子经过紧急抢救,除头上留下几处狼牙咬的伤口外,再无大碍。狼口惊魂,这小娃娃总算保下性命。
后来,有人说这孩子命大,狼口余生,不如就叫他狼zhai吧。
这狼zhai果然命大,活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朝代。到了耄耋之年,听说有红狼为害乡里,还跑来找公社书记,为打狼献计献策。
魏著新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