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个称呼不知什么时候成了贬义词。
新闻里提到“大妈”,背着低音炮骚扰民众,或者坐公交车抢鸡蛋。
今天是买保健品的冤种,明天就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祈福。
总之,在互联网语境里,“大妈”这个词,总能跟“土”、“没教养”挂钩。
最轻的,也得是催婚、劝离、嚼舌根的无良老太太。
这也没办法,确实有那么几年,“骂大妈”就是流量密码。
媒体传多了,就给咱们这代网民打上了思想钢印。
但最近我看了一部短剧,却完全打翻了以往对“大妈”的一切负面印象。
这就是极其魔幻,又超级现实的网络短剧:
大妈的世界
当然,能给我带来认知颠覆,并不是说剧里的大妈有多新潮。
她们只是普通的路人甲乙丙,也在遭遇普通人的各种生活问题。
比如,开篇第一集,她们就遇上了保健品骗局。
这骗子的套路,只要你看过法治新闻,或者春晚小品《儿子来了》就知道。
先跟老人套近乎,最好认个干爹干妈。
然后给个仨核桃俩枣的好处,等老人放松警惕,骗子马上卷钱跑路。
骗子小李,就用这个套路,认王阿姨做干妈。
小李隔三差五帮王阿姨做家务,顺便推销各种离奇的“智商税“。
王阿姨会上当吗?
当然不会,王阿姨知道小李是骗子。
奈何小哥干活又积极又麻利,最关键的是,不要钱,甚至还倒贴鸡蛋!
反正不掏钱,白嫖的劳动力,不要白不要。
王阿姨的神之操作,很快在小区传开。
一大群精打细算的大妈,纷纷假装上当,认小李当儿子。
大妈们东西肯定不买,但给小李派活儿,可真不含糊。
发展到后面,为了解决“大妈用工需求大”与“小李产能不足”的矛盾,大妈们创造性的开发出“共享小李。
姐妹们每周凑200块钱,假装上当受骗。
画个大饼,反钓着以为在钓鱼的小李继续干活,燃烧生命照亮大妈。
终于,在小李即将崩溃的时候,警察“拯救”了他。
小李锒铛入狱,却笑得宛如受够资本家剥削终于潇洒辞职的打工人。
而大妈们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反正新的“干儿子”有的是。
这里,也建议小伙伴们可以点个在看,把文章连同这部剧,一起分享给家里的老人。
遇到献殷勤的骗子,白嫖劳动力可以,但千万不能掏钱,一毛都不能掏!
当然,《大妈的世界》以短剧的体量,能在以年轻用户为主的豆瓣狂砍8.3,只聊老人那点事,肯定不够。
在我看来,它最牛x的地方恰恰在于,借大妈的视角,疯狂映射年轻人的世界。
比如,我特别喜欢的《盲盒》这集。
开头的时候提到过,大妈们不是爱抢鸡蛋嘛。
蛋贩子干脆推出“盲盒鸡蛋”,当即引发了全球大妈的抢购。
抢到最后,鸡成了“贵族”、鸡蛋成了装甲车押运的“稀世珍宝”。
连过期半年的炸鸡,都能当硬通货。
短短两句话,就至少折射出了三个问题:
部分年轻人对于盲盒之类具有“赌博”和“成瘾”性质的产品,玩了命的追逐;
资本拿捏这种心态,进行的大规模炒作;
随之让我想到了当年我家抢盐的样子,算是事件营销和饥饿营销吧。
当然,年轻人抽盲盒图一乐没啥问题。
但是,千万不要像剧中抢鸡蛋的大妈们一样,被“收集欲”蒙蔽双眼,着了资本割韭菜的道。
类似的剧情,还有买基金那一期。
大妈们集体出征,按照饭圈思路给基金经理打榜。
现在一看好像有点魔幻,但这还真是“真实事件改编”。
2020-21年,基金圈里还真掀起过一阵“饭圈热”。
比如,我就差点上车张坤,成了基金界的“ikun”。
当然,像大妈们这样线下举灯牌应援的行为,确实略显离谱。
这段明显是讽刺饭圈里,各种无脑疯的NCF。
但纯凭着基金经理的名字、眼缘、甚至是颜值,就梭哈冲锋的基民确实大有人在。
而在这一集的最后,油男田一鸣也给出了这么做的结果:做韭菜。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好像我的基金还没解套。
算了,发完稿哭会儿去。
在基金之外,《大妈的世界》也聊了不少比较暗黑的社会问题。
比如,王阿姨沉迷养生,买了一堆智商税的养生产品。
女儿当机立断,花重金把王阿姨送去“戒养生成瘾治疗”。
所谓的治疗,就是各种洗脑,要老人们狂吃高热量食品,熬夜蹦迪等等。
这段很明显讽刺的是杨永信和豫章书院,以及那些把孩子送去戒网瘾的家长。
类似的故事,大家可以在B站搜《爸:我也是为你好》。
那部微电影,真的是惊悚感拉满。
不过,比起微电影冤冤相报的暗黑结局,《大妈的世界》则缓和很多。
最终王阿姨用养生之道,征服了整个“学校”,掀起了养生之风。
但在故事的最后,被洗脑的“学员”,机械的执行各种养生之道。
想想真是细思极恐。
以上说的这些,也只是《大妈的世界》其中的几集内容。
其他的,像王阿姨跟闺蜜一起追剧磕CP,磕到三次元的年轻人恋爱。
结果每到关键时刻,就会被小广告打扰,逼得阿姨们只能买咖啡店卡座会员。
而买了会员之后,却总因为各种奇怪的打断,让她俩在关键时刻被干扰。
这一段,就很像《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那个到处弹窗的互联网体检。
当然,剧组在这一段的操作还是矜持了。
毕竟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种神奇的东西叫“会员专属广告”。
在网购那一集,王阿姨遇到前脚说了什么话,后脚购物APP就会推荐相关商品的情况。
去年我写滴滴和个人隐私的时候,就聊过部分软件可以通过像SIRI一样的智能语音,用关键词触发录音,窃取用户隐私的问题。
短短两集,不到十分钟的内容,《大妈的世界》就把当代互联网大厂盘了个明明白白。
我觉得,这也算是《大妈的世界》的一大亮点。
乍一看,是一群退休老人的魔幻搞怪生活。
但看完之后才发现,梗含量爆炸多。
包括吐槽年轻人、讽刺当代网民、还有大谈社会话题。
全20集100分钟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让我有一种回到当年,看《若是如此》和《屌丝男士》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演员们的实力在线,让我完全感觉不到尴尬。
老戏骨们疯狂飙戏,这感觉实在有爽到。
不过,爽完之后,看着荧幕上的阿姨们,我也开始想一些事。
开头我提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大妈”偏见极大。
一方面,确实是个别大妈过于离谱,群众里面有坏人。
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我们作为互联网原驻民,对生在上个时代人的鄙视。
就像大妈们跳广场舞这事儿,放到现在,哪怕不扰民,也散发着土味。
但往前倒个三十四年,回到大妈们还是“小妹妹”的时代。
这就是他们认知里的时尚潮流,都得是逢年过节才露一手的绝活儿。
如今大妈们的这种行为,跟咱们年轻人看小时候的动画片、买手办、听老歌没啥区别。
我们看不懂大妈跳广场舞,也跟他们看不懂咱们花几百上千买“塑料小人”一回事。
*顺便展示一下我手办的一小部分
更何况,大妈们也在进步嘛。
自打我爸妈学会了上网和用智能手机之后,各种网络爆梗也是张嘴就来。
虽然,偶尔也会闹笑话,但人家也确实在追赶时代。
假如有一天,“时尚”的风向再度转变,也许我们也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啊,也不用有一天了,80、90、00后就“到底谁是土鳖”的嘴仗不也打了十几年嘛。
所以,还是丢掉刻板印象,相互体谅吧。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还是日常推荐一波看原片,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
对了,也可以分享给家里的长辈们。
过年期间,大家暂时把工作催婚丢一边,全家一起看看喜剧,岂不美哉?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